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创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8—2013年我院收治新发髌骨骨折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创、对照两组,创组20例应用关节技术,对照组18例为传统的手术开放复位。结果创组平均住院时间7.55±1.40天;骨折愈合时间11.85±0.93周;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辅助下手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愈合时间快,关节面复位好、固定可靠,可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髌骨骨折(patellar fracture)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中关节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58例,其中29例接受关节关节清理,为对照组,另外29例接受关节骨折,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HSS评分(81.57±5.05)分高于对照组的(75.64±5.18)分,住院时间(7.39±1.88)d短于对照组的(9.24±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骨折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膝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骨折治疗局灶性距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局灶性距骨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清理组、骨折组,分别行关节清理治疗、关节骨折治疗。结果骨折组治疗后活动功能及疼痛程度均优于清理组,差异显著(P<0.05)。骨折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水平优于清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骨折用于局灶性距骨软骨损伤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活动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恢复。

  • 标签: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局灶性距骨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辅助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2年1月28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辅助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方法治疗,同时下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评价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8例患者时间5-18个月,平均10.1个月,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23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关节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创伤小,能够及时处理关节内损伤,疗效满意。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MIPPO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创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96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创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4%;治疗后,观察组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创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 膝关节内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03月至2017年02月间我院实施关节骨折技术治疗的4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0%;常规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70%;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平均HSS得分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施关节骨折技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 膝骨性关节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75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关节检查和关节辅助内固定手术,辅助中药治疗及早期功能恢复锻炼,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正常,自主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6%。结论关节治疗膝关节骨折切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内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9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 膝骨性关节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1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关节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术后2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无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具有复位位置良好、内固定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对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作用。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关节镜 撬拨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方法我院自2006年3月-2013年5月在关节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4例,中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所有病人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早期CPM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2.8月,疗效评定根据Rasmtmaen胫骨髁部骨折关节功能评分1,优29例,良23例,术后切口皮肤坏死1例,筋膜室综合征1例,优良率96.3%。结论关节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准确、手术创伤小,并且可以及时处理关节腔内合并损伤,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踝部骨折患者采取关节关节骨折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骨科诊治的126踝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研究组以关节关节骨折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的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关节手术,可充分发挥其创优势,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 标签: 踝部骨折 不同方法 骨折愈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膝关节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股骨关节面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论证。方法从2014年到2016年来医院进行膝骨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患者,采用膝关节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方法。术后注射玻璃酸钠20mg,术后第一周和第二周再分别注射玻璃酸钠20mg。在术后第八周和第十六周采用样本均数检验的方法,分析膝关节功能,数据来自Lysholm得分。对于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Tegner运动评级的方法。结果经过分析,术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得分比较有比较学意义(P<0.05),术后第八周、第十六周进行的Tegner运动评级,分为优、良、差分级,优良率较高。结论膝关节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股骨关节面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此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术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髌骨脱位患者共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都给予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心理行为护理。结果两组都手术成功,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同时术后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在髌骨脱位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行为心理护理能促进膝关节的恢复。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髌骨脱位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患者均在关节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次研究中优21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94.3%。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1.8)个月。患者无内固定物失效、创伤性关节炎、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关节辅助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复位固定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距骨骨折患者应用关节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2年4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84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实验组(43例),观察并比较常规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空心螺钉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0.70%VS70.7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6.98%VS24.3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骨骨折患者应用关节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并且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关节镜 空心螺钉 距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20例应用关节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10.7个月,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X射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术后X射线片示骨折均达满意复位与稳定固定。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4.34±2.2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6.21±1.67。结论关节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可以更早地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同时骨折解剖复位的比例也大为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复位 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病例分别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内和半年后采用关节松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关节松解的间隔时间2~5个月一组,A组,9例;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关节松解的间隔时间6~17个月一组,B组,7例。全部采用关节松解治疗,中膝关节屈曲角度一般可达到120°~130°,术后CPM锻炼,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手术分别采集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最大角度,进行分析。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半年内膝关节松解A组比较B组,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半年内和半年后膝关节松解均效果良好,但是半年内疗效更好。

  • 标签: 关节镜下松解术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关节僵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创清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创清理,手术内容包括清理增生的滑膜、滑膜皱襞,摘除软骨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稳定软骨缺损,切除碰撞的骨赘,纠正髌股关系等。结果随诊113例,平均随访22.7个月(4-42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改善优良比例达73.68%。结论关节创清理可有效缓解KOA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自体骨软骨柱移植)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月~2010年4月,采用关节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自体骨软骨柱移植)治疗23例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男15例,女8例;年龄16~45岁。13例运动伤,2例跌伤,8例无明显外伤史。3例伴绞锁,2例伴弹响。病程l~10个月。软骨缺损深度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Ⅳ级17例,Ⅲ级6例。缺损范围2.0~4.0cm2。Lysholm评分(65.21士13.24)分。15例外伤患者为股骨外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伤,均为单个创面,损伤范围2.5~4.0cm2;8例无外伤患者为股骨内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软化或软骨剥脱,损伤范围2.O~3.0cm2。采用Smith+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Lysholm评分(92.37士9.1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RI显示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关节下自体骨软骨柱移植技术是治疗股骨髁Ⅲ~Ⅳ级软骨损伤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有较好、确切的治疗效果。供区和受区是否能长期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还需进一步长期的随访和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股骨髁软骨缺损 自体骨软骨柱移植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