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技术修复缺失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行种植修复治疗的周健康者66例和慢性牙周炎患者66例。比较两组不同时段槽骨吸收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种植修复成功情况,比较两组种植周围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种植修复1年、2年、3年时的槽骨吸收值均更高(P<0.05);两组间种植修复成功率在种植修复治疗半年时、1年时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种植修复成功率在种植修复治疗2年时、3年时均更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PLT、BI、CAL、PD指标均更高(P<0.05)。结论 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周健康者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对不佳,槽骨吸收程度较大,因此,为了保障并提升种植修复成功率,在为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时,应以患者的具体周情况为中心,为患者筛选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牙种植修复治疗 慢性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牙列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修复列缺损或列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列缺损或列缺失患者100例(种植125颗),全部患者均给予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修复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时间的随访发现,全部125颗种植中,109颗成功,16颗失败,临床治疗成功率为87.2%(109/125)。结论在对列缺损或列缺失进行修复时,应用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种植牙技术 修复 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隙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列散的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成人列散在间隙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实施正畸治疗,B组实施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A组总有效率70%低于B组的97.5%,组间对比,p<0.05;A组总满意率72.5%低于B组的95%,组间对比,p<0.05。结论间隙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列散,效果明显,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正畸-修复联合 成人牙列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与修复方案联合治疗先天体形态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错伴列缺损患者分为研究1组(口腔正畸与修复方案)与研究2组(修复方案)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所收治,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总有效率上,研究1组为98.00%,研究2组为8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治疗前各项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1组患者蝶安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A),蝶安中心、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上切牙前颅平面角(U1-SN)以及下切牙下颌面角(L1-MP)指标均优于研究2组,研究1组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离差及上中切牙斜角差均优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应用到先天体形态异常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能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恢复效果,对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牙齿、面部外貌美观度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 先天牙体形态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牙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进行治疗的牙髓病患者,将120例患者根据充填程度的差异分为3组,每组40例。甲组予以根管适量填充,乙组予以根管超量填充,丙组予以根管欠量填充。比较3组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发生率。结果:甲组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乙组、丙组(P<0.05),疼痛发生率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在牙髓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根管适量填充的效果优于超量填充、欠量填充,其疼痛发生率低,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高。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程度 根管填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正畸治疗在先天性缺失患者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先天性缺失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口腔美容修复,观察组则联合正畸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先天性缺失患者的美容修复治疗中,加入正畸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牙齿美观,而且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恢复快,因此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