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无张力疝修补在国内的不断开展,修补装置也不断改进,超普疝装置(UHS)[1]是在美国疝外科专家Gilbert所创立的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herniasystem,PHS)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质量更轻,网片伸展性更好,更适合在局部麻醉下操作。福建省福清市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UHS修补腹股沟疝4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 普理灵疝装置 腹股沟疝 局部麻醉 临床应用 Gilber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局部应用抗生素对局部细胞的作用,并分析如何能令抗生素在应用的时候对局部细胞的影响最小。方法在Pubme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进行筛选,主要是找寻1990年到2011年期间所收集来的抗生素对骨科局部细胞作用的有关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在所收集到的文献中筛选与本文论述内容相关的,后者是内容较为接近的,具有较高的水平的40片文献进行综合的分析探讨,简要的阐述抗生素对局部细胞的作用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探究抗生素对局部细胞的作用。结果如果抗生素的浓度过高的话就会对细胞的存活产生抑制的作用,对细胞的增殖会产生抑制作用,还会对细胞的分化以及代谢产生抑制的作用,只用少数的抗生素会对细胞产生抑制的作用。结论不同的抗生素会具有不同的作用,而功能作用不相同的细胞同样会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这些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当停止使用抗生素后,细胞的各项功能也都慢慢的恢复。对于该怎么解决抗生素对局部细胞的抑制作用就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摘局部义齿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此类义齿部件多,体积大。戴入口腔后异物感明显,患者不易适应。因此,要求将义齿做得尽量小巧。但这一要求与经久耐用之间常发生冲突。因此,这也是设计义齿时必须考虑予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口腔修复学中的可摘局部义齿折断的好发部位,原因以及加强原则,从理论上对局部义齿折断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壶腹周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经十二指肠切除18例,经胆总管下端切除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3/20),3例患者分别为:1例胆漏,1例胰瘘,1例切口感染,均对证处理治愈。良性肿瘤患者随访率60.0%(3/5),其中1例17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2例患者术后67个月后仍健康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率80.0%(12/15)例。其中生存1年为6例患者(40.0%),生存2年为4例患者(26.6%),生存5年为2例患者(13.3%)。结论局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非胰头起源的壶腹周围肿瘤或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

  • 标签: 肝胰管 壶腹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道通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存在技术要求高、精细程度大、并发症处理困难、长期疗效有待循证医学的验证等问题,该手术未能普及。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施了4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前均经ERCP检查确诊患有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肿瘤直径〈1cm,行十二指肠乳头活组织检查,3例为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癌,术前行CT、MRI检查均未见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故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3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切缘均为阴性,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无转移。术后除1例发生少量胰液漏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严格掌握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规范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局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探讨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2009年小儿疝修补术192例患儿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观察患儿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的恢复状态。结果患儿在术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及肌震颤。麻醉五分钟后都引起脉博-氧饱和度下降。持续5-15分钟,SPO2下降后均值仍在正常范围。但有十例患儿低于正常,出现轻度的呼吸暂停及呼吸抑制,发生低氧血症。有五十七例患儿发生轻重不等的术后呕吐,这五十七例患儿术中及术前未给予氟哌利多,苯二氮卓类或吩噻嗪类药物。关键词凡经静脉途径给药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统称为静脉全麻药。氯胺酮为其中的一种。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虽然有精神副作用,但较轻。因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故仍有使用的价值。单次注射后药代参数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效果的临床疗效,并就其疗效分析最佳的麻醉方案。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区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而实验组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及麻醉阻滞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心率、血压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并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和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下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患者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ASAII~III级的老年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麻醉时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对照组采用快速诱导插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T0(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5min)的HR(心率)及MAP(平均动脉压)、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诱导前相比较,观察组诱导后各点的HR、MAP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其诱导后HR在T1时无明显变化,余各点均升高,MAP各点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相比较,对照组在T2、T3、T4时HR、MAP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麻醉患者来说,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更为安全,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

  • 标签: 咽喉表面麻醉 慢诱导 气管内 插管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Gp方案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协同增敏作用。【方法】3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Gp方案化疗+热疗)和对照组(单用Gp方案化疗)。实验组分别在化疗周期的第1、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mg/m2,30min;在化疗周期的第1、2、3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每3周为1周期。每个化疗周期同步热疗3次,分别在化疗周期内的第1、3、5天进行。将患者腹部置于高频透热治疗机两极板间,将温度控制在41~43℃,加热1h。对照组单用Gp方案化疗,治疗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联合热疗临床优势明显,逆转了耐药性,近期疗效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胰腺癌 局部热疗 化疗
  • 简介:直肠癌的治疗规范目前仍没统一,尤其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T3、T4期)患者,治疗方法争议较大,目前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此,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准确诊断、分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应用并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分期的应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在不同影像学对直肠癌评估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得出TR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分期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指导应用价值,为进展期直肠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疗 化疗 影像学检查 疗效
  • 简介:摘要自从脑电图非平稳信号使用了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进行处理之后,麻醉深度监测领域当中也就出现了熵的概念。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探索之后,在麻醉深度监测领域中已经发现许多能够应用的熵,如单值分解熵、状态熵、反应熵、Shannon熵等;其中状态熵还有反应熵在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熵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6例实施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分别给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瑞芬太尼组麻醉效果为优的比例明显大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血流流变学影响较小。结论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比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麻醉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从2013年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癌症患者麻醉止痛药使用效果以及镇痛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癌症患者所使用的不同麻醉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分析和比较用药的金额与频率。结果使用吗啡制剂的癌症患者比较多,这同三阶梯疗法中的尽量使癌症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相符合。结论所有癌症患者所使用的麻醉止痛药物基本上都达到了规范。对癌症患者采取三阶梯治疗方法比较合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主要使用吗啡制剂。

  • 标签: 麻醉药品 癌症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采用丹参酮局部注射法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例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并分别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疗程,并在停止治疗后的第3个月复诊,记录分析诊治结果。结果A组患者有治疗效率为95%,明显高于B组患者(85%)和C组患者(70%)。结论加入丹参酮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效果最佳,明显高于加入丹参治疗方式和普通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丹参酮 局部注射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 简介:摘要寒战是一种机体骨骼肌的快速节律性以及不随意收缩,它是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所产生的体温调节反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中,寒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寒战虽然是机体在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不过这种不能自控的肌肉颤动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患者在行椎管内麻醉处理时,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会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带来严重的损害。本研究主要就椎管内麻醉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寒战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寒战 影响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施行局部低温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8例经局部低温下行单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陆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进行分析,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步骤,术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总结手术护理要点。结果8例经局部低温下行单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因护理配合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手术失败。结论低温状态下行肾部分切除对于减少创伤、保护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密切的手术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后腹腔镜 低温 单孔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非麻醉下纤维喉镜检查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128例需要进行非麻醉纤维喉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镜检前心理护理、音乐护理以及触摸安抚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镜检的顺利程度,镜检过程中患者的紧张、恐惧程度以及呕吐次数,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状态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纤维喉镜镜检查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纤维喉镜检查 非麻醉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的临床麻醉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临床麻醉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患者无疼痛等不适;手术成功率为95.0%;手术时间29~125min,平均51.2min,住院时间4~9d,平均6.2d。合并有输尿管息肉的患者已将息肉大部分予以消融;合并有输尿管狭窄者予以切开狭窄段。患者出院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未见残留结石及输尿管狭窄发生。

  • 标签: 尿道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临床麻醉
  • 简介:[目的]评价希美纳作为放疗增敏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希美纳组:30例采用希美纳放疗增敏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同期隔日1次在放疗前1h给予希美纳治疗(希美纳800mg/m2,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单纯放疗组:30例放射治疗方法与希美纳组相同.[结果]希美纳组与单纯放疗组肺原发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3.3%(P<0.05).毒副反应不增加(P>0.05).[结论]希美纳放疗增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放疗比较,近期疗效有提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希美纳有放疗增敏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希美纳 三维适形放疗 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