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的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的抑制剂联合用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自从Woodward报道了青霉烯核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来,

  • 标签: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舒巴坦 联合用药 临床
  • 简介:钙蛋白酶系统是细胞内蛋白分解的重要系。研究证实,多种疾病的发生时钙蛋白的活性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钙蛋白是这类疾病发病机制中重要信号分子,本文对钙蛋白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钙蛋白酶 骨骼肌萎缩 缺血再灌注 糖尿病
  • 简介:给动物灌服单剂量硝喹醋酸盐(nitroquineacetate,NQ,2mg/kg)后,用电镜组化方法研究了NQ对红内期、红外期鼠约氏疟原虫细胞色素氧化和琥珀酸脱氢的影响及NQ对红外期鼠约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给NQ后3.5h、7h,红内期、红外期的约氏疟原虫线粒体内由Cyt或SDH催化生成的电子致密颗粒一直存在,说明Cyt,SDH活性未被抑制,它们不是NQ的起始作用点。NQ作用早期即引起了红外期疟原虫粗面内质网的扩张、胞核密度降低、线粒体肿胀

  • 标签: 琥珀酸脱氢酶 鼠约氏疟原虫 细胞色素 氧化酶 红外期疟原虫 硝喹
  • 简介:目的:研究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患儿心肌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就诊的1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为惊厥组,同期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谱变化。并将惊厥组分为四个亚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febrileseizures,SFS),抽搐时间〈5min的59例为甲组,5-15min的44例为乙组;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febrileseizures,CFS)患儿选取24小时抽搐〉2次以上,每次抽搐时间均〈5min的37例为丙组,至少有1次抽搐时间〉5min的32例为丁组。比较抽搐时间及抽搐次数对心肌谱的影响。结果: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Creatinekinasemyocardiumbrain,CK-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乳酸脱氢同工1(Lactatedehydrogenaseisozyme,LDH1)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脱氢(Lactatedehydrogenase,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搐时间长、次数多的患儿心肌谱明显升高(P〈0.05)。结论:FS可有心肌损伤。患儿抽搐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治疗FS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

  • 标签: 热性惊厥 心肌酶谱 临床分析
  • 简介:以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脊肌萎缩症,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十分相似,常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心肌检查对鉴别这两种不同病变有重要作用,但在少数心肌增高的脊肌萎缩症患者中则可能发生误诊。为此,现将一例心肌异常增高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资料与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心肌酶异常增高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IFN-γ刺激下,人NOX1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到无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构建了PGL3-BASIC/NOX1报告质粒。PGL3-BASIC/NOX1质粒转染A549细胞,用TNF-α、IFN-γ刺激12h,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NOX1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在TNF-α和IFN-γ共同刺激下,转染报告基因的A549细胞萤光素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增高(约4.3倍)。分析显示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片段含有NF-KB结合位点,提示细胞因子刺激的荧光素表达增强可能与NF-KB位点激活相关。结论:NOX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受到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特别是上皮细胞免疫防御),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NOX1 报告基因TNF-α IFN-Γ
  • 简介:目的:探索果蝇脑神经元胰蛋白急性分离的新方法.方法:解剖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组织,用胰蛋白化学消化并辅以机械微振荡法分离制备单个细胞,用果蝇细胞培养液适当孵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方法成功制备出三类大小和形态各异、活性较好的果蝇脑神经元,未见神经胶质细胞;以三型细胞为电生理学研究对象,记录到五种类型的全细胞外向钾电流.结论:我们建立的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 标签: 果蝇 神经元 急性分离 膜片钳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产头孢菌素(AmpC)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三维试验检测AmpC;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中8株菌(53.3%)产AmpC,3株菌(20.0%)产ESBLs.产AmpC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5株菌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100%同源,3株菌与之99%同源,2株菌的AmpC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结论:产AmpC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头孢菌素酶 AMPC基因 耐药 耐药性研究 临床分离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而简便的获取单个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三种急性分离细胞的方法分离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单通道膜片钳和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该细胞上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2+-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s,BKCa)电流。结果:三种急性分离细胞方法均可有效的获取较高质量的单个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并成功应用于电生理膜片钳实验中,且记录的电流稳定,记录时间长。结论:这三种分离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方法简单而实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 标签: 人体肠系膜动脉 平滑肌细胞 膜片钳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肾脏皮质Na+,K+-ATP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ozin,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分别在糖尿病第1、3、7天测定肾脏肥大指数,并以RT-PCR技术检测肾脏皮质Na+,K+-ATP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糖尿病早期血糖显著升高,肾脏肥大,肾脏皮质Na+,K+-ATP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肾脏皮质Na+,K+-ATPα1-亚单位mRNA袁达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的一个因素.

  • 标签: K^+-ATP酶 Na^+ 糖尿病 亚单位 皮质 早期
  • 简介:本文四株耐利福定(Rifandine,RFD)大肠杆菌(MIC为500ug/ml)均采用RFD浓度梯度平皿从相应敏感菌株筛选获得,连续传种二代其耐药性保持稳定;对四株耐RFD大肠杆菌,采用酚一氯仿法、酚—透析法和蛋白K—玻棒缠绕法提取其总

  • 标签: 突变基因 限制性酶切 利福定 玻棒 重组体 感受态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这名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血、尿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检查结果、X光胸片、彩超、头颅MR、脑电图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患儿3岁,主要临床表现初期以腹泻、呕吐为主,后来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气促、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头颅MRI显示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脑沟、脑裂稍增宽。脑电图检查结果为界线性幼儿期脑电图,额、中央区尖波数次发放。血串联质谱检查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质谱2-甲基-3-羟基丁酸明显增高,但未发现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2-甲基乙酰已酸的异常,基因检测结果为hadh2基因第4外显子p.R130C突变。结论: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缺陷症极为罕见,对有不明原因的难于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不明原因的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应警惕该病,可送血或尿标本进行串联质谱、气相质谱及基因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串联质谱技术 气相质谱技术
  • 简介:本实验以新农药川化018拌饲喂养Wistar种大白鼠,饲料中川化018浓度为500PPM。于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第40天、第80天测定动物甲状腺功能,进行甲状腺组织病理、10种活性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对不给药动物测定相应指标。结果,各测定期实验组大鼠甲状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天及20~40天内甲状腺增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发生酶活性 大鼠实质性 实质性甲状腺肿
  • 简介: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的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蛋白的表达以及蛋白的功能研究作准备。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标本为模板,PCR扩增L1的片段,L1片段经EcoRI和SalⅠ双切后,插入载体pGEX4T-1,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平板筛选获得pGEX4T-1/HPVL1的阳性质粒。通过切、测序验证质粒的正确性。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HPV16L1,并通过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其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的pGEX4T-1/HPVL1为今后的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HPV16的疫苗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质粒 构建
  • 简介: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重组L1的稳定性.方法:PCR扩增L1的编码基因,将其亚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后将L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la(+)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本实验中的L1与国外同类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2.44%.重组L1水解青霉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接近,氨曲南及头孢他啶对L1高度稳定.结论: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克隆测序及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抗生素对L1的稳定性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原核表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型 特性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NGP,I)的食用安全性.方法: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NGP,I进行90天大鼠喂养试验.取70~90gSPF级SD大鼠120只,分为4组,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各供试品组动物1.0、2.0、3.0g·kg-1·bwNGP,1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CMC-Na)混悬液,对照组给予0.5%CMC-Na.结果:90天后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给予NGP,I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影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指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除少许自发病变外,未见与喂食供试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上述剂量范围内NGP,I对大鼠血液生化、血液学等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引起大鼠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NGP,I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3.0g·kg-1.

  • 标签: N-葡萄糖基 L-半胱氨酸 NGP I 90天喂养试验 大鼠 保健食品
  • 简介:目的:探讨半胱氨-3(Caspase-3)在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诱导小鼠白血病L1210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MTT法观察DADAG对L12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试剂盒测定细胞内Caspase-3的活性。结果:DADAG对L1210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24.6mg/L;DADAG可诱导L1210细胞发生凋亡及时间依赖性地升高Caspase-3活性。结论:Caspase-3在DADAG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L1210细胞 凋亡 半胱氨酶-3 CASPASE-3活性 Caspase-3酶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态脑电监测 诊断 预后
  • 简介:果糖二磷酸钠镁(Sodiummagnesiumfructosediphosphata)系1.6-二磷酸果糖的镁盐产品,其药理作用具有镁离子(Mg2+)作用特点,又具有1,6-二磷酸果糖的药效.因此,现将其一般药理及对心血管的研究简报如下.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镁盐 药理作用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感觉神经电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单侧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与波幅数据,并与健侧比较。结果:47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波幅和传导速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3例(3/47)患者腓浅神经异常,且均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分别为健侧27.7μV、患侧7.5μV;健侧11.5μV、患侧2.3μV;健侧6.5μV、患侧3.8μV。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单侧L4-5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中,可能会有腓浅神经SNAP异常现象。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描记术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