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病理会(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CAP)是由CAP主席指定并符合要求的病理家组成。其任务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病理和医学实验室的水平,来保证和维护病人、公众和病理家的利益。cAP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病理家组成的联合会,被公认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领导者。1947年CAp由一些致力于改进病理和实验医学的病理家组建。从那时候起,CAP就成为由病理家委员会、理事会和委员运作的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实验室组织之一。CAP致力于,临床实验室步骤的标准化和改进,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其他组织。现为学会会员的1.6万多名病理家,代表了不同的实验室背景和学科专家意见。学会的实验室认可计划(LaboratoryAccreditionProgram,LAP)授予认可的实验室达至6千多家,是国外认可实验室的主要组织。CAP组织从事各种项目,主要包括能力验证试验(ProficiencyTesting,PT),质量监控(QProbes,Q—Tracks)和实验室认可(LaboratoryAeereditiation)。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的综合教学医院,实验医学科经过3年努力,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等连续3年通过了CAP的认可。

  • 标签: 美国病理学会 实验室 认可
  • 简介:外科病理的诞生[1]病理(pathology)是源于希腊字根pathos和logos,意为疾病的研究(thestudyofdiseas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改变以及相关器官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病理作为一门科学起自于18世纪中叶.

  • 标签: 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病理专业在教育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广阔知识面、扎实基本功、高素质、强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医学人才。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因此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多角度打造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

  • 标签: 病理学专业 教育新模式 实践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专业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和试验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并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病理学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借助于相应的成分来进行染色,以此来更好地掌握组织、细胞之中的正常结构,亦或者是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场物质、病原体以及病变等情况。特殊染色本身就属于现代病理技术范畴,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对于组织器官结构、病态下的细胞等一系列改变情况都存在良好的明确作用,而且还能借助于这一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由此可见,现代病理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应用价值显著,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现代病理学技术 特殊染色 应用价值
  • 简介:本文在病理教学中选取86名2000年入学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和“传统讲授法”两种教学法的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三次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法完全能够应用于病理教学,而且优于传统讲授法。它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它要要求教师必须扩大知识面,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进展,又要加强外国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因此,PBL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教学相长的好方法。

  • 标签: PBL教学法 传统讲授法 病理学教学 实验性研究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9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CIN组),收集时间2015年3月~2017年1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hWAPL蛋白表达水平,探讨hWAPL蛋白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74.44%(67/90)显著的高于CIN组的12.22%(1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为Ⅲ期、低分化、间质浸润≥1/2、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Ⅰ和Ⅱ期、高和中分化、间质浸润<1/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浸润的公斤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WAPL蛋白阳性表达在≥50岁、<50岁的宫颈癌患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hWAPL蛋白 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TBL教学法在提高病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级我校2个护理专业班(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班与分析班,其中对照班予以传统教学法,分析班行TBL教学法,总结两班级教学效果。结果分析班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两班学习成绩可见客观题成绩差异不大(p>0.05),但在主观题成绩方面分析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教学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用价值显著。

  • 标签: TBL教学法 病理学 教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均采用核芯针进行穿刺活检,在患者结束化疗后,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状况进行疗效评价,分别应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应用MP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病理评价,记录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结果采用临床体检结果评价结果为治愈患者26例,缓解患者41例,稳定患者19例,病情进展患者14例。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1级患者5例,2级患者16例,3级患者48例,4级患者15例,5级患者16例,其差异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结果的病理评价和临床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差异具有相应的病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伴有大片粘液湖形成的粘液腺癌和导管内癌可能是导致临床评价较实际状况更低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效果的原因。所以在对乳腺癌新辅助患者化疗后进行评价时,应当采用病理评价方案,才能对患者的治疗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病理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于胎龄儿与胎盘病理异常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82例小于胎龄儿母亲胎盘为试验组,正常胎龄儿母亲胎盘8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胎盘情况和胎盘组织学观察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胎盘情况(如胎盘质量、胎盘体积、脐带附着异常、脐带螺旋增多)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胎盘组织学观察(如合体结节增多、无血管绒毛、绒毛梗死和慢性绒毛炎)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病理异常是小于胎龄儿出现的原因之一,也能为小于胎龄儿的病因分析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小于胎龄 胎盘病理学 异常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现如今,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室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而毒性病理在其中的应用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形态,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做出较为良好的形态学依据,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而本文也是基于此就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毒性病理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临床前药物 安全性评价 毒性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38例胃癌患者、38例良性胃病患者以及38例健康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胃癌患者定为胃癌组,38例良性胃病患者定为良性胃病组,将正常人定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采用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检查,分析三组之间的检查差异。结果通过采用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胃癌组患者CA19-9、CEA、CA72-4明显属于阳性,而良性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则正常,同时通过结果中的表二我们也能够了解到三项指标联合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0.8%,特异性为81.6%,灵敏度为87.7%。结论与其他胃癌诊断方法相比,使用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与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胃癌情况,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病理学检查 胃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男性生殖系统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以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到2017年间在我院肿瘤收治的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中确诊为横纹肌肉瘤的患者共13名作为研究对象,手术中取其组织标本。送病理与免疫学检测。结果送检肿瘤组织直径2.6~9.2cm,无包膜,边界欠清晰,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质地较嫩;切片观察,切面处呈灰白色,伴有部分区域出血与大片坏死灶。结论本研究中所包括的13例男性生殖系统发生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虽然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但其病理检测以及免疫学结果却有规律可循,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DKI)在轻中度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3例弥漫性肝病患者行磁共振IVIM、DKI检查及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在磁共振图像上测得定量DKI相关指标和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快速ADC、慢速ADC、快速ADC/总ADC比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磁共振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炎症评分)间的相关性,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进展,MD、Dr、标准ADC、慢速ADC值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炎症评分程度加重,Dr值呈下降趋势,MK、Kr值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D、Dr值、快速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快速ADC值与肝纤维化炎症评分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结论:磁共DKI及IVIM在轻中度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DKI中MD、Dr指标和IVIM中快速ADC值有助于肝纤维化分期诊断。

  • 标签: 肝纤维化 体素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PBL和L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病理教学中效果。方法选取高职院校2016级的高专学生60名,依据教学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采用改良PBL教学方法的30名学生为研究组,采用LBL教学法的30名学生为参照组,最会对两组高专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对学生实施不同方法教学,研究组学生的成绩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数据检验后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96.7%)同参照组满意度(73.3%)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检验后P<0.05。结论在高职高专病理教学中应用改良PBL教学法,学生的成绩较比LBL教学法更具优势,可在课堂中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改良PBL LBL教学法 高职高专病理学 教学效果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胸腹水患者的标本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及HE染色,并选用CK(pan)、CEA、P53、Vimentin、PCNA和Cal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胸腹水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细胞涂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情况。结果本组诊断鳞癌3例(6.5%),腺癌23例(50.0%),增生的间皮细胞20例(43.5%);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鲜艳,背景清晰,细胞多而集中,有一定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定位比较准确。结论在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细胞块石蜡包埋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对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细胞来源的确定。

  • 标签: 胸腹水 免疫组化 石蜡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Aurora-A、MCM7和HPV16E7的表达及病理情况。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切除宫颈新鲜标本90例,依据宫颈病变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正常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20例)、CINⅡ组(15例)、CINⅢ组(15例)、宫颈鳞癌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临床分期、病理情况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观察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组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a~Ⅱb期宫颈鳞癌组织中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a~Ⅰb期宫颈鳞癌组织,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分化、中分化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305、0.306、0.304,均P<0.05)。结论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蛋白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Aurora-A MCM7 HPV16 E7 表达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