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营养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营养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4例,对照组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营养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无法实施营养,需要通过营养来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在实施营养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营养静脉通路,持续对内环境及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避免了宫发育迟缓现象出现,明显的提升了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肠外营养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支持在消化内镜治疗手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探讨护理重点。方法选取自2015年的12月至2017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手术的2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有120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均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并予以悉心护理,观察恢复效果。对照组有140例患者在术后未实施早期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止血治疗。结果观察组120例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其中治愈119例,1例发生并发症,与对照组140例未接受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配合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降低并发症,而重视护理重点工作能有效保障营养支持效果,提高患者配合度、满意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治疗手术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重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中应用PICC的价值及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诊治的29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经PICC置管辅助治疗,对29例患者术后进行营养,观察PICC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9例患者经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00%;无1例出现并发症、营养不良。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中应用PICC置管,在此期间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或消除营养不良发生概率,同时还可以为保证营养液以匀速滴注,减少因穿刺次数过多而出现静脉损伤,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PICC 消化道肿瘤 术后 肠外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胃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内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营养治疗更具有安全性,进而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瘘 普外手术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本科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间70例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营养方式分为普通组(n=35,常规饮食)和组(n=35,常规饮食+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分析总结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组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普通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对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 标签: 围化疗期 晚期胃肠道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肠胃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炎症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炎症性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炎症性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5较对照组6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病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内外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营养乳剂(TPF)行营养(EN)支持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同期收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额外加用营养乳剂每日500ml,对照组不加用,进行EN支持90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总数(TLC)无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经治疗后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加用营养乳剂TPF行EN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 标签: 肠内营养乳剂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营养液间断输注和持续输注用于ICU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鼻腔留置鼻胃管,行营养支持,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以胃肠营养泵持续注入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者以50ml注射器间断注入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后,试验组TSF为(6.6±0.9)mm,TP为(72.0±1.8)g/L、LYM为(1.5±0.2)109/ml,APACHE-Ⅱ评分为(19.2±2.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期间,试验组腹泻1例(3.3%),反流1例(3.3%),未见胃潴留和吸附性肺炎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营养支持行持续输注或间断输注均能基本保证营养供给,对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内持续营养输注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持续输注 间断输注 营养支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早期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营养支持时间后,对照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2d展开营养支持;观察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1d展开营养支持;最终就两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8.70%)对比,观察组(6.52%)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选择早期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在提升其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症 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胃肠营养的最佳护理方法,并以此作为护理规范。方法对重症患者实施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营养治疗,随时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9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病症为过敏反应1例,病症为低血糖1例,病症为中心静脉导管脱出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定时监测各项指标,通过胃肠营养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例全胃肠营养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全胃肠营养烧伤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道均通畅,感染得到控制,60~100d后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胃肠营养的护理效果良好,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对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完全胃肠营养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前臂皮褶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氮平衡指标明显改善,以上差异明显(P<0.05),但上臂肌围较对照组有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营养可以显著改善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营养状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2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空肠造瘘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操作期间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事件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对术后营养支持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3.5%,对照组仅为78.3%(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术后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十二指肠营养管 早期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病人采用不同的营养输入方式,观察其营养耐受情况。方法选取218例我院患者,病理年限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持续24小时和间断性24小时营养输入方式,比较其营养耐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效(P<0.05)。结论采用24小时持续输入方式,对ICU重症患者营养吸收是最佳选择,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ICU重症 肠内营养 输注方式 耐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士 胃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ICU老年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0ICU收治的119例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119例患者均以营养为主,117例好转出院,2例病情较重死亡。结论采用家庭自制匀浆膳、营养乳剂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死亡率。

  • 标签: 加强医疗病房 肠道营养/护理
  • 作者: 王清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生儿育女》2022年第3期
  • 机构:唐河县公费医疗医院,河南 南阳473400
  • 简介:目的:研究胃肠手术治疗结束后瘘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瘘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出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几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6%,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对患有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有更好的实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手术;肠外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 简介:我院对100例胃肠道患者术后应用营养剂进行营养(EN),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肠道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