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就诊并且已经确诊为痤疮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患处,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创福康胶原贴敷料外用在患者的患处,每次1个小时左右,中间要时时保持敷料的湿润度,故在快干燥时注意将原液倒入。对照组患者则在将冷模粉在患处进行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变化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6%(P<0.05),观察组痊愈、显效、好转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在用药区域有红斑、干燥瘙痒等症状,暂停用药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湿敷处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治疗方案的继续治疗无显著影响。结论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红蓝光交替照射 胶原贴敷料 寻常痤疮 疗效观察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医院将被推向市场。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内容,党组织如何驾驭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如何发挥政治优势,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的素质,推动、促进医院改革和事业向前发展,摆在了政治工作者的面前。

  • 标签: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办院方向 医院改革 注入 医疗体制改革 职工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治疗房颤合并房早患者胃管内注入胺碘酮引发全身性过敏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早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提高预判能力,保持皮肤干燥,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

  • 标签: 房颤,胺碘酮,过敏反应
  • 简介:自1993年2月我们采用古碘浓度500PPm的碘状(PVP-1)(南京军区空军静山制药厂生产.原液有效碘浓度为5000ppm)尿道内注入治疗慢性淋病性尿道炎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碘伏 尿道内注入 治疗 慢性淋病性尿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入住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按照数字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运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合并采用尿激酶注入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内蛋白量与白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在治疗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尿激酶 胸腔积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患者xx,男,7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憋痛、气短2年、加重6小时,于2007年6月17日上午7时10分入院,病人无高血压病史,患糖尿病10年,有烟酒嗜好,入院当天病人休息时,出现胸骨后憋痛、气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查体:血压128/78mmHg,神志清晰,口唇微绀,无颈静脉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 标签: 房性早搏未下传 右束支阻滞 交替现象 高血压病史 心律 等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右手刷牙习惯及对应的个体化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指导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中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460名,年龄介于11~14岁之间,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属于左手刷牙习惯或右手刷牙习惯,从中随机分配右手刷牙习惯患者50名到A组,50名到B组;随机分配左手刷牙习惯患者50名到C组,50名到D组。对A组和C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指导外,还有针对性进行左右手交替刷牙习惯的指导;对B组和D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指导。固定正畸治疗进行六个月后,分别记录四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软后指数(DI)、牙垢指数(CI)、菌斑指数(PLI)。结果A组和C组患者左右侧DI、CI、PLI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D组患者左右侧DI、CI、PL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的左手右手刷牙习惯,对左右侧口腔卫生的维护具有影响;在矫治过程中施加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指导,有助于维护并促进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

  • 标签: 左右手 刷牙习惯 口腔卫生 固定正畸矫正
  • 简介:血管瘤多发于身体血管分布较丰富处,头颈部血管较丰富,故常为血管瘤好发部位。其病因多认为是血管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障碍或畸形所致的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多见。头颈部血管瘤好发于口腔颊部、唇舌、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自1997年5月至2002年10月,我们用平阳霉索和鱼肝油酸钠交

  • 标签: 平阳霉素 鱼肝油酸钠 交替瘤内注射 药物治疗 头颈部血管瘤
  • 简介:近年来,我院应用硬膜外腔长期保留导管,重复注入0.25%布比卡因10ml、吗啡2mg、胃复安10mg、新斯的明0.1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ml,配成混合液治疗晚期癌性疼痛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镇痛效果分级评定标准Ⅰ级为疼痛无改善;Ⅱ级为部分镇痛(镇痛<50%);Ⅲ级为大部分镇痛(镇痛>50%);Ⅳ级为完全镇痛。

  • 标签: 布比卡因 临床观察 硬膜外 混合液 镇痛效果 晚期癌性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堵管发生率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8月住院部确诊的胸腔积液73例,分为3组,实验一组21例采用胸腔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实验二组18例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每日尿激酶10万单位注入胸腔,对照组34例采用留置常规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比较3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堵管率、耐受性.结果实验一组、二组堵管率分别为42.9%(9/21)和27.8%(5/18),对照组为14.7%(5/34).实验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22,P=0.020).实验一、二组总体耐受性满意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55.9%(χ2=12.973,P=0.000),实验组耐受性好.结论尿激酶在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管堵管率上有一定作用.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的耐受性要好于常规置管.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中心静脉导管 尿激酶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小分子化合物吉非替尼治疗后再继续服用原药,给予治疗组患者服用小分子化合物吉非替尼治疗,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进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服用小分子化合物继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51.52%);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同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9.39%)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后与化疗药物交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小分子化合物 化疗 交替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