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诊断病理不仅是一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临床学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根据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有敬业、严谨的病理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同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与病理相关的网络资源。为提高病理教学质量,对“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改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病理教学进度和要求,以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为线索,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引导总结为辅,组织编排并实施教学内容。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索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通过开展实习前培训,增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以实现从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变,完成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学习的过渡,经实践证明能有效促进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

  • 标签: 诊断病理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互动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通过多年中职“病理”课程的讲授,认为激发学习动力,应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注重教学环节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 标签: 中职学生 病理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3例有随访(6-372个月)资料的叶状肿瘤作了详细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和分类研究,统计学聚类判别分析(SPSS软件10.0版)。结果良性133例(复发28例),交界性42例(复发19例,死亡2例),恶性28例(复发18例,死亡15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计数和肿瘤性坏死所组成的变量子集分类错判率为零。以此4项为主,完善了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间复发率、转移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复发随术式的扩大而减少,2次以上复发占53.85%(35/65)。结论此瘤可分为良性、低度恶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种类别。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肿瘤性坏死是诊断此瘤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依据。提示首次术式的选择的重要性,良性叶状肿瘤应选择肿物扩大切除术,对于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应作乳房切除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组织学 比较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鼻咽癌的分子病理相关研究。方法查阅分析近4年内12篇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归纳鼻咽癌的分子病理相关研究。结果鼻咽癌的不同病理分型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JAK2和STAT3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鼻咽癌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之间普遍存在着正相关。VEGF在鼻咽癌切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倾向小。CIP2A与鼻咽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有关8。

  • 标签: 鼻咽癌 分子 病理学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有效地培养、激发和发展学习兴趣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医学基础课程病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优化理论教学,寻求课堂形式的多样性。(3)重视实验教学,突出教育的实用性。(4)重视学生反馈,总结教学经验。

  • 标签: 病理教学 培养 改革 激发 优化 学习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结果50例患者的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中位年龄为43.6岁;盆腔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甲状腺肿的主要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甲状腺自身病变,其中混合型甲状腺肿48例、恶性甲状腺肿2例。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伴随腹水及甲亢症状的患者在术后3~6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卵巢甲状腺肿多发于中年女性,恶变率较低,复发率低;部分患者要注意与其他癌症的鉴别与区分。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临床特点 病理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小细胞癌(smallcellcarinoma,S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本例小细胞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论食管SCC是食管癌的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食管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性,可能起源于食管黏膜的Kulchitsky细胞和多潜能干细胞。

  • 标签: 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方法筛选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32例颅脑损伤死亡尸检病例,对其法医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10例,占比31.25%;高空坠落9例,占比28.13%;跌伤6例,占比18.75%;钝器打击伤5例,占比15.63%;爆炸伤2例,占比6.25%。直接死亡原因中,原发性颅脑损伤12例,占比37.5%;继发性脑干损伤15例,占比46.88%,并发症5例,占比15.63%。伤后12h内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原发性颅脑损伤,12~72h死亡的直接原因为原发性颅脑损伤与继发性脑干损伤,72h~7d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为继发性脑干损伤,>7d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继发性脑干损伤与并发症,提示生存时间与直接死亡原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颅脑损伤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和病理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颅脑损伤 死亡 法医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基本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免疫表型,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病变4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直径在2—11cm;6例进行全肾切除,1例直径2cm单纯肿块切除。巨检肿瘤呈现圆形,边界清晰,未见坏死和出血;镜检显示肿瘤细胞由大量的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3例经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回声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均经CT检查,显示为肾实质内提示有圆形的组织肿块,强化明显。免疫组化显示AE1/AE3与EMA显示阳性,CK7与Vimentin显示为阴性。结论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中,应将临床病理与影像学、免疫表型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防止发生误诊。

  • 标签: 肾嗜酸细胞腺瘤 临床病理学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是此教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能否发挥此教法优势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但此法在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病理教学中应用的还比较少。本文主要探讨中职护理教育病理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其问题的设计与高等医学教育有所不同,它受中等职业教育特殊学习对象的学习认知特征及护理的专业特色影响比较严重,另外还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 标签: 中职护理教育 病理学 PBL教学 &ldquo 问题&rdquo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GCT进行临床资料回顾、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4例为良性、1例为不典型GCT。GCT形态学特征性表现为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1例不典型GCT部分细胞呈梭形,细胞核有异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呈S-100、NSE和vimentin弥漫阳性。结论GCT为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大部分为良性,临床表现和形态学上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恶性GCT镜下表现可与良性很相似,应用组织学标准并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综合考虑。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标准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敏感性差,预后不好。神经胶质细胞瘤的发生是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病理的发展,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染色体、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检查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转移侵袭性、及对抗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在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神经胶质细胞瘤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三家医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青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和50例老龄直肠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以便数增多、腹痛、肛门疼痛、坠胀等为主;肿瘤距离肛缘不到7厘米。青年组主要有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等病理类型,显著高于老龄组(P<0.05)。结论青年期的直肠癌患者主要有便数增多、腹痛、肛门疼痛、坠胀等临床表现,另外,多数患者具有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等病理类型。肿瘤的侵袭性强、分化差,误诊病史多,易于耽误病患的诊治,进而影响其的预后。

  • 标签: 青年期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2年全年病理确诊的11例P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yn、CgA、CD56、Ki-67等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11例PNEN患者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7.1岁;肿瘤最大径平均3.4cm;病变多发生于胰头。1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根据WHO2010年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新分类标准2例(18.2%)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5例(45.5%)NETG2级,4例(36.4%)神经内分泌癌(NEC)。免疫组化检测Syn、CgA和CD56的表达率分别为81.8%、72.7%和63.6%。3例伴脉管侵犯,1例伴淋巴结转移,4例伴肝脾转移。结论PNEN的确诊依靠病理诊断。GEP-NEN的新分类分级系统更加客观合理,加深对其病理形态学认识和合理开展免疫组化可提高其确诊率。不同组织学分型分级的PNEN的临床病理特点各不相同,提高PNEN的确诊率对规范化PNEN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神经内分泌癌不同类型的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28例患者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通过病理特征进行分类典型类癌78.6%、不典型类癌10.7%、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1%、小细胞肺癌3.6%。结论组织病理检查可对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型,对不同类型的NETs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神经内分泌癌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布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于是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布氏杆菌性引起的脊椎炎的影像学及病理特点,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脊椎炎的CT、MRI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病理资料的整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布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根据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及病理的特征性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病理为临床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临床相关专业的学习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病理内容体系庞杂,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将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起点,探讨该种教学方式在病理教学上的应用。

  • 标签: 启发式 病理学 教学效果 内容体系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