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对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应用于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78例患者,均收治于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对上述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样本进行常规药敏试验以及直接药敏试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两种试验方法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均>85%,一致性较好,但时间上直接药敏试验的操作时间比常规药敏试验短,其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141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发热或存在感染症状患者进行,按照检测方法将结果分为2组,使用常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检验的记为参照组,使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检验的记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在检验符合性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方案下获取报告的用时更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常规细菌鉴定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均能较为准确的对细菌种类进行确定,但相对来说,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应用更加简便,能够减少等待报告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血液检验呈阳性的24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两组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实验以及常规药敏实验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符合率,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时间,直接药敏实验低于常规药敏实验(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均可以取得理想的符合率,但是应用直接药敏实验则可以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实验 常规药敏实验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接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法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100份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直接细菌鉴定)和研究组(采用药敏试验法),对1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革兰阴性菌、埃希氏菌、假单胞杆菌等细菌检出率均较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检验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两种检验方式检出率均符合临床需求,但药敏试验法,检验耗时短,应用价值更高,节省患者等待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符合率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检测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并评估改良纸片扩散法能否作为仪器法的补充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73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判定标准,评估纸片扩散法、改良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的药敏结果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改良纸片扩散法的分类一致性最好,其次是仪器法。改良纸片扩散法的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仪器法没有重大误差,但是分类一致率和基本一致性依然较低,不在可接受范围内。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的小误差、分类一致性均不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不同的药敏方法与参考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一致性最好。纸片扩散法、仪器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较差,当药敏结果为中介或耐药时需要复检。改良纸片扩散法可以作为仪器法的一种补充方法,当仪器法出现可疑药敏结果时,可采用改良纸片扩散法进行复检。

  • 标签: 替加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s, OF)患者感染伤口(infected wound, IW)分泌物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促进临床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诊疗的720例O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IW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20例患者IW分泌物共计分离出800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2株(62.75%)、革兰阳性菌298株(37.25%),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中,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等药物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阿莫西林等药物较为敏感。结论:OF患者IW的致病菌种类多样,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有所差异,需给予细菌培养明确菌种,且临床用药需依照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 标签: [] 开放性骨折 伤口感染 伤口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500例孕产妇支原体感染患病率及临床表现,并评估部分药物对支原体的敏感性,以提供对孕产妇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方法:收集孕产妇年龄、孕周数据,采用生殖道分泌物样本进行支原体检测。使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处理数据。结果:25-35岁孕产妇支原体感染最高(40%),孕周增加与患病率上升相关。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不同,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阴道炎症、尿频、尿急、阴道瘙痒和阴道干燥。阿奇霉素敏感率高(95%),美满毒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红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0%、85%、75%、80%和56%。结论:25-35岁孕产妇和孕周较晚孕产妇易感染支原体。阿奇霉素是有效首选药物,其他药物可作为备选治疗。研究结果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但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 标签: 孕产妇,支原体感染,患病率,临床表现,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菌的菌群动态变化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收治的12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晨痰作痰培养,用微量生化鉴定培养管作菌种鉴定,并用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改良K—B法)对培养出的细菌作药敏试验。结果共培养出细菌12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86株,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球菌10株,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检出33株。8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2.8%和50.0%,1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为50.0%。结论现代呼吸道感染大多为菌群失调引起,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减少致病菌株的耐药性。

  • 标签: 菌群失调 条件致病菌 敏感率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测定结果。方法38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进行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试验,观察结果。结果384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率为44.30%,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1.35%,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33%,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0.62%。男性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18.91%,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25.39%。解脲支原体对环丙沙星耐药,而对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以及交沙霉素敏感。人型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四环素敏感,而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环丙沙星耐药。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以及美满霉素敏感,而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结论支原体对各种抗菌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所以在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治疗时,需按照药敏测定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培养 药敏测定
  • 简介: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负压抽吸患儿深部痰标本,采用常规培养法,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送检标本中痰培养阳性标本为28例,阳性率为28.00%.其中革兰阴性菌21例,占75.OO%,菌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菌5例,占17.86%,菌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感染2例,占7.14%,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和酵母样菌.药敏试验结果为革兰阴性菌对氧氟沙星、红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唑林等较为敏感.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应通过药敏分析采用针对各类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治疗新生儿肺炎.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菌检测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支原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炎症的主要病原菌,在治疗前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选出合理有效的药物降低耐药率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