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细胞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局部消融等多种方法。肝脏功能和肿瘤状况是决定是否可行手术的最主要的2个因素。合并门静脉、胆管栓仍应积极争取手术。除手术外,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是另两种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一般用于符合Milan标准的早期肝癌(单发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3cm)。前者要求肝功能失代偿,后者要求肝功能Child—PutghA、B级且不适合手术切除。TACE是不适合根治性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选择性的与手术、射频消融、放疗、索拉非尼联用以提高疗效。局限性肝内病灶而又不适合局部消融的肝细胞可使用放疗,尤其是肝外转移灶。索拉非尼目前仍主要用于晚期肝细胞。免疫治疗是肝细胞辅助治疗方法。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特点,把握适应证,合理综合治疗肝细胞,以提高肝细胞整体疗效。

  • 标签: 肝细胞 肿瘤治疗方案 肝切除术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胆管细胞鉴别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方法:2020.8-2021.10.选取医院确诊的40例原发性肝细胞、40例肝胆管细胞为研究对象,患者依次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结果:CT的原发性肝细胞总诊出率97.50%大于超声77.50%,CT的右肝发病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0.00%,CT的肝胆管细胞总诊出率92.50%大于超声72.50%,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在肝细胞、肝胆管细胞的鉴别诊断中应用CT,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肝胆管细胞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 CT 超声 病理学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HCC)的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5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000次TACE术后出现的近期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TACE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3次(0.3%),肝功能衰竭26例(2.6%),碘油肺栓塞5例(0.5%),碘油脑栓塞2例(0.2%)及肝脓肿2例(0.2%).结论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应重视并预防其发生,给予适当处理.

  • 标签: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并发症 TACE术 HCC 肿瘤
  • 简介:对比增强CT是临床评价TACE治疗肝细胞(HCC)疗效的常规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超声检查在HCC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且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主要对超声技术在TACE治疗HCC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超声检查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正>浏览近期文献报道,目前在国外对肝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研究,仍不失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肝脏影像学新进展使小型肝细胞(smallHCC_s)的发现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得以诊断的无症状病例数已有显著增加。有人曾评价了各种影像技术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细胞的相对探测能力,超声的敏感度为55%

  • 标签: 肝细胞癌 影像研究 加权像 MR成像 肝肿瘤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诊断肝细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诊治的肝细胞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的超声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患者,肝细胞肝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胆管细胞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肝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组,而肝胆管细胞组的化脓性感染与合并结石明显高于肝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2%和77.78%。结论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超声诊断
  • 简介: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是肝细胞肝癌(HC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但是,HCC的高复发率使患者难以长期生存.准确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对指导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形成的机制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遗传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这些标志物不仅使HCC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并且可能成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HCC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探讨肝细胞(HC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SLeX)和纤黏连蛋白(FN)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对HCC组织140例、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进行SLeX和FN蛋白表达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SLeX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FN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SLeX与F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SLEX FN 浸润 转移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多种疾病的病理进展和病灶特征。在肝细胞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T1/T2信号强度、内部信号改变以及包膜形态,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发现病灶中的脂肪变、出血、坏死以及钙化等情况,从中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了解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细胞的多种途径,探讨其发展与创新方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雷公藤内酯酮治疗肝细胞的研究。方法:2021年9月-2021年10月培养建立人HCC细胞系小鼠模型,共计90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45只小鼠采用雷公藤内酯酮治疗,另外对照组45只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止痛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1%(2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雷公藤内酯酮 治疗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栓68例,其中PV栓63例,肝左静脉栓1例,肝中静脉栓合并PV左支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栓1例,IVC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栓是安全的。

  • 标签: 肝细胞癌 癌栓
  • 简介:目的研究肝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组织中survivin、PTEN、EGF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HCC患者50例(手术病理组织实验证实)为观察组,同时取其中35例被病理组织实验证实无癌细胞浸润的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survivin、PTEN、EGFR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为72.0%、5.7%;PTEN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4.2%;EGFR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4.0%、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阳性情况与TNM分期存在联系(P〈0.05);EGFR阳性情况和手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存在联系(P〈0.05);PTEN阳性情况和手术前病灶转移、手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和TNM分期存在联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中检测结果表示TNM分期、EGFR和survivin表达是HCC的预后因子。结论survivin、PTEN和EGFR在HCC患者人体内呈现为高表达,EGFR和survivin可作为HCC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染色 SURVIVIN PTEN EGFR
  • 简介:肝细胞性肝癌(HCC)占我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1].原发性肝细胞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过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为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时间来,人们对HBV如何导致HCC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围绕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HCC发生的一种可能模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 简介:肝移植(1ivertransplantation,LT)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措施,尽管经过严格的选择标准,但术后常常发生复发,影响着患者的长期存活。据报道,肝移植术后复发(recurrenceafterlivertransplantation)的发生率估计在6%-50%,并且在移植后的前两年中更常发生。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多学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癌 肝移植 术后复发 多学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与MR影像学诊断肝细胞的临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行CT及MR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肝细胞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2例肝细胞患者MR诊断符合61例,其中病灶<1cm、1~3cm、>3c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100.00%、100.00%;CT诊断符合54例,病灶<1cm、1~3cm、>3cm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2%、89.29%、90.48%,MR总诊断符合率98.39%明显高于CT诊断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时临床肝细胞诊断常用检查手段,相对CT检查而言,MR增加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MR CT 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介入治疗后增强CT和MRI影像诊断结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抽签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实施增强CT和增强MRI影像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扫描ROC面积、敏感度和术后复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扫描面积大于对比组且扫描敏感度、术后复查准确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介入治疗后,采取增强MRI影像诊断准确率更高,应用价值高于增强CT诊断,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细胞癌介入治疗 增强CT 增强MRI影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