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早期应用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应高度重视。

  • 标签: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3d内给予鼻饲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d后给予鼻饲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感染率,随访60d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21d,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60d,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研究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近期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评价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管实施24h均匀、持续泵注营养制剂(瑞素),早期以低剂量(300—400ml)过渡适应,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足量(1500~2000ml).共治疗20d-73d(平均32d)。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营养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与静脉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小于静脉营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营养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能力。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营养组(对照组,26例)和早期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于伤后24~48h采用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合生元制剂(金双歧,2g,3次/d)14d.2组患者在营养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营养支持的第8天,CD3+、CD4+、CD4+/CD8+的表达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第15天,研究组CD3+、CD4+的表达仍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9/27)vs46.15%(12/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肠道营养 免疫 细胞 合生元制剂 感染性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方法根据能否安全进食将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进食组(A组)和管饲组(B组),后者又分为持续营养液组(B1组)和分次普通流质饮食组(B2组).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Glasgow昏迷评分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分别测量上臂周径(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其正常值由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人获得;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将以上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个月后评估Barthel生活指数(BI).结果60例健康人的MC、TSF和MAMC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4.99~30.55)cm、(13.29~16.25)mm和(20.83~25.45)cm.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3个躯体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入院时和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48%和24.6%,两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龄、入院时营养不良和吞咽困难是2周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8[95%CI为(1.01~1.16)]、7.64[95%CI为(0.94~61.86)]和4.38[95%CI为(1.94~16.09)].入院时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3个月后BI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0.78[95%CI为(0.66~0.92)]和1.71[95%CI为(1.56~1.91)].营养支持后,A组患者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B1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B2组除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A组BI分别高于B1组与B2组,B1组患者的BI高于B2组患者.A组3个月内无死亡,B1组和B2组3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10.0%和29.4%,但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低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常有营养不良,并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恶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持续内滴注营养液可能是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肠源性囊肿 脊髓疾病 诊断 手术
  • 简介:  目前,对脑卒中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是卒中单元(strokeunit,SU).SU内配有专门的吞咽评估和营养治疗专家,为脑卒中患者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一个因素[1].尽管目前有关吞咽困难和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法和疗效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营养支持正成为急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 简介:脊髓源性囊肿(spinalenterogenouscysts,SEC)是一罕见的先天性、发育性畸形.以往命名较纷杂[1-6],WHO的命名是源性囊肿(enterogenouscysts)[6-8],并将其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粘液的上皮".现将我院救治的3例脊髓源性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脊髓肠源性囊肿 SEC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由卫生部和全国妇联主办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10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启动。今后,山西陕西吕梁山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武陵山区、云南滇西边境山区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0个县6月龄~2岁的婴幼儿,将获得免费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即营养包),以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央财政将提供专项补助经费。这是医改针对儿童的又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生扶贫项目。

  • 标签: 儿童营养 试点项目 贫困地区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全国妇联 营养补充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脊膜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例硬脊膜脓肿患者(男1例,女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例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例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2例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硬脊膜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硬脊膜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抗生素 手术治疗
  • 简介:急性硬脊膜脓肿是椎管内硬脊膜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由于硬脊膜外间隙内大量脓液积聚,造成脊髓受压,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误诊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0年1月至今收治本病患者12例,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儿童造口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教育培训,实施医护分组同管患儿,建立造口家庭照护目标、整体护理实践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对52例造口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让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全过程。结果:52例患儿家庭照顾能力评价均合格,家庭护理期间未出现因造口并发症而返院治疗的情况,造口闭合术前各项化验及检查指标正常,符合手术要求。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儿童造口护理模式可提升造口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感,符合家庭对促进儿童健康的需求和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儿童 肠造口 护理
  • 简介:患儿男,3岁,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二月入院。查体: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氏征阳性。

  • 标签: 儿童 颈胸段椎管内 肠源囊肿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51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社区医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低蛋白血症(Alia〈35g/L)的检出率为38.6%,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达41.3%。结论社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尤见于老年及多次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 标签: 卒中 营养不良
  •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74岁。因反复头昏、头沉感20余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口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入院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颅脑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可能;右大脑中动脉M1远端局部管腔膨隆(动脉瘤?)。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颈外动脉缺如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右肩背部剧痛1d入内科.查体:T5-8压痛(十),双下肢肌力V级.第2天出现双下肢乏力、尿潴留及第二肋以下平面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为零.CT检查示C7~T2硬脊膜血肿,脊髓向左侧移位,CT值为73Hu.MRI示C7~T2硬脊膜外有一肿物影,约2.2cm×4.1cm×2.0cm,T;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

  • 标签: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功能变化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