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美国《细胞系统》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体各个器官衰老速度不同,衰老方式各异。大脑的衰老速度就比肝脏更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即吲哚青绿排泄试验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对225例肝病患者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仪进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总结操作失败的常见原因。结果225例患者中有218例一次性检测成功(96.88%),共有7例患者第一次检测操作失败,其中3例鼻探头接触不良或中途移位,1例药液外渗,1例操作失误,2例出现吲哚青绿不良反应导致检测终止(其中一例过敏性休克)结论正确的操作及良好的医患配合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检测的顺利完成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吲哚青绿排泄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晚期肝脏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多例宫颈癌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均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并临床效果观察及治疗后随访。结果通过对多例宫颈癌晚期肝脏转移瘤的放射介入治疗,除1例无明显变化外,5例转移瘤病变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坏死,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灶效果明显,为临床宫颈癌肝转移瘤提供治疗方案,使宫颈癌的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宫颈癌 肝转移瘤 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 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UE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价UE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良性肿瘤的超声弹性评分为(2.21±0.65)分,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的(4.16±0.54)分(P<0.05)。UE对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67%、91.11%、92.31%。结论UE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肝脏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MRI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由我院收治的,治疗后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疾病的患者64例,首先采用CT技术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将其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MRI技术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疾病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肝脏局灶性病变治疗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肝脏局灶性病变疾病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脏局灶性病变治疗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MRI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MRI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载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2例肝脏肿瘤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使用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mRESCIST标准,术后每月随访一次。12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51岁。12例患者共行22次TACE。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7例(原发肿瘤为结直肠癌3例,胆囊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结果12例患者随访7~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月,根据mRESCIST标准,3月疾病缓解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83.3%,6月疾病缓解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少数患者术后当天腹痛较重,需盐酸哌替啶止痛,其他患者腹痛较轻。结论应用新型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远期效果仍需大量病例进一步观察。

  • 标签: TACE 肝脏肿瘤 Hepasphere微球 载药微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对52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护理。结果总有效率94.2%,无手术死亡。结论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效果确切,全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 标签: B超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手术后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共收治肝脏手术患者240例,其中15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对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15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干预后,10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但由于术后创伤,肝功能出现衰竭,仍住院治疗;2例患者由于多种器官功能出现衰竭,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由于肝脏手术后感染、失血、溶血中毒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在肝脏术后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出现,为预后的改善提供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 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肝脏中视黄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取肝脏样品,匀浆后加入乙醇和正己烷萃取,涡旋后离心,移取正己烷层氮气吹干,残渣用乙醇溶解进样。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水(9010v/v),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5nm。整个操作避光进行。结果视黄醇浓度在浓度0~50ug/ml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4.55%,全部操作可在20分钟内完成。36例大鼠肝脏视黄醇浓度范围为4.85~122.53μg/g,均数为37.61±5.13μg/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适合大样本处理时使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视黄醇 肝脏 大鼠
  • 简介:摘要脂肪组织脂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FFA),释放进入血液之后,被肝细胞摄取,生成甘油二脂(DAG)和甘油三脂(TAG),造成了脂质在肝脏的异位沉积,与肥胖和二型糖尿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脂解 异位脂质沉积 肝脏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并探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设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与治愈率分别为100.0%、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与58.3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56%)低于对照组并发症(33.33%)发生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相比于保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在临床手术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 标签: 肝脏 外科手术 局灶结节性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42例,分别使用超声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方面,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准确度显著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准确度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扫描 超声检查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准确度
  • 简介:摘要探讨64排螺旋CT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影像科接受CT检查的肝脏小结性病变患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共60个病灶,单发性35个,多发性25个,CT检测结果单发性结节中检出34个,未检出1个,多发性结节中检出21个,未检出4个,12例肿瘤病灶中,8例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均呈低密度;对于单发性结节CT检测灵敏度95.4%,特异度88.3%;对于多发性结节CT检测灵敏度92.0%,特异度91.5%。结论64排螺旋CT检测能检出肝脏小结节性病变,但对多发性病变检出尚有不足,考虑与其他影像联合诊断。

  • 标签: 肝脏结节 诊断价值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瘤型3例,主要为脂肪;肌瘤型2例,主要为平滑肌成分;血管瘤型2例,主要为血管成分;混合型3例。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不同,CT表现会有不同,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中的关联,可有利于提升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影像学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行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130例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记录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行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脂肪肝 肝脏结节性 多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精神合并糖尿的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神经合并糖尿的治疗创造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精神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对40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并对相关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措施的采取之后,40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状况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在对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恰当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病 糖尿病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炎症抑制作用。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观察组切皮前12000U/kg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而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的TNF-α、IL8以及IL6含量均有所上升,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含量减少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LT和AST减少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乌司他丁运用在肝脏切除术中行肝门阻断-开放患者中,能够对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行抑制,使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出现的炎症反应减少,达到保护肝功能的目的。

  • 标签: 乌司他丁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艾滋合并结核与单纯结核的耐药性。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艾滋并发结核的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接收的单纯结核病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鉴定两组患者的结核杆菌的种类,并检测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如利福平(RFP,R)、异烟肼(INF,H)、链霉素(SM,S)、乙胺丁醇(EMB,E)、氨基水杨酸(PAS,P)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耐药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耐药率为37.84%,明显高于对照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耐多药率为21.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合并结核的患者比单纯结核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耐药性,且具有较高的耐多药性,极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麻风流行学特征。方法选择2000年至2015年期间西昌市出现的84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72.62%),女性患者23例(27.38%);其中结核样型麻风9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25例,瘤型麻风16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32例,未定类2例;传染源以来自家庭外感染为主;患者在患病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在感染源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新发麻风流行学特征分析,有利于对麻风病患者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麻风病流行学 发病类型 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