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具有全能性,其命运决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由微环境、基因、转录因子、miRNAs及表观遗传机制等多种因素综合调控。在分子水平上全面理解调控ESC命运的信号通路和转录网络,使ESC能充分应用于治疗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篇论文揭开了ESC全能性的神秘面纱,为ES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胚胎干细胞全能性信号通路微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血凝四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3例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收治的104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四血凝指标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在血凝四指标中,对照组患者的TT、APTT和PT指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但FIB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产前和产中阶段,对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凝四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功能变化予以动态监测,能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异常出血现象的出现,能有效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妇 血凝四项指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生儿麻疹7例临床病例的分析,从而对新生儿麻疹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麻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氟烷对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在麻醉状态下手术治疗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异氟烷麻醉,研究组予以氟烷麻醉。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完成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苏醒后产生躁动和哭闹比例仅为10.0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0)。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应用氟烷实施小儿临床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临床麻醉 异氟烷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动第Ⅲ、Ⅳ、Ⅵ对颅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Ⅵ颅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枕部针刺法;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共治疗30天。比较治疗前后瞳孔、眼裂大小及复视、眼球运动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枕部针刺法治疗Ⅲ、Ⅳ、Ⅵ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可用于治疗Ⅲ、Ⅳ、Ⅵ颅神经麻痹。

  • 标签: 颅神经麻痹 针刺 项针 枕项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升阳通督法中药熏蒸合托天式治疗痹病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实验组在中药熏蒸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少林易筋经“托天式”功法的练习。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评价患者颈项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颈项部疼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升阳通督法中药熏蒸合托天式可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项部的疼痛

  • 标签: 升阳通督 中药熏蒸 托天式 项痹病
  • 简介:摘要全民运动下的体质提升,伴随着放松训练和放松技术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放松训练的角度,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 标签: 运动 身心健康 放松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选取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MBI、FMA-UE的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康复科治疗治疗训练,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还增加运动想象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ugl-Meyer量表中上下肢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项目护理的成本,探讨降低护理成本的方法,对物价局未来制定护理服务价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算临床常用10护理操作成本,测算结果并与现行中山市二级医院项目护理收费价格对比。测算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完成护理操作成本。结果人力成本占项目护理比例最高,现行护理收费价格与实际护理成本差距很大,护理价格明显低于护理成本。结论降低护理成本主要应控制人力及耗材成本,现行护理收费价格不能体现护理价值。

  • 标签: 护理成本,护理价格,护理管理Survey on the operating costs and prices of 10 commonly used clinical nursing
  • 简介:摘要目的从运动控制训练探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园在2015年9月—2018年10月间收治,临床诊断为GMFCSⅡ级痉挛型的双瘫脑瘫患儿,共60例患儿。根据抽签法,分为A、B两组,每组人数相等。两组患儿均接受运动疗法,A组患儿在运动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15分钟的运动控制训练;B组患儿在运动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15分钟的肌力训练。三个月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D区和E区分值的变化,分析运动控制训练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作用。结果三个月持续治疗后,每天增加15分钟运动控制训练的A组患儿,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D区和E区的评分优于B组患儿,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运动控制训练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 标签: 运动控制训练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血凝四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血凝四、FDP、D二聚体用沃芬CAL-7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患者PT<0.05,APTT<0.05,FDP<0.05,D二聚体<0.05都有统计学差异,肝病、DIC的患者TTP<0.05有统计学差异,妊娠期、心脏病、血友病患者TT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FDP、D二聚体、血凝四在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的临床应用中很有价值。

  • 标签: FDP D二聚体 血凝四项 临床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四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凝血四指标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37例麻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试验组应用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比。结果试验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应用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和苏醒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烷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集训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两组患儿,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康复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功能区得分及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定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功能区得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疗效(GMFM-88得分)评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定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各能区的发育商(DQ),治疗6个月后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集训与常规康复相结合可以更有效提高患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对脑瘫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更有实际意义。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集训 康复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孕妇4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2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凝血四与血常规检测,比较相关结果。结果经检验,在凝血四PT、TT、APTT、Fib检验结果、常规检验结果表明,PT、RBC、TT、APTT、HGB方面,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而在Fib、WBC方面,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产孕妇,若能够进行凝血四与血常规可以找到异常情况,并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以改善贫血及预防相关并发症。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 血常规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检查五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病人组进行临床比较,清晨空腹静脉分别采取抗凝血和非抗凝血1ml、4ml,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与生化分析。结果肝病时ALT在肝细胞中合成有程度不同的升高。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由肝细胞制造,肝脏细胞的受损程度与血清ALT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肝病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白蛋白 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给予凝血四检测后对于产后出血表现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1000例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于两组研究对象于临床展开凝血四检查,就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同对照组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前凝血四指标进行对比,分娩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前凝血四指标进行对比,分娩后FIB呈现出明显降低,APTT以及PT水平显著提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TT水平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对照组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后APTT、PT以及FIB水平对比,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验人员合理选择凝血四检测方法对剖宫产患者进行诊断,对于产后出血能够获得对应预测效果,从而证明凝血四检测方法应用可行性。

  • 标签: 孕妇剖宫产 凝血四项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