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表明运动康复训练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及再入院率[1]。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就医是因为运动耐力下降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乏力。心力衰竭患者最常用的运动训练方式为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及运动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增加心肺的有氧能力,使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控能力更强,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抗阻运动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磷脂综合征患者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膜突蛋白抗体在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C端膜突蛋白抗体、血小板抗体、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干预对慢肺患者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28例2015年2月到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肺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64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就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就患者SGRQ评分,护理组的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护理有效率,护理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肺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阻肺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规范化凝治疗与双重血小板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依从性较好的心房颤动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100)。治疗组采用华法林规范化凝治疗。对照组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天)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天)。所有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在死亡事件、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男性57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61±12.1岁,吸烟史有27名,高血压患者31名,冠心病患者14名。对照组男性60名,女性40名,平均年龄63±15.3岁,吸烟史29名,高血压病史33名,冠心病病史13名。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名患者发生死亡,3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11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对照组有1名患者发生死亡,11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8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而在死亡事件和栓塞事件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双重血小板治疗相比,规范化凝治疗有助于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

  • 标签: 抗凝 双重抗血小板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抑制联合凝综合疗法治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患者中选取70例再次妊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和凝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抑制联合凝综合疗法治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有较好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推荐使用。

  • 标签: 免疫抑制 抗凝 抗磷脂综合征 病态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肺的临床整体护理方法及效果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以来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慢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划分为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人数24例。根据组别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整体护理的干预影响下,整体护理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更加良好,且整体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各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情况,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慢阻肺 整体护理 动脉血气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肺患者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收治的慢肺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患者,观察组4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慢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阻肺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长期家庭氧疗治疗慢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肺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氧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以评价长期家庭氧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为0.12±0.4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7±0.90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00±5.9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8±12.46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缩短患者因C0PD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家庭氧疗 慢阻肺 社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心理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低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果显示,心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量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慢肺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老年慢肺患者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慢阻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老年慢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基础治疗,给予观察组基础治疗加抗结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双肺阴影消失的患者为32(91.42)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26(74.28)例,观察组中痰菌转阴的患者为31(88.57)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25(71.42)例,观察组中胸片空洞闭合的患者为21(60.00)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12(34.28)例,观察组中胸片空洞缩小的患者为10(28.57)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15(42.85)例,观察组中胸片空洞无变化患者为4(11.42)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8(22.85)例,组间对比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基础治疗加抗结核治疗的方法对老年慢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方面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阻肺 肺结核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对慢肺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名患者。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舒适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慢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舒适护理 慢阻肺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肺康复治疗对慢肺缓解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自2015年的2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118例慢肺缓解期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A、B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A、B组接受肺康复治疗,对比效果。结果治疗B组病情重度患者6MWD及BODE指数改善效果最佳,P<0.05;病情属极重度患者中以治疗A组效果最佳,在接受治疗前后的MMRC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MMRC评分方面治疗A组患者最为明显,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重度患者缓解期进行肺康复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 标签: 肺康复 慢阻肺 缓解期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以及无创通气护理等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慢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心理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低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果显示,心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量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慢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热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热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白细胞计数、CR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及热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1%、93.10%(P<0.05);治疗后热敏组白细胞计数由12.041±1.557下降至8.984±1.997(P<0.05),CRP值由38.621±44.230下降至22.103±11.540(P<0.05);对照组白细胞计数由11.528±1.518下降至10.884±1.295(P<0.05),CRP值由37.621±40.562下降至26.276±22.921(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能明显缓解慢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热敏灸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病患,都予血小板药物治疗,按照用药的差异把病患分成治疗组A与治疗组B各42例,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的总有效率是76.2%,治疗组B是92.9%,治疗组B比治疗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B病患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降低幅度均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义(P<0.05);治疗组A的不良反应诱发率是9.5%,治疗组B是2.4%,治疗组B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明显降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且不良反应诱发率低,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
  • 简介:摘要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