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使用新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9月-2010年1月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37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21例,C2型9例,C3型7例。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采用肱骨远端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参照MEPS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2%。结论采用双侧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优良治疗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肘关节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选择。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5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疼痛情况。结果52例患者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0.4±20.4)°,外旋(35.8±14.2)°,内旋达T9水平。ASES评分平均为(83.4±11.9)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5±0.9)分,总体优良率为80.3%。48例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4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掌握操作技术,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人工肱骨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
  • 简介:肱骨或髁间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临床上约占肘部骨折的30%~40%,儿童好发,处理相对困难,保守治疗效果往往欠佳,且处理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s挛缩及肘内外翻畸形,近年来随着骨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的趋势,1990.1~2004.1作者共手术治疗肱骨骨折236例,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直径为1.5mm或2mm的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骨折35例。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游离并保护好尺神经,肱三头肌舌形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开复位后2~3枚可吸收棒交叉固定,术中C臂x线机透视,并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拆石膏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1~2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5例得到全部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4~28个月),术后x线片示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骨化性肌炎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发生肘内翻畸形1例;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PDLLA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理想,不影响骨骺发育,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内固定。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棒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7年1月32例(32)踝关节创伤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13-31个月,平均(22.3±8.4)个月,同时在手术中用关节镜探查踝关节继发性病变情况,手术前后按AOFAS足评分法进行评定,采用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3月(3-21个月),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后足僵硬等并发症,AOFAS足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前评分(46.40±4.61)分改善至术后(87.22±4.22)分。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7.25±2.30改善至术后2.05±1.35,采用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术后踝关节疼痛减轻,踝关节自主活动明显改善,优良率92.18%。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关节炎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镜
  • 简介: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60~80%为轻度移位和无移位,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对不稳定的和难以复位的三、四部分骨折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我院从99年至今应用改良三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5例,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改良三叶钢板 治疗 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80例肱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肘内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分别是(4.34±1.1)天与(9.14±2.1)天(〈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6.74±5.3)天与(58.14±5.1)天(〉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与5%(〈0.05)。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是90%(对照组)与92.5%(观察组)(〉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手法复位组相对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疗小儿肱骨骨折具有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两组患儿远期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 标签: 手法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目的评估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201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男10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4.6岁。按AO分类全部患者均属于C型骨折。均采用沙滩椅位,经肩关节前入路、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肩关节Neer评价标准,平均为88.3分(81-93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87.5%。根据肘关节Mayo评价标准,平均为92.3分(89-96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3.3%。结论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骨基质植入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有限切开 锁定加压钛板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医用诱导骨基质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者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联合钢丝套环法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肱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患儿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儿均给予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及钢丝套环法干预,术后8周、12周、6个月、12个月采用X射线随访评价术后内固定和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评估关节功能。结果共39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22~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36个月。26例骨折术后8周即愈合,9例12周愈合,3例6个月愈合。随访12个月,1例骺板早闭,无缺血性骨坏死;1例出现畸形愈合。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评估手术后关节功能,22例为优,13例为良,4例为可;手术后评分为(91.5±5.7)分,手术前为(52.6±8.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联合钢丝套环法可以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远端肘关节的稳定性,为促进肱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内固定 钢丝套环法干预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19.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01±13)分钟、术中出血量(237.9±32.4)mL、Neer评分(82.5±3.2)、Constant-Murley评分(71.7±5.0);置换组手术时间(98±11)分钟、术中出血量(246.0±39.8)mL、Neer评分(82.9±4.5)、Constant-Murley评分(73.5±5.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肱骨头置换组有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通过三角巾悬吊后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有1例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改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相似,对不可修复的肱骨近端骨折宜行肱骨头置换术。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老年
  • 简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较常见,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属于其特殊类型,多见于移位且稳定性较差的Neer3、4部分骨折。其骨折类型复杂,肱骨头血供破坏较重,发生肱骨头坏死等风险高,且高龄患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及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耐受差,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不当均可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致残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且治疗方式亦存在一定争议。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治疗理念更新、各种内置物材料的日益发展及操作水平逐渐成熟,国内外针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日趋增多,本文试就该领域相关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置换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保守治疗
  • 简介:比较分析本课题组原创的急性、亚急性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在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分别将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模型各1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急性血栓模型组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亚急性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学状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和血栓不形成7组。采用GenechipRatGenome4302.0芯片,动态测定股静脉RNA表达情况,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倍数变化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基因。重点分析和比较2种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中共有28个(急性模型中23个,亚急性模型中24个;其中2种模型中均出现差异性的基因19个;仅出现于一种模型中的8个)炎症相关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但两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Z=-2.513,P=0.012〈0.05)。说明炎症相关基因的变化与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参与血栓形成。

  • 标签: 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物模型 炎症 基因芯片
  • 简介:肱骨髁炎(网球肘),是肱骨髁部伸肌总腱起始处的慢性肌筋膜炎,是一种以肘部外侧疼痛为主的多发病,本病疼痛局限于前臂上端外侧,且主要在肱骨髁部位,在前臂提物及做旋转等动作时疼痛尤重,外髁局部触压痛也较明显[1]。而早已有研究证明医用臭氧(medicalozone,O3)具有消炎、止痛和溶解髓核内的蛋白多糖等作用[2]。因此本研究试采用臭氧对肱骨髁炎患者进行探索治疗,观察医用臭氧治疗肱骨髁炎的临床疗效,并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臭氧治疗 慢性肌筋膜炎 网球肘 临床疗效 外上髁
  • 简介: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4年以来对48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在"C"型臂x光透视机定位下,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结果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发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合并有心、脑、肺、肾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外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使用基础加用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测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分析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安返病房,随访时间为13-21个月,平均16.7月。相比椎体成形术前,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月较对照组BMD及OPG均有一定程度增高(P〈0.05);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月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后续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P〈0.05)。相比椎体成形术前,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优于术前椎体高度(P〈0.05);且治疗3月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较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Cobb角明显减小(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较为显著,术后持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能一定程度增加椎骨骨密度,抑制骨保护素的降低进而防止骨破坏,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24例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无内固定物失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24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愈合,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18例,良2例,中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自体髂骨移植
  • 简介:掌指关节在手部众多关节中占有重要位置,合并有严重掌指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影响手部功能。我科在2004年3月-2010年8月应用人工掌指关节治疗掌指关节粉碎性骨折1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掌指关节 粉碎性骨折 置换治疗 人工 手部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牵引床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应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85分钟,平均为48分钟,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优20例,良25例,优良率为9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迅速等特点,是股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牵引床 转子间骨折 PFNA
  • 简介:目的探讨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固定,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5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疗效肯定,可预防术后主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改良动力髋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延期动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