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通过对我科自 2011年 5月至 2013年 1月收治的 137例先天心脏 (先心病 )患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做主动脉弓降部、左心室造影以了解其大小、位置,对室间隔缺损( VSD)、房间隔缺损( ASD)则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其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适当堵闭器常规操作,将其放置合适位置,再经造影或超声心动图了解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情况,若情况良好则释放堵闭器。结果 : 我科共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 137例,其中男性 54例,女性 83例;年龄 10~ 56岁;体重 17~ 87kg,平均 52.9kg。其中 PDA共 13例, ASD共 104例,肌部 VSD共 20例。总成功率为 99.27%( 1/137),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2.19%( 3/137) 包括 : 左房壁穿孔 1例( VSD)、股静脉穿刺点大出血 1例( VSD)、脑梗塞 1例( VSD),以上 3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死亡 0例。对每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要求其在术后 1个月、 3个月及 6个月来院复查,随诊率达 100%。讨论 :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与开胸相比,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成功率高。对于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证把握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先天心脏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右侧开胸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2月~2017年03月收治的22例先天心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先天心脏患者于临床选择右侧开胸手术的方法施治,观察最终获得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对于所有先天心脏患者,于临床施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患者5例,施以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患者13例,施以三房心矫治术的患者1例,施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的患者2例,施以其他畸形手术的患者1例。所有先天心脏患者完成手术后,均未呈现出死亡的现象;完成手术后表现出并发症患者2例。结论对于先天心脏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期间,合理选择右侧开胸手术方法施治,呈现出手术创伤小、切口隐蔽以及手术后可以快速恢复等系列优点,不会对小儿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在此基础上要求操作医师针对特殊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技术可以熟练掌握后,最终对于先天心脏疗效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右侧开胸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心脏护理时加入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期间 40例小儿先天心脏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儿对疾病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教育有效率为 16( 80.00%),而对照组中为 12( 60.00%),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为 17( 85.00%),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14( 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先天心脏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心脏术后乳糜胸的应用以及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20例先天心脏术后乳糜胸患儿,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观察分析临床护理对疾病治疗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和护理,患儿胸腔引流量下降到每天10-23ml,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5个月后随诊无病例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针对先天心脏术后乳糜胸患儿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乳糜胸
  • 简介:目的分析在先天心脏(先心病)临床检测中运用心脏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产科选取324例胎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胎儿实行心脏超声检查,在胎儿娩出后实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及新生儿的心脏结构形态及其功能情况,并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新生儿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24例新生儿中经超声诊断结果确诊先天心脏异常8例,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出7例,灵敏度高达87.50%,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三房心,1例三尖瓣下移,1例法乐四联症,1例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单心室,1例单心房。结论在心脏筛查中实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出胎儿先心病,并且漏诊和误诊率较低,对优生优育政策推广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超声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小儿先天心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小儿先天心脏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确诊80例小儿先天心脏患儿,包括35例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18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法洛四联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心脏患儿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操作方便、图像清晰、可重复进行、安全无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呼吸道护理在小儿先天心脏的实施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小儿先天心脏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术后呼吸道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25%高于B组的7.5%,组间对比,p<0.05;A组总满意率70%低于B组的97.5%,组间对比,p<0.05。结论术后呼吸道护理实施在小儿先天心脏护理中,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术后呼吸道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效果
  • 简介:患儿男,4岁,出生时确诊先天室间隔缺损。3岁时于外院行室间隔修补术后康复出院。1个月前来我院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疑似主动脉夹层。主动脉CTA:主动脉于冠窦上方层面至降主动脉左心房下缘水平,可见管腔呈双腔样改变,内见螺旋状撕裂内膜片(图1A、1B),较大破口紧贴主动脉冠窦上方,宽约11.3mm(图1C、1D)。诊断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 标签: 幼儿 术后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心脏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300例先天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肺通气效果,降低先天心脏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先天心脏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72例小儿先天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n=36)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n=36)。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实验数据对比P<0.05;组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实验数据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小儿先天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先心病胎儿的临床筛查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拟诊为胎儿先心病的27例孕妇为对象,所有孕妇都需要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在孕妇生产后给予胎儿B超及X线等常规方式诊断,对比不同方式的先心病检出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先心病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常规诊断方式,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先心病胎儿的筛查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筛查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心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新生儿32例临床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进行产前、产后检查分析。结果经确诊的32例先天心脏胎儿中,产前发现心脏有异常28例,占本组病例的87.5%,另外有10例胎儿合并心外畸形,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均与确诊结论相符。结论重视新生儿先天心脏的检查可早期发现先心病,以便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心脏(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婴幼儿心脏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CHD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本文探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先天心脏的关系。方法运用PCR+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湖南地区180例正常对照组及167例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先天心脏组中MTHFRSNPC677T多态性。结果MTHFRSNPC677T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先天心脏人中为65.27%,正常人群中为44.44%。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先天心脏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南地区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先天心脏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MTHFR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先天心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先天心脏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82例,对其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观察诊断结果以及经导管介入封堵后的疗效。结果超声心动图术前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者中,58例为漏斗型,23例为管型,1例为窗型,封堵术中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窗型者实则为反漏斗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为98.78%,与手术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中80例患者封堵术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56%,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PDA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疗效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传统法和经皮脉搏血氧测定法在新生儿先天心脏(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选取该阶段内在我院产科产房分娩的15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于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对其进行先天心脏筛查,分别采取传统方法、经皮脉搏血氧测定法检测,以随访1年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为参照,计算二者对新生儿先天心脏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皮脉搏血氧测定法对新生儿先天心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与传统法比较,P>0.05;传统法、经皮脉搏血氧测定法对新生儿先天心脏的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727、0.718。结论经皮脉搏血氧测定法可对新生儿先天心脏予以有效检出,其筛查价值与传统方法接近,临床上在对新生儿先天心脏诊断时,可综合两种方法进行筛查。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先天心脏患儿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先天心脏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给观察组患儿给予20mg/(kg?d)的左卡尼汀,7d为1疗程,给对照组患儿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l)的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带管时间、以及ICU的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T1~T4时的血浆cTnl浓度和CK-MB的活性都有所降低(P<0.01),术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用量明显减少,带管时间和ICU的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左卡尼汀预处理有效地减少了体外循环下先天心脏患儿心肌酶的漏出,很好的保护了患儿的心肌,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左卡尼汀预处理 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心肌保护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