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中心静脉导管主要是用于深静脉穿刺置管,由于它的设计合理,材料可靠,可以在体内长时间的保留而并发症少,近年来临床医务工作者把它作为一种创技术而广为应用于临床.自2003年来,应用Seldinger法置入美国产的ARROW中心静脉导管至心包腔和胸腔进行闭式引流,获得了较好疗效.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微创治疗 引流治疗 并发症 胸腔积液
  • 简介:腹膜透析导管是透析液在腹腔中持续双向流动的重要通路。保持导管的通畅是患者进行腹膜透析的前提。本文将目前长期腹膜透析导管的种类及导管功能的评价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
  • 简介: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1987年应用于临床,我国1991年引进RFCA。十多年来这一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发生了根本变化,被推选为某些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8月,我院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用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RFCA 快速性心律失常 射频导管消融术 心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 简介:分析5年内收治的21例输尿管双J导管取管困难病人资料,总结取管困难原因及处理方法.认为出现双J导管取管困难与双J导管的产品质量、置管技术、留置时间及术后复诊制度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输尿管 引流 双J导管 膀胱镜下取管术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8岁。因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003-05-20入院。查体: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颈静脉轻度怒张。血压100/50mmHg。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

  • 标签: 导管法 封堵术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T)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探讨导管合理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九年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783例急、慢性肾衰患者,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三个部位CVT共806例次,其中股静脉192,锁骨下静脉263,颈内静脉351例次.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3~45(18.7±12.2)天;锁骨下静脉14~171(43.9±27.8)天;颈内静脉16~92(43.6±22.1)天.CVT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常见的有感染(4.7%),血流不畅(3.2%),出血(2.0%),局部血肿(1.5%),深静脉血栓形成(1.2%).结论血透应用CVT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和颈内静脉无显著性差异,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最高,其次为锁骨下和颈内静脉.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插入术 血液透析
  • 简介:  血液净化治疗必须首先建立血液通路.对那些急诊血液透析或在长期血液通路未建立前选择什么样的通路最好,临床上采用过多种方式.从1993年6月至1995年7月我们血液透析中心用颈内静脉插管方法为患者做过渡性临时性血液通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体会 导管行 胫导管
  • 简介:众多意识障碍病人常伴有呼吸困难的问题,准确迅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是维持生命,稳定病情,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2003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急诊监护室对收治的21例呼吸困难病人适时安置口咽导管进行抢救,现将临床疗效及体会小结于下。

  • 标签: 呼吸困难 突发意识障碍 口咽导管 抢救
  • 简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①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9.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病综合征2例,高血压肾病1例,糖尿病并发多囊性肾病2例。15例中发生导管功能不良9例,除外导管在皮下隧道扭转,远端头部错位,贴壁等造成术后即刻或早期功能丧失,本组病例中导管使用2~6月后渐出现功能不良,为60%,远较一般统计数据高;②留置方法部位,所有患者插管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为左侧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导管尖部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连接水平或上方。常规建立皮下隧道,涤纶套距导管皮肤出口约2~3cm。

  • 标签: 导管使用 功能不良 皮下隧道 尿激酶治疗 Seldinger技术 华法林
  • 简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手术中须实施控制性降压。近年来我科应用尼卡地平降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29岁(5岁以下10例);体重9~51kg。ASAⅠ~Ⅱ级。术前收缩压16.5±1.0kPa(124±7.5mmHg);舒张压9.33±1.23kPa(70±9.2mmHg)。胸片提示双肺血多3例;心胸比值

  • 标签: 中降压 动脉导管 地平用于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方法已不仅局限于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新的治疗方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方法就是将骨髓中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此过程为动员),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造血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由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血流量需达到50-v55ml/min,终点量8000ml,历时3~4h,连续2d。而肿瘤病人长期化疗导致外周血管可选择机会小,因此,我科在采集时均采用股静脉双腔置管采血,效果良好。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双腔导管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护理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0.4%左右。房颤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由于药物治疗房颤效果一直不理想,近几年出现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报道,该种术式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91%,治疗慢性房颤成功率可达83%。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异常 护理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3级(正常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为了寻找一种治疗腋臭的根治性疗法。方法采用改良创手术方式。结果63例腋臭患者采用改良创手术治疗均一次治愈,无复发,无感染或皮下血肿形成。结论改良创手术治疗腋臭治愈率100%,疗效非常满意。

  • 标签: 腋臭 微创手术 改良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选择白2000年1O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深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4(16~81)岁;插管部位颈内静脉54例、股静脉26例,插管均使用美国ARROW公司的双腔导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时间、插管部位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深静脉留置导管 肝素封管 平均年龄 深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