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2例行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ESCA量表评分方法,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ESCA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出院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ESCA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护理后相关生理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前后上述生理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护理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内胆管结石;叶切除围手术;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选用CT定量测量,研究其在脂肪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诊治的湿热内蕴型脂肪患者72例,CT分度后进行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为主的中医治疗,治疗前后对肝脏进行CT扫描和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T/AST、TC、TG)的检查,测量脾CT值,计算CT比值,对比治疗前后脾CT比值、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中药治疗后的脾CT值比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只TG治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脂肪肝 CT评估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进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致损伤的现象。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抗结核药物致损害患者50例实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抗结核药物致损害主要发生在存在基础肝病或高龄患者群体中,一般在用药治疗后2个月内发生损害现象,50例患者治疗一个月后恢复正常的患者16例(32.00%),2个月内恢复正常的患者25例(50.00%),2个月以上恢复正常的患者9例(18.00%)。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导致损害的发生,合并非外疾病、饮酒、既往存在损伤或病毒感染及实施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治疗等属于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治疗前应全面检查肝功能及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损害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衰竭(瘟湿热瘀黄证)的效果,分析该病的主要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100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衰竭(瘟湿热瘀毒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与PTA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衰竭(瘟湿热瘀黄证)效果明确,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多途径给药 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疗效 理论 分析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其术后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以此评判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以此评判两组患者护理安全性,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能提高术后满意率,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有效护理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 保护动机理论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 30例 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5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腹镜下直接剥肌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效果都比对照组效果要好, 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内外胆管结石临床研究。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采用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要好,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残留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低(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实验组比对照组时间要小(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内外胆管结石效果更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石清除率更高,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缓解病人经济压力,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再手术 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将放射PET/CT技术用于血管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1例血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放射PET/CT技术诊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将其最大标准摄取值计算出来。结果经放射PET/CT技术诊断良性肿瘤61例,恶性肿瘤10例,敏感性为96.72%(59/61),特异性为83.33%(10/12),诊断准确率为97.18%;良性肿瘤SUVmax值相比恶性肿瘤明显更小(p<0.05)。结论放射PET/CT技术在血管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PET/CT技术 放射诊断 肝血管肿瘤 良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X线及CT对肺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例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的X线、CT影像学资料。给予所有患者X线、CT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27例硬患者中,有16例低氧血症者,其中5例患者存在轻度右肺下动脉扩张;有11例非低氧血症者,其中3例存在网状结节阴影。结论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呈现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是确诊肝硬化患者伴发肺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胸部 X线 CT 肝肺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来探究不同浓度的铁皮石斛对酒精损伤的最适修复浓度范围方法选取km小鼠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铁皮石斛提取物高(500mg/kg)、中(300mg/kg)、低(100m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酒精灌胃的方式来进行建模,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连续2周。建模后再将其灌胃相应的药物。14天后,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并取其肝脏观察它们相应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灌胃不同浓度铁皮石斛提取物后,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含量下降,尤其铁皮石斛提取物低剂量组(100mg/kg)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浓度组的铁皮石斛对酒精损伤的修复作用是其最适修复浓度

  • 标签: 铁皮石斛 急性酒精肝损伤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肝硬化CT分型与患者储备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在2017年5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肝硬化的85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书后均进行CT分型,比较Child-Pugh分级法评估结果各CT类型肝硬化的肝脏储备功能。结果通过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发现,85例患者中均匀型18例,占比21.18%、节段型13例,占比15.29%、结节型54例,占比63.53%。通过对全部85例被选取对象的性别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各级CT分型中患者的男女比例均存在差异,但均匀型和节段型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型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利用Child-Pugh分级法对不同CT分型患者的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发现,均匀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效果要优于节段型和结节型(P﹤0.05),而节段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又要优于结节型,P﹤0.05。结论通过对本研究85例被选取对象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肝硬化患者的CT分型结果和性别等因素与患者储备功能有着直接联系,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和CT分型能够对患者肝功能的损害情况和临床病情进行初步判断,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

  • 标签: 肝硬化CT分型 肝储备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脉动脉间隔缺损患者的症状特征以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主脉动脉间隔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56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愈25例(占44.64%),有效20例(占35.71%),部分有效8例(14.29%),无效3例(占5.36%),治疗有效率为94.64%。结论主脉动脉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对确诊的患者不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还要定期做好检查工作,为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 标签: 主脉动脉间隔缺损 症状特征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疗效确切,能够快速达到止血功效,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动脉栓塞 肺结核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动脉导管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9236例,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行常规二级产前超声筛查,再行四切面筛查与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检查,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如动脉导管仍有未闭现象,随访时间延长至出生后1年。结果9236例孕妇心脏超声检查11例动脉导管瘤,右心室与左心室比为1.09-1.68,平均(1.31±0.17),最宽>12cm,出生后7d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2例患儿存在较细动脉导管未闭,3个月内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儿动脉导管均闭合完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有效地检出胎儿动脉导管瘤,它对晚孕期鉴别诊断胎儿右心扩大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探讨 产前超声 胎儿动脉导管瘤 诊断 鉴别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理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TBIL、CG、ALT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TBIL、CG、ALT指标水平表现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