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碱性磷酸酶结合血清钙检测对于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肺炎患儿及骨肿瘤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60例非肺炎及非骨肿瘤病性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钙浓度。比较分析检测结果与疾病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钙及碱性磷酸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疾病的检测中,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钙的检测水平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清钙 碱性磷酸酶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4月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487例3个月~2岁小儿进行末梢血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活性检测,并按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预防方案对487例小儿进行佝偻病临床筛查。结果487例3个月~2岁小儿中NBAP阳性率为34.91%,而临床筛查佝偻病患儿为65例,阳性率为13.35%。结论NBAP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婴幼儿 佝偻病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和耐酒石酸性磷酸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目的鉴定血清乳酸脱氢(LDH;EC1.1.1.27)同工检测中出现的第6条带“LDH6”蛋白性质,探讨其活性升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与血清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H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经免疫印迹验证其抗原性。并检测37例患者中LDH6活性占LDH总活性有百分比。结果肝级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H6”与血清“LDH6”为同一物质,为醇脱氢同工Ⅱ(alcoholedhydro-genase,LDH:EC1.1.1.1),相对分子质量为80kD,34例ADH活性≥LDH总活性7.9%的病人一周内即死亡,死亡率达91.9%(34/37)。结论LDH6即为ADH,ADH活性在血清中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 标签: ADH酶活性 死亡 血液 “濒亡标志物” 醇脱氢酶同工酶 鉴定
  • 简介:L-谷氨酸氧化的发现是近20年的事情。它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在临床生化检验上,可以用于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天冬氨酸氨基转和γ-谷氨酰基转移等的活性以及肌酐等的浓度。此外,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上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对该的来源、特性和应用等有关的文献作了系统回顾和综述。

  • 标签: L-谷氨酸氧化酶 生化检验 转氨酶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和淀粉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同工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及同工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及工活性增高,胆汁淀粉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胆管疾病 患者 淀粉酶 胰腺疾病 同工酶 活性改变
  •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发锌。方法:头发灰化后溶于0.1mol/LHCl,测定前先用0.01mol/LNaOH稀释并中和酸,测定时待分析液中锌离子复活脱辅基的碳酸酐,以醋酸对硝基酚作为促反应底物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达61.2μmol/L,回收率95.2%~104.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1与2.8%,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Y)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71X+0.095,r=0.994。发样中Cu2^+、Fe2^+、Mn2^+各25μmol/g、Co2^+1.25μmol/g对本法测定锌均无影响。用本法测定56例健康成人,其发锌参考范围(X±2s):1.16~3.04μmol/。结论:该法具有特异、准确、灵敏、试剂稳定等优点,适合于生化分析仪检测发锌。

  • 标签: 碳酸酐酶法 发锌 醋酸对硝基酚 两点速率法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患儿的九种常见血清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肺炎组50例患儿及对照组50例体检正常儿童的血清相关活性,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T、GGT、LD、CK、CK—MB、HBDH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ALT、ALP、LD1升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但主要以心肌损伤为主,故应对心肌进行保护性治疗。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清酶 相关酶活性 统计学处理 正常对照组 保护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6例疑诊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B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尿淀粉检测,C组22例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检出情况。结果C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其准确率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与尿淀粉检测。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尿淀粉酶 联合检测 早期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比其血清淀粉、脂肪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浓度为(665.46±61.99)U/L,脂肪浓度为(1411.97±125.97)U/L,C反应蛋白浓度为(44.31±12.0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腺外疾病导致淀粉升高的病因和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上腹痛伴血和(或)尿淀粉升高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确诊胃溃疡51例(37.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30.9%),胆囊结石15例(11%),胆囊炎10例(7.4%)尿毒症6例(4.4%),肺炎4例(2.9%),肺癌合并胸腔积液3例(2.2%),腮腺炎3例(2.2%),胃石症2例(1.5%)。结论临床上腹痛伴淀粉增高时不仅要考虑到胰腺疾病,而且还有考虑到有非胰源性淀粉增高的存在。

  • 标签: 胰腺外疾病 淀粉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凝血是为白色或微黄色非晶形冻干粉剂,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当口服凝血后,立即与上消化道裂开的血管创面接触,立即在血管裂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达到止血的目的。故采用凝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简单、安全、快捷的方法。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 止血芳酸
  • 简介:泛素蛋白酶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除溶酶体外的另一种蛋白降解系统。内源性抗原大多需要泛素蛋白酶系统处理而经MHCI类途径提呈参与免疫应答。该文就UPS与内源性抗原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 标签: 泛素 蛋白酶体 内源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尿激肽原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尿激肽原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检测。结果实验组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实行人尿激肽原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人尿激肽原酶 心源性脑栓塞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酯和唾液酸、过氧化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为实验对象,收集阴道异常分泌物进行联合检测法和Amsel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中,Amsel法检测有53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51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敏感度为90.57%,阳性预测值为94.12%;Amsel法检测有262例阴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264例阴性,其中有5例假阴性,联合检测法特异性为98.85%,阴性预测值为98.11%;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酯和唾液酸、过氧化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过氧化氢 唾液酸酶 白细胞酯酶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目的:探讨产AmpC菌在医院内的分布情况,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初筛试验筛选出符合AmpC表型筛选条件的菌株共245株,再用三维确诊试验确证产AmpC菌株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43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筛选出产AmpC菌株118株,经三维试验确证阳性检出率为8.2%(118/1437),其中阴沟肠杆菌检出最多为65株,占总确证菌株的55.1%(65/118);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3株(11.0%).经医院内分布情况分析,检出率高的为ICU、外科、血液科,分别为19.5%、14.4%、14.4%.标本种类分析检出率最高为痰液57.6%.结论:产AmpC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以阴沟肠杆菌为主,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高的ICU、外科、血液科分布最广,以下呼吸道最易感染,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 含量检测 头孢西丁 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部分凝血活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APTT试验在临床上由于操作简单、迅速及敏感性高等现被临床广泛应用。结果因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对标本的采集、抗凝药物及实验室方法等因素给予探讨。

  • 标签: APTT测定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