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以及MRI补充诊断意义。方法择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检查,并行以MRI补充检查,对单独CT检查与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单独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1.92%,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1.15%,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CT检查(P<0.05)。结论针对中心型肺癌患者,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准确性 MRI补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临床诊断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定期为研究组,病理类型有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对照组为肺部良性病变者。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CA125、CYFRA21-1、NSECEA水平。(2)不同病理类型肺癌CA125、CYFRA21-1、NSECEA水平。(3)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意义。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CA125、CYFRA21-1、NSECEA比较有差异(P<0.05)。(2)腺癌组CA125、CEA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和鳞癌组(P<0.05);鳞癌组CYFRA21-1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和腺癌组(P<0.05);小细胞肺癌NSE明显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比较有差异(P<0.05)。(3)CA125、CYFRA21-1、NSECE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4项单一检测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将CA125、CYFRA21-1、NSECEA联合用于诊断时可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标签: 肺癌 诊断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肺癌组),同时选取3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病变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敏感度分别为65.00%、57.50%及52.50%,其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7.50%。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D-二聚体(D-D)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 片段21-1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76例腹水CEA、CA19-9的情况。结果:恶性腹水组CEA、CA19-9水平较良性腹水组显著升高(P〈0.01)。CEA、CA19-9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75.0%,65.63%,特异性分别为88.64%,90.91%。CEA及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至91.41%。结论:检测CEA、CA19-9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腹水/诊断 癌胚抗原/血液 CA-19-9抗原/分析 诊断 鉴别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途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小细胞癌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的观察和对照,分析诊断小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关系。结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和肺内肿块,是小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特征,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再配合经皮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到90%以上。结论CT螺旋扫描配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小细胞癌确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小细胞 肺癌 CT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行螺旋CT诊断的临床基本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患,共有61例,经手术切片与病理观察,所有病患均被确诊为肺癌病患,对所有病患实施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此类检查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对比螺旋CT检查结果与肺癌病患病理分型检查结果,经螺旋CT检查病理分型检查结果来看,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运用于肺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极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螺旋CT 肺癌患者 诊断价值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非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个月,非基因检测组mPFS为5.0个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非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临床确诊的4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均进行CT扫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均多发于肺尖上叶后段和肺尖下叶背段,其中两者病灶位于同侧同叶位置的有34例(75.6%),位于不同侧叶位置的有11例(24.4%)。在CT影像学特征比较上,观察组在CT影像的分叶征、棘状突起、空泡征、毛刺征、肺炎合并肺不张、胸膜凹陷征表现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洞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钙化、斑片条索影等发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长期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提示并发肺癌的可能,临床应予以重视。CT检查对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鉴别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及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CT扫描 肺结核 肺结核合并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癌诊断中的胸部X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病理、胸部X线、螺旋CT检查,对胸部X线与螺旋CT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性为76.25%,特异性为46.67%,敏感性为83.08%;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为95.00%,特異性为86.67%,敏感性为96.92%,二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早期筛查中,胸部X线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后可给予螺旋CT进一步检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肺癌 胸部X线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用于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9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92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6.96%,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69%、4.35%。结论妇科急腹症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妇科急腹症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EA、CA125、CA199联检在诊断卵巢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40例设为A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0例设为B组,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C组。取所有人员血清进行CEA、CA125、CA199检测。计算检测阳性率。结果A组、B组患者联合检测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独CEA、CA125、CA199单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临床中对卵巢癌患者进行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阳性率高,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CEA CA125 CA199 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中的CA125、CA153与CE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152例卵巢癌症患者,其中有66例卵巢癌患者,其中有86例良性肿瘤患者,对照100名健康妇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卵巢癌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妇女比较分析,卵巢癌症患者采用CA125、CA153与CEA检测,检测结果水平阳性明显比较高,三项指标中分别是72.7%、62.1%和34.8%。结论患者的血清中CA125、CA153与CEA检测可以很好提高卵巢癌症早期的阳性诊断,对于卵巢癌症患者良性和恶性进行及早的诊断和鉴别处理。

  • 标签: 卵巢肿瘤 早期诊断 CA125 CA153 CEA检测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5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无差异,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也无差异,P>0.05;对于3-5cm和<3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差异显著,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且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MRI。采用MRI诊断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浸润者明显要高于CT诊断结果,对比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周围型肺癌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其病理学表现。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本院6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对其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点。结果本次研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有46例,属于腺癌的有20例,影像学检查分类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肺段与肺叶分布实变影各14例;磨玻璃伴结节影16例;肺段与肺叶突变伴随空泡并蜂窝状阴影、肺部实变纤维化合并肿块各10例;混合阴影2例。结论肺炎性肺癌患者在具体影像学类型上十分复杂,其影像学类型能够有效反映出相关病理变化,通过观察患者影像学变化以及病理学变化能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良好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EA(癌胚抗原)、CA19-9(糖链抗原19-9)、CA72-4(糖链抗原72-4)在晚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化疗前后检测CEA、CA19-9、CA72-4含量,在部分缓解(PR)、稳定病情(SD)和病情进展(PD)患者中比较化疗前后CEA、CA19-9、CA72-4水平,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PR组化疗后各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化疗后CEA、CA19-9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化疗后,各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疗效评价与客观疗效评价的符合率为51.47%。结论CEA、CA19-9、CA72-4水平在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明显降低,CEA、CA72-4对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有参考价值,而CA19-9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CEA、CA72-4也不能够完全替代客观疗效评价的指标。

  • 标签: CEA CA19-9 CA72-4 晚期胃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运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名和肺部良性疾病者35例为对照者,分别检测三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对ROC曲线进行绘制,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和肺部良性疾病者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2%、65%,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20万个PBMC。结论临床上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肉芽肿与肺癌CT影像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经病理证实的47例肺结核肉芽肿和31例肺癌患者,将其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周围组织变化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均有意义。结论仔细分析对比肺结核肉芽肿和肺癌影像的异同点,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肺结核球 肺癌 影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型囊泡状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之间我院收治的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其CT影像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生边缘分叶及毛刺征的患者为71例,发生率为88.75%;发生血管集束征的患者为60例,发生率为75.00%;囊泡壁毛躁并且厚度在3mm以下的患者为78例,发生率为97.50%;发生囊泡内壁结节的患者为54例,发生率为67.50%;发生囊泡合并GGO的患者为46例,发生率为57.50%,以上五个特点是半数以上甚至接近全部患者都会出现的CT影像特征,所以若患者的CT影像出现以上特征,则可处于判断患者属于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结论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具有较为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为患者进行诊断时医生能够将CT影像特征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有利于促进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有利于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型囊泡状肺癌 CT影像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其可经血液扩散或直接蔓延侵及骨骼,且一旦出现骨转移,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据报道,无症状肺癌患者骨显像检查时也可发现骨转移。因此,正确评价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2006年第二版《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NCCN)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推荐常规应用骨扫描排除骨转移,但更推崇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进行评价。PET检查费用较昂贵,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应用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素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细菌感染78例患者作为细菌感染组,其中56例患者根据ACCP/SCCM共识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重度细菌感染另外48例为各病房收治的非细菌感染的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该两组患者同时测定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56例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的PCT阳性率(PCT≥0.5ng/mL)为94.6%,WBC阳性率(WBC≥20×109/L为阳性)为46.4%,hs-CRP阳性率(hs-CRP≥8ng/L为阳性)为64.3%。三项在重症感染时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是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和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检测对重症细菌感染疾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