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关节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创伤小、治疗精确、术后效果良好等特点,膝关节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及骨科医生的重视,成为近年来骨科领域推广最快的现代手术技术之一。但是,传统的关节手术器械是以机械切割、刨削和打磨为主,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处理组织表面的损伤,

  • 标签: 治疗 膝关节疾病 关节镜下 射频消融 关节镜手术 骨科领域
  • 简介:关节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病,常形成腘窝囊肿,引起膝关节后方症状。有学者认为膝关节关节炎的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通,且与关节积液密切相关,当关节积液减少时囊肿会自行消失无需手术,但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保守治疗患者通常不满意;另有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采用的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原理,在腘窝后方在关节进行囊壁剥除进行创治疗,但这种方法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须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本文中采用了关节囊肿内引流而不是囊肿切除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通过消除囊肿的成因,减轻了临床症状。

  • 标签: 腘窝囊肿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 简介:CP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原因为胰管梗阻。对伴随有腹痛及胰管显著扩张的患者提倡行胰管引流^[1]。目前有内引流及外科引流2种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内引流和外科引流治疗CP伴腹痛患者,比较它们的疗效。

  • 标签: 胰管引流术 外科引流 慢性胰腺炎 内镜 随机抽样法 上腹痛
  • 简介: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累计发病率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0%~80%。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继发性甲旁亢15例行腔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腔镜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自体移植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应用电视内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中在电视内辅助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内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43例行ESD治疗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3例均在内以ESD式完整切除,2例(4.65%)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经内止血治疗痊愈;无穿孔发生;4例出现发热,使用抗生素后好转;1例(2.33%)术后1年内复查发现复发,行外科手术;其余42例电话或内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2年(1.07±0.41)年。结论ESD手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是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结直肠 神经内分泌瘤 结肠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支气管是检查近端气管支气管树的常规方法,在某些情况还可治疗多种呼吸疾病,包括肺部肿瘤、感染以及弥漫性问质性肺病,可弯曲的纤维光学支气管,通常可在镇静状态进行检查,它的出现减少了支气管的日常使用,直型支气管需要全身麻醉,目前只有少数特殊适应证。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活检术 灌洗 穿刺 常规方法 支气管树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胃癌根治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胃癌根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远端胃切除74例,近端胃切除2例,全胃切除2例:腹腔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胃癌根治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早期胃癌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治疗包括内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胆管括约肌切开(EST)(47.7%)及内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随着内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我们近年开展此项技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二指肠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辅助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Miccoli)和完全腔的甲状腺切除(totalendoscopicthyroidectomy,TET)2种手术方式。方法统计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并选择行内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70例,其中行Miccoli式46例,选择TET24例(以下称为腔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有关数据、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主观感受、美容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做出分析,以对比2种手术方式在安全性、创伤性和美容效果上的差异。结果①安全性: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出现,小切口组1例中转开放而腔组手术无一中转(2.2%vs0%,P>0.05)。②创伤性:小切口组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腔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6h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和24h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要低于腔组,P<0.05。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3dCRP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美容满意度及其他: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式安全性类似,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种式创伤性类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者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类似。

  • 标签: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 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安全性 创伤性 美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Cellvizio探头式共聚焦内诊断胃黏膜病变的能力。方法:收集门诊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行Cellvizio探头式共聚焦内检查。检查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每例患者均经内直视诊断、共聚焦探头诊断并获取靶向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结果:6例患者共7处病灶,其中息肉2处,黏膜粗糙、发红2处,浅表凹陷灶1处,隆起伴凹陷灶1处,深溃疡1处。所有患者均完成共聚焦内检查,共获得连续视频图像32段。探头共聚焦内易于操作其诊断正确者为6例(6/7),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ellvizio探头式共聚焦内操作简便,即时成像,是有效的胃黏膜病变诊断手段。

  • 标签: 共聚焦显微内镜 微探头 胃黏膜病变 诊断
  • 简介: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nutrition,EN)对胰腺刺激作用小,能减少SAP患者肠源性感染和MODS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1],目前已成为SAP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主张尽早行EN支持[2-3].但是EN途径的建立仍是难点.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镜胃 口空肠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内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乳人路内甲状腺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和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60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6.2±27.0)min,中失血平均15.5m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平均住院费用为14510元,本院同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4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肿瘤切除11例,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23例,双叶次全切除27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1例。甲状腺肿块长径最大4.0cm。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失访2例,5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小结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后无复发。患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1例甲状腺癌目前仍生存,并继续随访。结论经胸乳入路内甲状腺切除是一种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视野清晰,显露神经清楚,具有显著美容效果。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较开放手术高,因此仍有待改进。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肺部外周结节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周围小肺癌、结核瘤及纤维干酪样结节、球型肺炎、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肺部其他良性肿瘤等。尽管大多数肺孤立性结节(SPN)细针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即可作出正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但如果SPN合并有严重肺气肿或局部紧邻肺大泡.以及靠近心脏大血管.肩胛骨和肋骨阻挡进针路线等.则限制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 标签: 大型C臂机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胃旁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旁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 标签: 肥胖症 脂质代谢 减重外科 胃旁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人路腔甲状腺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经口人路甲状腺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微创性 经口入路
  • 简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因甲状旁腺腺瘤、增生或癌引起甲状旁腺素(PTH)自主性分泌过多而导致的以钙磷代谢紊乱、骨和(或)肾病变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我院近期收治1例双侧甲状旁腺腺瘤和增生合并右侧甲状腺腺瘤,采用内辅助探查手术,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内镜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