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张仲景对广义水气病有丰富的论述,并且在治疗水气病的方剂中多处使用了茯苓白术的配伍,扶正祛邪、健脾利水以治水气。本文从水气病的形成机理入手,研究茯苓白术配伍治疗水气病四个方面的思想重苓佐术温煦治水;苓术配伍辅助温煦;苓术配伍表里同治;苓术皆重健脾育阴。

  • 标签: 张仲景 水气病 茯苓 白术 配伍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感染科2011年5月~2011年12月的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呋塞米片和螺内酯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柴胡15g、枳壳6g,香附、白芍、陈皮各10g,川芎6g、厚朴15g、苍术15g,泽泻、茯苓、大腹皮各30g,肉桂3g。2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中西医结合疗法 气滞湿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鏡下注入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肺结核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67例联用纤维支气管鏡注入结核药治疗,比较两组X线片检查结果、痰菌转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情况、空洞缩小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1月、2月、4月、6月时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鏡下注入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鏡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顺铂(DDP)联合白介素Ⅱ(IL--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60例,经胸腔插管引流术排尽胸液后,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DDP50mg/m2,IL--Ⅱ80万IU,对照组(28例)在胸腔内注入DDP50mg/m2,1周后重复1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病变进展率3%,较对照组50%,25%差异有显著性(P<0•05)。Karnofsky评分大于70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0•5年、1年、1•5年、2年的生存率为97%、59%、44%、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50%、14%、4%,其中0•5,1•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Ⅰ度白细胞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胸腔内联合注入DDP和IL--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小、可耐受的方法。

  • 标签: 顺铂 白介素-Ⅱ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联合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1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与静脉滴注血凝酶;治疗组10例加用血凝酶气管内给药联合机械通气。结果治疗组平均肺出血停止时间5.6±2.2h,治愈率7例(70%),对照组分别为14.3±3.8h,2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加压滴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肺出血 血凝酶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茶碱微量泵注入治疗脑科低氧血症(以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为简易判断标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近年脑外伤及脑血管意外患者中临床出现低氧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翻身、拍背、吸氧、吸痰、抗感染、激素及沐舒坦化痰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量泵持续注入氨茶碱。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大于90%或血氧85-89%,但血氧提高大于6-10%)。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9%。两组比较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微量泵注入治疗脑科低氧血症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脑科患者 低氧血症 氨茶碱 微量泵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不同的时间注药对镇痛有否差异。方法ASA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共36例,年龄在35岁~5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术后从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3ml+吗啡2mg,第一组(A组)手术后出现伤口微痛时,1200~1500注药;第二组(B组)伤口微痛时,1800~2100注药;第三组(C组)注药二次,第一次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同(A组)组,第二次注药计量时间和药量同(B组)。注药后监测血压、心率、SPO2、镇痛效果、副反应、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A组优良率为16.66%,B组为58.33%,C组为100%,三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镇痛持续时间24h内伤口出现剧烈疼痛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48h内伤口基本不痛A组2例,B组7例,C组12例,C组镇痛持续时间最长,A组最短(P<0.01)。(3)哌替啶使用情况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副反应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三组无差异(P<0.05)。结论吗啡从硬膜外腔注入作术后镇痛,1200~1500时镇痛作用较弱,1800~2100作用较强,持续间隔注药镇痛最强。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吗啡 不同时间硬腔外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评价两组患儿注入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中的应用从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对PS注射患儿积极有效抢救,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优化操作流程,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留置气泡注射技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注入肝素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应用微量泵注入肝素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35例患者的资料,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的肝素用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运用微量泵注入肝素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全程,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及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肝素 微量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白介素-2与力尔凡注射剂治疗恶性胸水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全身治疗的同时,胸腔内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300万单位),1次/周;力尔凡注射剂24mg,1次/周,两药间隔3天。观察46例恶性胸水病人用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重组白介素-2与力尔凡注射剂治疗后胸水明显减少,且胸水中大部分病人癌细胞转阴,少数病人有发热,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重组白介素-2与力尔凡注射剂配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副反应较轻。

  • 标签: 力尔凡 白介素-2 恶性肿瘤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最佳注入液体量。方法将384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8ml或12-30ml不等。观察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结果观察组病人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和术后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在气囊内注入的最佳液体量对减少导尿管的自行脱出、尿道外口漏尿、减轻病人不适感均有明显的作用,应选择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

  • 标签: 一次性气囊导尿管 液体注入量 气囊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气囊内注入成分与漏尿的关系。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均按无菌操作导尿后留置尿管。对照组向气囊内注入15ml灭菌注射用水。实验组向气囊内注入10ml灭菌注射用水及5ml空气。比较2组病人留置尿管后发生漏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漏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改良方法向气囊内注入10ml灭菌注射用水加5ml空气能有效减少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尿管后漏尿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患者 留置尿管 气囊注入成份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内交替注入凝血酶与蒙脱石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5~10ml生理盐水加凝血酶500μ与蒙脱石交替胃管注入治疗,采取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做好胃管给药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97.3%。结论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蒙脱石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微泵注入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持续微泵注入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微泵注入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化道出血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根分次注入骨水泥治疗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对24例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采用骨水泥分次注入法。于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于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2天伤椎前中柱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结论骨水泥分次注入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分次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注入骨水泥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分析经皮注入骨水泥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时间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与骨水泥治疗组(实验组),对比采用不同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过统计学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的应用并将此法加以推广。

  • 标签: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注入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例恶性胸腔积液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尽胸腔积液后,均采取向胸腔内注入肿瘤坏死因子200万单位,观察疗效。结论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注入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此方法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坏死因子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大黄联合清胰汤胃管注入灌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组,即清胰汤联合大黄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胰腺周围渗出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7%,对照组为76.32%;治疗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标签: 大黄 清胰汤 急性胰腺炎 对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颗粒胃管内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行抗炎、抑酸、胰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黄颗粒胃管内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大黄颗粒胃管内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治疗大黄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结核性胸膜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可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尿激酶 胸膜腔内注入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