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胃癌患者,以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为界,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研究组)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研究组临床病理资料、预后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理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比较有差异(P<0.05);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有相关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与患者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于3的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做好妇幼健康工作,是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分析基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短板”,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对标找、加强作风建设等措施,以提高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的质量效率,夯实新时代基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

  • 标签: 妇幼健康 基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级别的高低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探讨高血压级别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247例患者。依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对照组(n=70)高血压组(n=177),其中高血压组依据高血压分级分为高血压1级组(n=21)、高血压2级组(n=71)、高血压3级组(n=85),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同时测定各组患者的血肌酐(Cr)、血脂TC、TG、LDL-C、HDL-C、Lp(a)等生化指标。所有患者留取清晨首次尿液,送至我院检验科,统一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酶促动力学法测定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别比较各组及各亚组之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结果各组患者年龄、BMI、血脂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高血压组UAC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各亚组间之间的比较显示,高血压2级患者UACR高于1级患者,高血压3级患者UACR高于2级患者,高血压3级患者UACR高于1级患者。结论患者高血压级别的高低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呈正相关性,能够反映高血压引起早期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UACR 早期肾损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32例,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死亡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ALB、CRP/ALB与死亡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临床结局。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比值 重症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其比值在诊断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胎儿有宫内缺氧的为观察组,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分析观察组对照组胎儿的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中收缩压与舒张压血流速度的比值(S/D)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其MCA的S/DRI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UA的S/DRI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当UA的S/D>3.0,RI>0.60,MCA的S/D<2.5,RI<0.62时,胎儿有宫内缺氧;当UA的S/D>3.8,RI>0.67,MCA的S/D<2.0,RI<0.55时,预示胎儿结局不良。

  • 标签: 宫内缺氧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S/D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T2DM患者应用改良的中国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率过滤(c-aGFR)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T2DM患者90例以随机ACR的测定值做为分组标准,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改良的中国MDRD公式c-aGFR=175×HitPcr-1.234×年龄-0.179×女性×0.79计算GFR,(即c-aGFR,ml/min/1.73m2)。剖析c-aGFRA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与A组相比c-aGF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C组与A组相比c-aGFR下降,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A组相比c-aGFR下降,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C组相比c-aGFR下降,且有显著变化(P<0.05)。B组与A组相比ACR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C组与A组相比ACR增高,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A组相比ACR增高,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C组相比ACR增高,且有显著变化(P<0.05)。c-aGFR与ACR之间的关系比较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c-aGFR随着ACR的增高呈下降的趋势,Pearson分析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c-aGFR及ACR可以做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监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情况,对调整糖尿病患者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剂量及药物的选择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滤过滤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老年冠心病介入PCI治疗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到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302例已行介入治疗后又因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及自主服药依从性。结果老年冠心病介入后患者能按医嘱服药108例,即依从性比例为36%,在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个体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上,发生依从性与未发生依从性的对象对比有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诉情况均是引起老年冠心病介入PCI治疗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采用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 冠状动脉支架 服药 依从性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v-aCO2)在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给予液体复苏。根据液体复苏后24小时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四组间的实验室指标、乳酸清除率及液体入量。结果液体复苏时间T24的HR、BE、Scv02、Pa02/FiO2、Pcv-aC02、Lac与T0、T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cvO2小于70%、Pcv-aCO2超过6mmHg的重症浓度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液体入量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Pcv-aCO2与ScvO2联合监测可作为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Pcv-aCO2 ScvO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炎症因子改变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肾结石患者70例作为结石组,随机选取30例无泌尿系结石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ELISA法检测两组晨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三叶因子1(TF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结果结石组NAG、HMGB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TFF1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石组NAG与HMGB1正相关(r=0.269,P=0.036)。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尿液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是肾结石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结石 NAG TFF1 HMGB1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临床试验的日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在中国开展,势必要求中国的法律法规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临床质量管理规范是以WHOICH-GCP为蓝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与欧美GCP有一些不同。本文从审批制度、试验机构对患者保险制度的不同进行讨论,并结合最近影响较大的几个案例进行思考,希望能给广大从业者提供帮助。

  • 标签: 临床试验 中国 欧美 GCP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调查成都地区不同年龄层的养老负担、家庭养老资源及家庭支持情况。方法在成都不同小区内对不同年龄层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874名接受调查,青年组有2.10±1.278名老人。中年组有1.50±0.863名老人。老年组有0.34±0.629名老人。老年人中,13.4%日常支持、11.1%医疗支持、13.2%经济支持、18.1%情感支持低于需求。结论现下的老年人拥有较为优渥的家庭养老资源,但不同程度短缺;人们最难提供日常支持,老人更需情感支持。

  • 标签: 养老负担 养老支持 家庭养老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痛患者最佳的病情观察护理方法,为腹痛患者及早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腹痛腹痛待查入院的88名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安排床位,责任一组为观察组44人,责任二组对照组44人。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腹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询证护理方法进行综合护理。病人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由病人或家属填完整后收回,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97.72,对照组满意度86.3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痛患者采用询证护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而且及时帮助医生更早明确诊断。

  • 标签: 腹痛 腹痛待查 病情观察 询证护理 满意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巩固针刀治疗后的疗效,务必重视针刀术后的康复养护。如果片面的扩大和肯定针刀的作用,有时适得其反,病情易复发,甚至加重的可能。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做好术后康复养护,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变,促进疾病的痊愈。针对针刀术后疾病康复养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的思考体会。

  • 标签: 针刀 术后 康复 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及脾异位妊娠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肝及脾异位妊娠患者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HE染色结果均见绒毛及滋养叶细胞,免疫组化表达P57(+),Ki67(10~30%+)。结论肝脾异位妊娠少见,临床容易误诊,术后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 标签: 异位妊娠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综合症(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DS)的预防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9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维甲酸的护理情况。结果在使用维甲酸前评估危险因素、做好宣教心理支持,在使用维甲酸时密切观察病情实验指标的变化,预防重度DS的发生。结论前瞻性的评估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及实验参数的变化,可有效防止重度DS的发生,重视宣教及心理护理,使患者获得最优的护理。

  • 标签: 分化综合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对医院科研人员、项目、经费、成果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我院联合某计算机公司设计开发了一个符合我院院情的科研管理体系。该系统解决了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科室、科研人员之间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同时为医院全体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管理个人科研数据的平台。

  • 标签: 医院 科研管理系统 建立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分析,了解两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锁定钢板组,其中PFNa组82例,锁定钢板组78例,术前评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变化,计算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比较两组的失血量区别。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出血量锁定钢板组高于PFNa组(P<0.05),隐形失血量PFNa组高于锁定钢板组(P<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PFNa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较多,需引起重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解剖型锁定钢板 隐形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实施诊断时CT、HRCT(高分辨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31例尘肺煤工患者设置成尘肺组,选择32名健康人员设置成健康组,均行CT、HR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尘肺组80.65%检出小阴影,相较于健康组的3.13%显著较高,且尘肺组肺密度平均值、肺气肿指数显著比健康组高,P<0.05,尘肺组煤工尘肺经CT、HR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是96.77%。结论在煤工尘肺诊断中,CT、HRCT可对小阴影、阴影融合情况、肺气肿进行明确显示,使此病诊断准确率提升。

  • 标签: 煤工 尘肺 小阴影 阴影融合 肺气肿 CT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肢骨折患者早期阶段应用外固定手段进行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5年—2018年间收治四肢骨折急救患者38例为分析对象,数字编序后硬币法将其每组19例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对应内、外固定手术方案治疗。对组间治疗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对比以归纳外固定术于此类患者群体的临床价值。结果在骨折愈合优良率方面,内固定组优良率68.4%(13/19),外固定组优良率89.5%(17/19),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急救时选择外固定手术方案,不但能够让患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固定状态,同时对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也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术 四肢骨折急救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童痰培养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耐药性,为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儿童痰培养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pn521株)流感嗜血杆菌(Hin130株),其中SpnHin合并感染的有11例。Spn使用Optochin敏感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最终的鉴定药敏试验;Hin使用因子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最终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Spn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3%、对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66%,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率依次为97.8%、90.2%,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达到100.0%,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菌株。Hin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40%,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0.2%,对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9.4%、20.4%,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率高于90%.结论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对SpnHin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儿童常规选用的药物如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非常高、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超过40%,仍需加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调整患儿用药方案。

  • 标签: 儿童痰培养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分离 耐药性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