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兴趣的研究被长期忽视了,关于兴趣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兴趣具有重要的动力特征。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关于兴趣有不同的发生机制假设,本文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即“注意神经元——快乐中枢”假设,论述了兴趣的动力作用及激发兴趣的一般策略。

  • 标签: 心理现象 兴趣 动力特征 发生机制 动力作用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护理小组在治疗褥疮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褥疮患者10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5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褥疮护理小组护理,观察组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79.63%比较明显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褥疮患者实施组建褥疮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褥疮护理小组 褥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在我院的实践经验,探讨其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2589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3105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小组运作与管理、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护理与管理。比较两组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以来各种营养相关的小组活动、质量督查、全院年会诊量等开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4.3%,对照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开展营养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10次、营养主题护理查房5次、典型个案护理讨论8次、营养相关操作竞赛2次;制订了护理标准2项,技术操作规范4项;开展肠内营养督查80例次,肠外营养督查55例次;在全院年会诊量增长了39.2%。结论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可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2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将其分为观察组(静疗小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实施静脉滴液过程中采用静疗小组。结果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时成立静疗小组,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临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高考成绩相对较差,学习自主性较低的群体。他们对英语这门课程没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语言只是支离破碎的记忆,基础不扎实,更谈不上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并且这些学生学习两级分化严重,对在高中阶段文化基础还可以的学生来说,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会感觉比较轻松,学习兴趣相对高些;而那些在高中阶段文化课程较差,

  • 标签: 学生学习 高职院校 英语 培养 文化基础 学习自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是成立静疗小组对静脉治疗的作用。方法将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常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对照组,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静疗小组成立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研究组。将两组在治疗期间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为2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对于参与静脉治疗的护士人员的培训管理来说,成立静脉小组的方法比常规方法更为有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着更加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科室 静疗小组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低视力患者81例,所有患者进行小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8.65%的低视力患者有焦虑的情绪,抑郁检出率为21.00%;干预后低视力患者无焦虑检出,抑郁检出率为14.82%,干预前后焦虑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视力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常见小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焦虑情绪。

  • 标签: 干预性研究 低视力患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组心理护理对酒依赖患者戒断症状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之间176例我院酒精依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小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组心理护理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戒断性精神症状与心理渴求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组心理护理 酒依赖 戒断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前行PICC患者50例为参照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后行PICC患者50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PICC护理持续改进中,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题为“活得乐”小组心理干预在住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抑郁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主题为“活得乐”的心理干预,分别于入组及心理干预8w结束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17)对两组患者进行调卷效果评价,并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HRS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RSD-1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层中医院建立中医护理小组的意义。方法成立中医护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建立中医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新项目,学习并实施辨证施护;进行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及社区宣讲活动。结果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氛围浓厚,中医养生知识得到推广,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讨论基层中医医院构建中医护理小组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小组 构建 成效
  • 简介: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 标签: 学习数学 小学生学习 技法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2例脑卒中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人。对照组常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并统计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较短,致残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脑卒中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医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B组的患者则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3例和7例,B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例和4例;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救治比起传统的急救护理更加有效,能够促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改善血糖控制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控制率为8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护理投诉率为3.3%,患者满意度为93.3%,。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率为10%,患者满意度为73.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采用护理小组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小组 糖尿病 护理技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道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气道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气道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气道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气道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气道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培训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效果。方法以社区为单位,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糖尿病患者均进行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培训,并于半年后进行体检。将管理前后的体检结果(BMI指数、血压、血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后,糖尿病患者的BMI指数、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各水平均较管理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培训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糖尿病 社区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采用护理小组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70例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对实验对象进行常规护理、第二组对实验对象采用护理小组模式。结果干预后,第二组以下指标明显优于第一组(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小组模式,安全有效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小组模式 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小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后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80.77%明显高于护理前5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为93.59%(73/78)。结论小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小组护理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