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后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后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结论在不稳定性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确定骨折分型,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青少年踝关节运动后损伤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方法对踝关节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踝关节运动后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踝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AOFAS评分不存在的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AOF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踝关节运动后损伤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良好,可对踝关节功能进行提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运动后损伤 中医康复 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6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对照组,n=30)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随访,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率为96.7%,疼痛显著减轻;对照组骨性愈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较高的骨性融合率,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踝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踝关节炎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首先进行复位,再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39例,良9例,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优31例,良10例,有效率为68.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踝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37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内固定术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年随访,优良率达到95.6%,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3±2.1)周。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实施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预后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推拿和电针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6年收治的20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式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办法,对照组采用宣式手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00%,研究组97.00%,研究组具有显著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16.37±5.36)d,研究组(10.1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和电针治疗踝关节扭伤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行动能力恢复。

  • 标签: 推拿 电针 踝关节扭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便形成文本材料,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患者,随机选取45例,通过对接受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的治疗及其护理方法的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结果患者通过手术及护理大部分都已痊愈。并发症局部疼痛、伤口感染和愈合不良最为常见。结论对于接受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经过精密的治疗和守护精心的护理,绝大部分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 标签: 踝关节 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定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40例,对其进行关节镜治疗,待治疗一段时间,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采用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2.5%,结束治疗满12个月后,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访问,优秀为9例,良好为18例,一般为7例,差为6例,此外,在利用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患者时,治疗前期、治疗后期进行了Kofoed评分,经比较,其存有很强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存在着恢复快、创伤小、能够有效缓解创伤性患者功能障碍、关节疼痛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对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将关节镜应用于临床应对各种情况时,应当加以明晰、掌握,并注重保护踝关节周围的很精血管,尤其是大隐静脉等重要组织。

  • 标签: 关节镜 创伤性踝关节炎 效果 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康复治疗 应用价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解剖重建及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1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对照组患者优3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72.2%;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关节僵硬、2例骨质疏松,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相比保守治疗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6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踝关节功能等方面改善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大(P﹤0.05),AOFA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可以明显改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踝关节功能。

  • 标签: 发散式冲击波 物理疗法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来我院进行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的患者50例,(案例数降到50例左右)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执行微创手术,参照组25例执行保守治疗,于术后7d、14d、30d观察患者NRS及AOFAS结果;结果NRS于7d评估结果观察组略高于参照组;14d及30d评估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AOFAS于7d评估结果观察组略低于参照组;14d及30d评估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观察组临床治愈率28.0%,综合有效率96.0%,参照组临床治愈率8.0%,综合有效率8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比较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更适用于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 标签: 微创手术 保守治疗 踝关节 退行性骨关节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疗效及对关节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9月起我院就诊的72例踝关节受损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疗法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研究组采取中医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关节功能变化及临床症状表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总显效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指数、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与参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中医康复疗法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受损引起的临床疼痛、红肿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可扩展运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踝关节损伤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骨外科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就医环境。进一步研究护理临床办法和临床路径护理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骨外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在考虑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的影响因素下,将他们分为培训组和比照组。对培训组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踝关节骨折的护理理念教育、护理技术提高训练、骨外科护理服务理念的学习等具体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所护理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最后整理评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培训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骨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细致的踝关节骨折护理工作,可以促进改善我院的就医环境。

  • 标签: 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 踝关节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明显、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闭合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损伤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68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行X线检查。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4.12%,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X线检查对于诊治急性踝关节损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渥太华踝关节准则可以有效指导临床选用合适的X线检查片。

  • 标签: 急性踝关节损伤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内固定手术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抽选93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接受对内固定手术,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χ2=5.22,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取对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对内固定手术 踝关节骨折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