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但TC测定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即归纳出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相关因素和操作技术,分析影响TC水平的多种因素。

  • 标签: 总胆固醇 TC 测定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 标签: 肝脂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胆固醇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患者120例,分析其血生化检验,并对其血清胆固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这血生化检验的120例患者中,胆固醇异常现象发生的患者有27例,占22.5%;具有较高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20例,而较低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α脂蛋白血症等是导致较低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肝脏病变等则是导致酒高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结论胆固醇水平在血生化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升高概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和肝脏病变等患者加以关注,并控制其胆固醇水平,防止发生高胆固醇症状。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现象在血生化检验中发生的具体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400例,均检验其血清胆固醇,探析异常情况的发生原因。结果胆固醇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1.50%(126/400),其中胆固醇水平出现升高现象的有8.73%(11/126),出现降低的有91.27%(115/126),升高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降低现象,经过比较卡方值为171.68,P<0.05,经此数据比较,可认定从统计学意义上分析,差异有意义。导致患者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个方面。结论血生化检验发现,胆固醇明显升高是较为常见的血清胆固醇所发生的异常情况,而胆固醇降低也时有发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当对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并可通过血生化检验的方式对患者予以必要的检测。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南山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以此作为试验依据,探讨临床医学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72只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中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低剂量组,一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2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除了正常对照组之外的所有小鼠都服用脂肪乳剂,以便对其建立高脂血症的模型。在模型的构建满12d之后,对这些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另外,在试验进行7天,在小鼠的眼眶取血,测定其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将各小组的小鼠检测数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显著升高。而且将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出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含量显著降低。而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C显著降低。结论南山楂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作用。在临床医学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期相关的应用形式和医学治疗方法,来为医学提供帮助。

  • 标签: 南山楂提取物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 胆固醇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SORT1基因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60例经冠脉非创伤性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或冠脉造影以及空腹静脉血检查明确诊断的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SORT1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AG型基因+GG型基因)85例及阳性组(AA型基因)175例,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对两组胆固醇、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vascularindex,CAVI)。结果两组治疗前胆固醇、CA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SORT1基因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存在明显差异,AA型基因疗效最佳。

  • 标签: SORT1基因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准确诊断跟腱断裂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关键。1997年至2007年来,我科应用高频超声诊断39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诊断效果良好。

  • 标签: 跟腱断裂 高频超声 诊断
  • 简介:目的鉴定血清乳酸脱氢(LDH;EC1.1.1.27)同工检测中出现的第6条带“LDH6”蛋白性质,探讨其活性升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与血清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H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经免疫印迹验证其抗原性。并检测37例患者中LDH6活性占LDH总活性有百分比。结果肝级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H6”与血清“LDH6”为同一物质,为醇脱氢同工Ⅱ(alcoholedhydro-genase,LDH:EC1.1.1.1),相对分子质量为80kD,34例ADH活性≥LDH总活性7.9%的病人一周内即死亡,死亡率达91.9%(34/37)。结论LDH6即为ADH,ADH活性在血清中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 标签: ADH酶活性 死亡 血液 “濒亡标志物” 醇脱氢酶同工酶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离断术后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各种原因引起肌腱离断术后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45例患者中吻合口腱性连接31例,瘢痕连接12例,再离断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术后肌腱粘连,轻度7例(15.6%),中度25例(55.6%),重度13例(28.9%)。结论高频超声能监测肌腱离断术后肌腱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高频超声 肌腱断裂 吻合口
  • 简介:输尿管断裂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损伤,其发病率不到全部外科住院患者的千分之一.外伤性输尿管断裂则更为少见.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外伤性输尿管断裂7例,其中5例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 标签: 诊断 原因分析 外伤性输尿管断裂 漏诊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和淀粉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同工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及同工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及工活性增高,胆汁淀粉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胆管疾病 患者 淀粉酶 胰腺疾病 同工酶 活性改变
  •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发锌。方法:头发灰化后溶于0.1mol/LHCl,测定前先用0.01mol/LNaOH稀释并中和酸,测定时待分析液中锌离子复活脱辅基的碳酸酐,以醋酸对硝基酚作为促反应底物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达61.2μmol/L,回收率95.2%~104.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1与2.8%,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Y)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71X+0.095,r=0.994。发样中Cu2^+、Fe2^+、Mn2^+各25μmol/g、Co2^+1.25μmol/g对本法测定锌均无影响。用本法测定56例健康成人,其发锌参考范围(X±2s):1.16~3.04μmol/。结论:该法具有特异、准确、灵敏、试剂稳定等优点,适合于生化分析仪检测发锌。

  • 标签: 碳酸酐酶法 发锌 醋酸对硝基酚 两点速率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双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双腰椎管狭窄患者(7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6例。本次乙组是传统手术,而甲组是单开窗潜行减压术,总结疼痛情况、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手术效果、临床指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ODI评分都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但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双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低,有效改善疼痛、腰椎功能障碍。

  • 标签: 双侧腰椎管狭窄 单侧开窗 潜行减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运用单肾上腺切除治疗对肾上腺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88例在 2016年 3月 -2018年 3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单肾上腺切除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肾上腺储备功能情况。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手术 14天后患者的血醛固醇、尿醛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低( P<0.05);在术后 14天,对患者实施 ACTH兴奋 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各时间点皮质醇水平均较低( 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运用单肾上腺切除治疗后,能够促进患者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有效降低。

  • 标签: 单侧肾上腺切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储备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患儿的九种常见血清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肺炎组50例患儿及对照组50例体检正常儿童的血清相关活性,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T、GGT、LD、CK、CK—MB、HBDH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ALT、ALP、LD1升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但主要以心肌损伤为主,故应对心肌进行保护性治疗。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清酶 相关酶活性 统计学处理 正常对照组 保护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6例疑诊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B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尿淀粉检测,C组22例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检出情况。结果C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其准确率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与尿淀粉检测。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尿淀粉酶 联合检测 早期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会阴双阻滞麻醉法和会阴体按摩法进行接产对降低会阴切率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的助产技术进行接产。观察组产妇联合使用会阴双阻滞麻醉法和u型按摩法进行接产。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时的会阴情况、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优于对照组,会阴切率及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双阻滞麻醉法结合会阴体按摩接生技术能提高接产时会阴的完整性,降低会阴切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双侧阻滞麻醉法 会阴体按摩 自然分娩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腰椎间盘偏型突出致单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接诊的200例由于腰椎间盘偏型突出致单腰腿痛患者,按一定比例分为2组,给予骶管注射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0.0%,观察组为97.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放射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对照组高达12.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偏型突出致单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侧隐窝注射 腰椎间盘偏侧型突出 单侧腰腿痛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