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红外及近红外波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红外及近红外波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方便,样品用量少,不损坏样品等优点,在分析样品光谱之前要确保光谱准确、清晰。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及近红外波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中的应用状况,并简要展望了该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红外及近红外光波谱技术 食品分析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立哌唑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入院的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性躁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氯氮平合并碳酸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立哌唑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3年6月~2016年I0月入院的躁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氯氮平合并碳酸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与氯氮平联合碳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对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两组,使用碳酸进行治疗,分别合并利培酮或氯氮平进行治疗,共治疗八周,对比两组的躁狂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接受至后,对比BRMS评分,治疗后的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可是组件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能够治疗躁狂症,两种治疗没有优劣差异性,BRMS减分情况来看,治疗1周时的氯氮平组比利培酮组要更加明显,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与氯氮平合并碳酸治疗躁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躁狂症 利培酮 氯氮平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碳酸治疗,试验组采取碳酸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评估治疗4周后两组的躁狂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比较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的躁狂指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躁狂总分为(7.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5.0±3.9)分(P<0.05)。随访2年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作次数分别为(1.6±0.5)次和(3.7±1.5)次,住院次数分别为(1.0±0.5)次和(2.6±0.5)次,住院时间分别为(2.0±1.9)个月和7.0±8.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躁狂 碳酸锂 丙戊酸钠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碳酸与氯氮平联合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碳酸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氮平进行治疗。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TESS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与氯氮平联合应用治疗躁狂症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碳酸锂 氯氮平 躁狂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合用碳酸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4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碳酸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1.7%,参照组有效率为50%。两组部分在4周末均有显著下降(P<0.01),12周末两组部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这种疗法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广泛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磷酸肌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心肌炎患儿,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磷酸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肌酶谱指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CK-MB、cTnl指标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经统计均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加用磷酸肌,可促进受损的心肌细胞修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心肌炎 治疗总有效率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分子水杨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红蓝光+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用红蓝光+强脉冲光+超分子水杨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各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痤疮患者接受红蓝光、强脉冲光以及超分子水杨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其临床症状,皮肤损伤得以充分改善,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分子水杨酸 痤疮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碳酸锉合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17例有攻击行为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加用碳酸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第6w末用BPRS,MOAS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前后BPRS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差异。(2)治疗后MOAS评分降低,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碳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安全有效。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碳酸锂 抗精神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哌嗪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效果。方法:将4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哌嗪。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d相比,其血浆黏度、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哌嗪治疗PNS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病综合征/药物疗法 阿魏酸哌嗪/治疗应用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来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位高血压病患,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马来依那普利(对照组)与马来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治疗,对比血浆Hcy值与血压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血浆Hcy值降至(13.03±1.88)μmol/L,SBP降至(131.07±5.32)mmHg,DBP降至(82.61±4.85)mmHg,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马来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显著控制高血压病患血浆Hcy值,降低血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血浆Hcy 血压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中骨转移癌患者接受唑来膦同局部放疗共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骨转移癌患者当中随机择取5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单纯放疗,对实验组则行以唑来膦同局部放疗联合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严重放射反应以及药物毒性反应等。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活动能力的改善有效率上二者没有差异,但是实验组稍微高于参照组;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放射反应和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在临床中,局部放疗同唑来膦联合的治疗方案对骨转移癌患者来说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副反应比较轻微,患者的耐受比较理想。

  • 标签: 骨转移癌 局部放疗 唑来膦酸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透明质在治疗老年骨关节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保证,以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关节创伤患者8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常规治疗方案+透明质治疗。结果实验组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老年骨关节创伤,采用透明质进行治疗能够大大降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该方法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效果,故值得推广。

  • 标签: 透明质酸 老年骨关节创伤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市场中几种不同食用油进行气相色谱法试验,测定其中反式脂肪含量。结果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检测的反式油酸甲酯和反式亚油酸甲酯的线性回归范围相同,均在0~2.0mg/mL之间,且两者的相关系数和检出限也相同,分别为0.999和10μg/mL,回收率为90.21~98.01。结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能得到准确有效的试验数据,且检测简便易行,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气相色谱法测定 油脂食品 反式脂肪酸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钾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的1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皮肤、肠胃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为观察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钾治疗的安全性比阿莫西林高,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不良反应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分别应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碳酸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对BRMS评分、PANSS评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均匀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碳酸联合丙戊酸钠,观察组应用碳酸联合喹硫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PANSS评分。结果相较于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的BRMS评分、PANSS评分均显著较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分别应用喹硫平、碳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喹硫平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嗜粒细胞在评估老年危重AE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危重AECOP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血常规中的血嗜粒细胞百分比(Eos%)将入选患者分为阴性组、(Eos≤2%,n=58)和阳性组(Eos>2%,n=22)。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对生存及死亡患者进行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Eos水平、激素使用及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症、APACHEⅡ评分、CRP、血小板、无创通气使用率等指标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白细胞指标及有创通气使用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差异比较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死亡组患者与60例生存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Eos水平、激素使用、有创通气使用率等差异比较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粒细胞在老年危重AECOPD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嗜粒细胞≤2%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有创通气使用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中应对该类患者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老年危重AECOPD 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枸橼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呼吸暂停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枸橼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用药以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用药后呼吸暂停次数显著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的时长、消失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效果明确,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暂停的次数,缓解呼吸暂停发作、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枸橼酸咖啡因 新生儿 呼吸暂停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