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药师促进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的内容、药师与临床用药的关系与临床药师对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结果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协助医师进行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临床用药咨询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在我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首先收集自2017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完整记录在册的用药咨询相关资料共204份,然后分析患者接受情况。结果临床医护人员的用药咨询内容中以合理用药占比最高(34.26%),其次为药物基本信息(11.32%),药物使用(10.54%)以及药物选择(10.23%)等。结论经研究发现临床用药咨询的需求性很高,更专业的药学服务干预团队有利于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因此用药咨询和药师会诊等药学服务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用药咨询 药学服务 用药交代
  • 简介:摘要辅助用药作为合理用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在控制药物滥用,提高药物利用率上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发挥辅助用药在药物治疗中的价值,本文从辅助用药定义着手,对辅助用药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辅助用药 药物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芍的产地、性状、理化鉴定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对中药川芎从有效成分含量、生产地区、采集时间等方面进行鉴定,并随机分为甲组(西医治疗)和乙组(西医联合中药川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甲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产地川芎因其采收时间及性状不同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好的产地为四川。川芎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中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川芎 鉴定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在进行服药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常见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存在15例用药出现问题。其中比例最大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所占比例达到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提高用药知识、熟悉药物配伍的禁忌、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知识普及。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以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和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全年中抽取250份病历进行分析,按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实际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DUI)和联合用药种数进行综合统计,对我院2016年整年度收集的菌株进行分离,药敏试验以kirbyBauer法进行,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DDs进行抗菌药物排序显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在临床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左氧沙星的用量最高,我院共分离1520例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0例,占28.29%,革兰阴性菌960例,占63.16%,真菌130例,占8.55%。药敏试验结果中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强,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阿米卡星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显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疾病,包括急性高山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目前预防和治疗高原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地塞米松、乙酰唑胺、西地那非、硝苯地平和沙美特罗5种药物,在采用该类药物治疗高原病时,如何选择用药和剂量调整、肝肾功能不全或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正确用药等是目前关注的话题,是提高治疗高原病用药合理水平和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高原病 地塞米松 乙酰唑胺 西地那非 硝苯地平 沙美特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作用。方法选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对我院门诊进行抽取485例门诊西药处方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同期另抽取485例住院处方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药物干预措施,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观察及比较两组临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护人院对临床药物的认知率为470(96.90)%、处方行为合理率为484(99.79)%、处方调试率为483(99.58)%、医嘱执行率为485(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包括更换药品为75(15.46)%、联合药品95(19.58)%、药物选择78(16.08)%、单次剂量70(14.3)%、日个日药次数78(16.0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显著,(χ2=20.34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干预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临床用药 合理性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以及提高医疗质量中所产生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师在以往一年之内参与处方点评的处方100张,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0张药师没有参与处方点评的处方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不规范处方1张,超常处方1张,用药不适宜处方1张,产生不合理处方几率为3.0%,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5.31±1.22天,平均费用为471.20±88.69元,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药师干预用药,能够降低处方不合理情况的产生,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存在促进作用,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效果。方法于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3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选取四川、云贵、东部以及东北四个地区所产出的川芎,并针对性的分析有效成分。常规组采取西药维生素C与E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川芎进行治疗。探讨不同地区的中药川芎检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地区每克川芎的丁基苯肽、藁本内酯、阿魏酸成分分别为四川川芎0.34mg、12.18mg、1.30mg;云贵云芎0.55mg、9.68mg、2.66mg;东部东芎0.43mg、11.41mg、2.68mg;东北抚芎0.67mg、7.98mg、1.26mg。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四川川芎的药理成分较高,川芎的活血化瘀功效突出,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川芎 中药鉴定 临床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联合用药与西瓜霜喷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RAU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试验组用联合治疗,对照组用西瓜霜喷剂治疗,对比分析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一和组二患者总有效率均不低于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及溃疡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有效改善口腔局部充血,有效缓解疼痛并大幅缩短溃疡时间,对溃疡愈合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发性 阿弗他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师在医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与治疗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我院药剂师介入干预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与介入干预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各自接收的60例住院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药物成本及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结果药剂师介入干预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药物成本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P<0.05,见下表。结论药剂师在医院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药剂师 医院 临床合理用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干预医嘱处方的效果,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间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接受并进行干预处理的320份不合理医嘱,总结不合理用药类型,为提出改善意见提供依据,此外配药中心审方药师提出针对性纠正意见。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及干预的320份不合理医嘱中,主要类型包括溶媒用量不合理、溶媒类型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品剂量不合理和用药频率不合理。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具有静脉用药配置职能,工作人员仔细审核可及时发现医药方溶媒选择不当、剂量差错等不合理问题,通过医嘱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1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43份(占23.2%),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溶媒选择不当、剂量过大、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临床中存在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现象,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病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并进行价值评定。方法从2012年06月-2013年06月本院不合理用药病例中选44例设为对照组,从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本院不合理用药病例中选44例设为观察组,仅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用药中相关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不合理及重复用药、与病情不符发生概率(38.64%、31.82%、18.18%、54.55%、34.09%)相比于观察组(11.36%、13.64%、40.91%、22.73%),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有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的临床发生,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促进肿瘤化疗患者合理用药的工作情况。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药师对肿瘤化疗医嘱干预的87条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顺序、用法用量和溶剂选用等方面,同时,医师对用药干预意见依据充分的采纳率更高。结论临床药师干预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用药,提升了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应提高专业水平,对干预意见有充分依据,才能提高干预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在临床中合理运用的安全性以及其应对的策略。方法将我院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前后的96张处方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实施药物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实施药物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各48例。对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讲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当前对于西药的临床应用,医院的人员要坚持用药原则,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对于药物知识的培训,逐步的提升在临床用药中的科学以及合理性,从而提升临床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状况,且究其原因进行讨论。方法对271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进行数据对比。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使用结果来表示测量数据。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药和药物干预,不仅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还提高了医疗效果,同时减少病人药物不合理使用项目的情况。结论对不合理用药的及药学干预的机制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项目,既需要医务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用同时还需考虑其他等方面的因素,且其对社会现实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并总结应对策略。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中药治疗的3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用药安全性并总结应对策略。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中发生不良反应158例,发生率为5.26%,发生原因分别为药物剂量用法错误48例(30.4%);中药炮制欠缺24例(15.2%);未实施辨证论治48例(30.4%);中西药联用不当28例(17.7%);其他16例(10.1%)。结论加强临床中药的合理应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避免发生医患冲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对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 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 安全性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单8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所选择的80例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单,其中男52例,女28例,有药物过敏史的有8例,六十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5/80,小于18岁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2/80,其中出现比较多的是双黄连注射液,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患者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医生在用药治疗的时候,必须要了解患者的适应症和用药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措施,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