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50例,Ⅱ组硬膜外麻醉50例,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压下降发生时间Ⅰ组明显早于Ⅱ组,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Ⅰ组短于Ⅱ组,麻醉效果Ⅰ组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用急症剖宫产。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三甲医院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样本进行分析,共取样本178例,女性比男性多10人,年龄控制在30-75岁之间,其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样本数量相近,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样本进行分析。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传统麻醉麻醉效果、术后身体机能恢复方面具有同样效果,但在术后不良症状控制方面,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优良。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手术效果 样本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应用于婴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需麻醉手术治疗的婴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疗效。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平均拔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对婴儿气管损伤和刺激性小,且麻醉时操作简便,是婴儿手术麻醉的首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婴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低位硬膜外麻醉有无效果的征象。方法基础麻醉下对235例患儿行硬膜外腔麻醉,给予局麻药实验量2-3ML,5分钟后男性患儿测其跖反射和提睾肌反射,女性患儿仅测跖反射,如反射存在则将局麻由初量分2-3次注入椎管内,术中据情佐用氯胺酮、安定。结果根据资料记录完整的114例统计分析,麻醉效果满意者102例,失败者12例。结论基础麻醉时低位硬膜外麻醉,跖反射和提睾肌反射消失的患儿,硬膜外效果满意。

  • 标签: 基础麻醉 低位硬膜外 麻醉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表面麻醉对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早期表面麻醉组(A组)、拔管前表面麻醉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于气管拔管前10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ml;B组于气管拔管前2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ml;C组不用药。观察围拔管期MAP、HR、呛咳反应、烦躁痛苦等情况。结果A组围拔管期MAP、HR平稳,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呛咳反应评分和烦躁痛苦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气管拔管前早期行表面麻醉,患者围拔管期MAP、HR平稳、呛咳反应轻、烦躁痛苦小,提高了全麻苏醒质量。

  • 标签: 早期 表面麻醉 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产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产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产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两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将其按住院病例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两点法硬膜外麻醉,将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患者牵拉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两点法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中,其镇痛充分,术中能够保持完善肌松状态,对提高麻醉效果及减少或避免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两点法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妇科手术患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30例锁骨骨折患者,有14例患者采用颈丛麻醉(对照组);另外16例患者采用颈丛联合臂丛麻醉(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显著的4例,麻醉有效的8例,麻醉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的10例,麻醉有效的6例,麻醉无效的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P<0.05。结论颈丛联合臂丛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锁骨骨折 颈丛联合臂丛麻醉 颈丛麻醉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麻醉相关高危事件的发生会给麻醉过程与康复过程增加风险,增加围术期死亡率。提供一套完整的寻求帮助制度会有助于麻醉风险快速的处理,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而麻醉医生更多的接触病人相对会减少高危事件的发生。在危机来临时,冷静的思维离不开平时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积累,是做出临床决策的保障。同时,麻醉人员有必要提高对麻醉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醉护士在麻醉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包括麻醉备品的管理、麻醉药品的管理、麻醉设备的维护、麻醉复苏室的管理等工作。麻醉护士不但是麻醉医师的得力助手,又是麻醉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标签: 麻醉护士 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从而得到高龄患者比较适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患者200名,这200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要进行麻醉剂的使用。然后随机把这200名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名,对照组80名,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实验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治疗,最后再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观察,观察期为4个星期。结果在治疗200名患者时治疗效果都很明显,麻醉效果也很满意,但是在后期观察中,实验组有17名患者血压在麻醉治疗后出现了异常,但是经过处理对健康都没有影响,对照组有23名患者血压在麻醉治疗后出现了异常,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患者的健康没有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患者在治疗前期都要进行心电图、血压等病史的检查,并且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高龄患者的主要的身体状况在治疗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麻醉方法,并且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加强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减少麻醉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临床对患者身体的危害。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高龄患者在手术中应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效果,旨在提高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在手术室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随机选取170例接受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合其相关麻醉资料做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170例研究对象的麻醉处理均得当,麻醉效果令人满意。其中42例患者麻醉后出现血压异常反应,但一经处理均无不良影响发生。结论据高龄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最佳的麻醉方法,注意做好术前的各项评估与准备并加强术后及术中检测,从而减少麻醉对其造成的损害。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七氟醚麻醉诱导方式应用在患儿的全身麻醉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各项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的优点,是患儿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 诱导 儿童患者 全身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及脊椎麻醉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行膝关节镜手术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实施局部麻醉,对照组则实施脊椎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比可见,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其操作简单,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镜手术 局部麻醉 脊椎麻醉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麻醉的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50例行人工终止妊娠的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将其分为无痛人流术组150例及药物人流术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手术情况、腹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药物人流术组相比,无痛人流术组出血量明显减少、腹痛持续及术后出血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人流术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0.67%,药物流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35.0%,两组不良反应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流产与药物流产均能起到终止妊娠的效果,但与药物流产相比,无痛流产具有药效迅速、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药物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70—93岁,ASA分级Ⅰ—Ⅲ级,分为CSE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以0.1ml/s速率蛛网膜下隙注0.5%布比卡因1.5—2.0ml,手术1.5小时后硬膜外追加局麻药。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麻醉平面出现后,无脊麻现象,再注入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5—8ml,比较两组患者痛觉、运动阻滞的异同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注药后2—4min出现麻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3例(占10%)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纠正,CEA组6例(占20%)出现痛觉阻滞不全,9例(占30%)出现麻醉平面超过T10,血压下降。结论CSEA、C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但CSEA术中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0.5%布比卡因 2%利多卡因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84例拟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地佐辛5mg,对照组不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以及麻醉前5min(T1)、麻醉后30min(T2)、60min(T3)、90min(T4)时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较快、持续时间较长,术中芬太尼用量较少,麻醉后T2、T3时地佐辛组镇静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具有外周神经阻滞作用,与局部麻醉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 标签: 地佐辛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术中对患者血压(BP)、心率(HR)和手术牵拉反应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2,X2=6.251;P〈0.05);②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局麻药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8,X2=9.674,X2=12.256;P〈0.05),③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6,P〈0.01)。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子宫肌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