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心稳定训练对产后腰背痛的疗效。 方法: 研究时段 :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09 月 ,研究对象:我院产后腰背痛患者 80 例 , 按治疗方式分类 :对照组 ( n= 40 ,常规腰背肌训练) ,观察组 (n= 40 ,核心稳定训练 ) , 对比 患者的疼痛度和腰背功能情况 。 结果 : 训练后观察组的 VAS 和 ODI 值均显著低于观察组 (P<0.05) 。 结论: 产后腰背痛女性开展核心稳定训练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腰背功能恢复,该训练方法可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产后腰背痛 核心稳定性训练 疼痛度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在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斑块不稳极易造成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本文拟通过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借此探讨二者在脑卒中的应用,判断其是否能够作为脑梗死预警筛查项目,对脑梗死事件起到预测作用。选取行颈动脉超声测定为动脉硬化有斑块形成的100例入院患者、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状及回声特点,根据IMT程度及斑块特点分为斑块不稳定组,斑块稳定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将确诊为首发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记为脑梗死组,余下患者记为非脑梗死组。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均空腹留取血液标本。结果显示非脑梗死组患者的MPO水平低于脑梗死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增高与颈动脉斑块去稳定相关。此外,通过监测患者MPO水平,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通过对炎性指标层面对颈动脉斑块的早期干预有望指导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做好二级预防。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髓过氧化物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服用自拟养心通脉汤治疗。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症状、心电图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3%(44/60)、88.33%(53/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HDL-C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LDL-C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尤其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容易接受。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西结合 养心通脉汤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LVEF、6min步行距离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不稳定心绞痛 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F、6min步行距离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作者: 杨兴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7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40-02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业余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再者,由于网络的普及,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一定的运动锻炼,不管是剧烈运动还是运动量过少都有可能引发骨折的风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许多人对骨折症状以及处理措施缺乏科学合理的认知,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伤性疾病,倘若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摔倒或者碰撞后,身体出现不适时,要立即就医治疗,养成良好的保护意识。1什么是稳定骨折和非稳定骨折?通常情况下,稳定骨折和非稳定骨折是根据患者出现骨折状况之后,根据骨折的实际程度进行区分的,稳定骨折通常指的不完全骨折或者是经过复位固定之后,不容易在发生骨头移位情况的完全性骨折,其特点是:较为容易进行复位和固定,愈合程度较好,而且极少会出现畸形愈合以及不愈合的情况。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以及压缩性骨折等。较为常见的如单根肋骨骨折、远节指以及趾骨折等。非稳定性骨折主要指的是经过复位固定之后容易引发再次移位的骨折,被称之为非稳定性骨折。其特点是:复位和固定比较困难,且愈合较差,很有可能会出现畸形愈合以及不愈合的情况,应当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且定期进行复诊。如斜形骨折、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较为常见的有挠骨双骨折、第一掌故基底部骨折合并掌腕关节脱位等。当出现骨折后,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只要稍微施压,一旦触碰,便会疼痛感,此外,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之后便会出现青紫色或者逐渐失去血色,此外,受伤部位的肢体逐渐变短,且触摸以及观察都能够察觉到不正常的情况,与正常肢体相比,有着明显的异常。2稳定骨折与不稳定骨折之间有什么区别?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没过多久,便会出现移位的情况,心理会出现诸多疑问,觉得别人动一次刀,为什么自己却动两次刀,心里会觉得是医生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由于骨折的稳定性有所不同导致的。在临床医学上,骨折主要分为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稳定骨折的折断端,经过手法进行复位,在此处不容易发生移位,通常情况下,在骨折进行愈合之间不会出现伤处移位的情况,逐渐愈合之后,也不会出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定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本文依据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采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抑制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这对于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 灯盏花素注注射液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本文依据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采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抑制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这对于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 灯盏花素注注射液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颈动脉稳定与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尿酸(U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纤蛋白原(Fbg)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6例颈动脉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两组中不同中国卒中量表评估结果及斑块指数者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中国卒中量表评估结果及斑块指数者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相同评估结果及斑块指数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者,且不同中国卒中量表评估结果与斑块指数患者的差异明显,因此临床监测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稳定斑块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急性脑卒中 血浆 UA LP-PLA2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胆道梗阻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磁共振胆道造影,对比两组定性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诊断准确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性诊断准确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上,磁共振胆道造影具有高灵敏性,能够准确定位分析病变部位,有效降低诊断与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胆道造影 胆道梗阻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APTT、PT、TT及FI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FIB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FIB较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PT、FIB虽有所好转但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抗凝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能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凝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8例慢阻肺稳定期便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事件量表(LES)平均总分为(36.3±26.8)分,对照组患者为(48.9±2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有5例发生便秘,便秘发生率为8.5%;对照组患者有20例发生便秘,便秘发生率为33.9%,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稳定期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37例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来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9例使用一般护理,观察组68例使用舒适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8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11.76%。对照组有37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53.62%,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9.7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97,P<0.0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护理比较全面,能够对患者的满意度起到提升效果,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阻肺稳定期与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为研究时段,均采纳布地奈德福英特罗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VC、FEV1.0、MVV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但在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方面效果欠佳,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阻肺稳定期 肺癌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英特罗 临床疗效
  • 作者: 孙玉敏1宋福成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    河北沧州     061001  2.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医院    河北定州     073000)  【摘    要】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DM-A组)、50例病程5年以上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DM-B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结果:DM-B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DM-A组(P<0.05)。DM-A组TBIL、IBIL、DBIL均高于对照组,而DM-B组则低于对照组及DM-A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随病程延长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时,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应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医院诊治的 6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后者行西药治疗,前者在后者基础上行益气活血化痰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心电图效果。结果:治疗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益气活血化痰法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效果 中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