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溶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溶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 标签: 血栓形成 微泡导入法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胸创封堵与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采用经皮心导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经胸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A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患儿(P<0.05)。结论经胸创封堵与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显著,但经胸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更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经胸微创封堵 心导管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胸腔引流联合高糖加血凝酶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顽固性气胸患者,采用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经导管胸膜腔局部注入高糖加血凝酶行胸膜粘连术,观察其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有效者34例,有效率达944%,并发症有胸痛20例(556%)、发热3例(83%)、胸腔积液33例(917%)、气促2例(56%),均经临床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导管胸腔引流联合高糖加血凝酶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安全有效,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小,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顽固性气胸微导管胸腔引流胸膜粘连术高糖血凝酶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乳腺导管内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影像特点,及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诊断的优势,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20例,包括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及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20例:乳腺常规检查诊断导管扩张4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0例,乳腺癌1例;乳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4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导管扩张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为9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极高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乳腺疾病 导管 乳腺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透析的患者共188例,对其中确诊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采集感染样本测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测试。结果188例患者中,共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40例,占21.3%;主要菌种为革兰阳性球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好,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的药敏性较好。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也不少见,且对多种抗生素药物耐药,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从而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导管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导管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护理干预,在经过半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前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变化情况和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观察组的血清前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水平均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导管护理干预的方式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帮助其更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胃癌术 肠内营养导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腹腔积液患者中引流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定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穿刺置管,外接引流袋。结果24例患者经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后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腹腔积液 引流效果
  • 简介: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常需留置多种导管,护理时常需反复牵拉导管以正确辨别。若护理不当可致导管脱落、判断错误而引起操作差错而影响患者康复。2013年1月至3月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导管彩色防水标识签,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1标识的设计护理部根据各科室在导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危重患者的置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及置管情况统一设计标识,能充分表达识别对象相关重要信息。

  • 标签: 彩色防水标识签 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实践经验。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在2008年6月1月至2014年6月1日期间行漂浮导管术的86例危重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A组患者在漂浮导管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进行细微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而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价值。结果两组行漂浮导管术患者在护理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比较时无明显差异,A、B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经细微护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微护理在漂浮导管术中应用时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

  • 标签: 漂浮导管术 护理方法 细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0例ASA1~2级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气管导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插管,而对照组患者仅在喉镜的指导下进行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观察组在插管前5min(120±15),插管时(125±11),插管后5min(110±13)和插管后10min(109±12)mmHg与对照组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明显,同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导管气管插管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插管反应,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清醒时的不适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表麻 气管导管插管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间乳头溢液患者36例,分别进行乳腺导管造影。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癌9例,导管扩张11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价值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内留置纱布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16.45±1.27)分,总治疗时间(17.56±0.57)h,治疗后24h血红蛋白水平(105.34±8.23)g/L;对照组操作时间及治疗时间分别为(36.12±4.63)分、(21.11±1.05)h,24h血红蛋白水平(83.45±6.78)g/L,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率、子宫动脉结扎率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83.33%、12.96%、3.7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41%、25.93%、16.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关键词产后出血;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纱布止血TheexperienceoftreatingpostpartumhemorrhagewithBakriuterusballoonTangDong-Mei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applicationoftreatingpostpartumhemorrhagewithBakriuterusballoon.MethodsChoosed108postpartumhemorrhagepatientsfromFeb.2015toMar.2015todivideintostudygroupandcontrolledgroup.Thecontrolledgroupweretreatedwithhaemostaticgauzetostopbleeding,thestudygroupweretreatedwithBakriuterusballoon.Comparedtheclinicaleffectofthesetwogroups.ResultsTheoperatingtimeofstudygroupwas(16.45±1.27)min,overalltreatmenttimewas(17.56±0.57)h,thehemoglobinLevelafter24htreatmentwas(105.34±8.23)g/L,betterthan(36.12±4.63)h,(21.11±1.05)h(83.45±6.78)g/L.Thehemostaticrate,rateofuterinearteryligationanduterusresectionwere83.33%,12.96%,3.70%,betterthan57.41%,25.93%,K1e6y.6w7o%rdsofcontrolledgroup(P<0.05).ConclusionTreatingpostpartumhemorrhagewithBakriuterusballooniseffectivetoextendinclinic.postpartumhemorrhage,Bakriuterusballoon,haemostaticgauze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1-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