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如何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各50例,A组采用断脐后纱布包扎24小时,完后脐带消毒干燥暴露;B组采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用一次性护脐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完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A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得出为了防止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脐带护理最佳时机是新生儿出生后2-3天。结论新生儿在出生后,脐带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脐带护理在预防脐带感染的同时更重要可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医务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选择脐带护理的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带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纳布啡对剖宫产术中内脏牵拉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分为2组(n=35),给药途径为胎儿取出后经Murphys管静脉滴注。对照组C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2ug/kg;试验组T盐酸纳布啡0.2mg/kg。记录麻醉前(T0)、用药后5min(T1)、30min(T2)和术毕(T3)时点MAP、HR、SPO2以及用药前后内脏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以下简称Ram评分);术中内脏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T组T1、T2和T3时点内脏牵拉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T1、T2时点Ram评分增高(P<0.05);各时点MAP、HR和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组牵拉痛、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头晕、嗜睡发生率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剖宫产产妇能明显减少内脏牵拉痛的发生,降低VAS评分,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纳布啡 剖宫产 椎管内麻醉 内脏痛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脐带附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搜集的423例产妇一般资料,所有产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23例产妇的帆状脐带附着发生率以及随访3个月左右的结局。结果423例产妇中有25(占0.16%)例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脐带附着患者,25例帆状脐带附着患者中合并5例血管前置(占20.00%),未合并血管前置者20例(占80.00%),各组数据所占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随访确诊23例帆状脐带附着者,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00%(23/25);合并4例血管前置,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00%(4/5);25例帆状脐带附着患者中1例引产(占4.00%)、4例顺产(占16.00%)、20例(占80.00%)实施急诊剖宫产术,各组数据所占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脐带附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帆状脐带附着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入并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143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使用生理盐水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抗牵拉反应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30min后Ramsay镇静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下的阑尾手术治疗中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牵拉反应,患者用药30min后镇静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阑尾手术 牵拉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态的卵石造血区(CAFC),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为指标,比较二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d;第21d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细胞成分:21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最少,而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CAFC和LTC-IC明显多。结论:(1)生长特性: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2)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3)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更利于CAFC、LTC-IC生长。

  • 标签: 骨髓 脐带血 基质细胞 基本特性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带绕颈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孕妇2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带绕颈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查238例,胎儿分娩后证实226例,诊断符合率94.9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前准确预测便于临床医生对于脐带绕颈的孕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采取妥当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因脐带绕颈导致的不良后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脐带绕颈 产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产科对孕妇实施脐带、胎盘的超声产前诊断在急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产科急诊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接诊的47例胎盘、脐带异常孕妇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行产检的50例健康孕妇组成B组,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观察胎儿胎颈两侧脐动脉血流的S/D值、RI值、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异常孕妇中检出情况,其中17例脐带绕颈、14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植入、5例胎盘早剥、2例胎盘附着。组间各观察指标比较,A组S/D值、RI值明显高于B组,A组胎儿羊水污染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较B组其产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的实施可以及时、准确的对脐带、胎盘异常情况进行诊断,这可为临床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脐带 胎盘 超声诊断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彩超检查绕颈脐带螺距增加率与宫内缺氧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脐带绕颈胎儿11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胎儿分为缺氧组43例与非缺氧组74例,测量胎儿颈部与游离部脐带螺距,计算增加率,予以无应激试验,分析产后追踪羊水性状,观察胎心率变化状况。结果在脐带螺距增加率方面,缺氧组为(0.38±0.08)%,非缺氧组为(0.21±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污染与胎心率异常率方面,缺氧组均为23例(53.49%),非缺氧组均为14例(18.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非缺氧组比较,缺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各指标较低,脐动脉血流各指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利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螺距增加率、血流等进行检测,分析胎儿宫内缺氧状况,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 标签: 三维彩超 脐带绕颈 螺距增加率 宫内缺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观察其对于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麻醉+小剂量舒芬太尼)和对照组(常规麻醉)各58例,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94.83%>77.59%)相对更高(P<0.05)。而寒战发生率(10.34%<22.41%)、牵拉痛发生率(8.62%<18.97%)、疼痛VAS评分(1.97±0.64)分<(3.85±1.02)分相对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组织产妇心率水平和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相仿(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为分娩安全和母婴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小剂量舒芬太尼 剖宫产 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R检验及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具有典型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作为试验研究,检验时分别予以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办法。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检出结果。结果PCR检验的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显著偏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实施PCR,其检出率比较高,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用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其种植方式分组为对照组常规种植,观察组即刻种植,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修复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修复时选择即刻种植的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性高,患者修复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即刻种植法 常规种植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与化学发光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B组采用化学发光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免疫检验金标与酶联免疫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0例肺外结核患者、6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四组对象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免疫检验金标和酶联免疫检验和分析。结果免疫检验金标对肺外结核患者、活动性结核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81.67%、71.67%、8.33%、3.33%;酶联免疫对以上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67%、63.33%、5.00%、3.33%;免疫检验金标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P>0.05),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检验金标对痰涂片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2.11%、72.73%均高于酶联免疫的84.21%、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金标与酶联免疫对于临床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明显,前者准确率稍高,采用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病的确诊率。

  • 标签: 免疫检验金标法 酶联免疫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分析,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以来75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照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聚胺(对照组)和微柱凝胶(观察组)两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微柱凝集凝聚胺中,不规则抗体标本显著多于凝聚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组,值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检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两种手法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两次尿常规的检查,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液分析来进行检查,然后再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将两次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尿液分析患者尿液蛋白率(54%)和隐性血阳性率(68%)要明显高于显微镜手工所检查得到的结果(33%和57%),然而显微镜手工检查所得到的白细胞阳性率却是(63%)要员高于尿液分法所得到的(27%),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尿液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尿液分析对于尿液蛋白率和隐性阳性率的检查效果要好于显微镜手工,但是在对于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查中尿液分析的效果要强于尿液分析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单位进行检测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检测艾滋病抗体,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艾滋病抗体,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患者22例,阳性检出率73.3%(22/30);实验组发现阳性患者29例,阳性检出率96.7%(29/30),阳性检出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敏感率100%、对照组敏感率84.6%。结论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检验中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较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检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顺产分娩的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分为常规会阴切开分娩组和无保护会阴分娩组。结果对两组产时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会阴III度裂伤,无保护会阴分娩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第二产程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保护母亲身心健康,我们应倡导无保护阴道分娩,降低头位分娩时会阴切开率,故此方法值得推行。

  • 标签: 分娩 无保护会阴分娩法 常规会阴切开分娩法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2015年1月22日-2017年1月22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一次、多次根管治疗术,探究治疗总有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较优,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一次法 多次法 根管治疗术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细菌检验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革兰染色法、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对患者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并且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与革兰氏染色法相比,细菌培养和PCR检验的检出率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是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三种方法的细菌检出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PCR检验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阴道细菌 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脐疗减肥的临床常用药物,为脐疗法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并查阅相关文献;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87~2017年)为现代文献检索源,检索相关论文。结果大黄在54首方剂中出现了31次,频次最高;频次大于3的所有组方药物中通便药有11种,共计出现213次,消食化积药有9种,共计出现98次,健脾祛湿药有12种,共计出现76次。结论大黄是脐疗减肥最常用的药物;通便药、消食化积药、健脾祛湿药是脐疗减肥的常用药。

  • 标签: 脐疗减肥法 药物分析 中华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