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胸膜胸膜外孤立纤维瘤(SFT)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胸膜SFT的CT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胸膜外SFT。方法回顾分析22例胸膜SFT和13例胸膜外SFT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边界及强化方式等,运用三维重建测量两组病变的全肿瘤强化程度并绘制强化直方图,比较两组病变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胸膜SFT病灶最大径2.6~13.7cm,胸膜外SFT为3.8~12.4cm,两组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胸膜SFT中8例(36.4%)轻度均匀强化、11例(50.0%)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13.6%)明显不均匀强化;胸膜外SFT中,7例(53.8%)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46.2%)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强化程度与大小无明确相关关系。胸膜SFT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胸膜外SFT,但强化直方图的平均偏度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镜下,SFT由比例不同的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组成,间质胶原纤维丰富伴分支状血管。结论胸膜SFT与胸膜外SFT的CT征象除强化程度外无明显区别,可认为胸膜SFT的诊断标准总体上适用于胸膜外SFT。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中医临床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应用X线胸片对渗出胸膜炎的中医临床证型进行对照观察,通过306例次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些规律或证型特征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影像学诊断 中医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评价胸膜凹陷征在孤立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和40例良性结节的MSCT资料,并行MPR、VR、SSD等显示结节与胸膜之间关系的影像表现。结果:胸膜凹陷发生于肺肋胸膜面46例,纵隔面11例,膈面22例,叶间胸膜面13例,壁胸膜与叶间胸膜同时发生8例。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轴位图像(P〈0.05)。周围型肺癌典型胸膜凹陷征和伴相关结节切迹的出现例数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良性结节粗线影和伴胸膜粘连增厚的检出例数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显示胸膜凹陷征对孤立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胸膜凹陷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almesothelioma,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关键表现及其在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7年来因原因不明胸痛、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行^18FFDGPET/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MP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程度、胸膜FDG积聚形态、SUVmax及全身伴随征象,并判定MPM的TNM分期。结果:MPM组多为无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FDG积聚形态类型比较发现,MPM组纵隔胸膜FDG积聚者明显多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70%vs20%,P〈0.01),而两组间结节型、肿块型、不规则环形,以及叶间胸膜、横膈胸膜FDG积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胸膜SUV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伴随征象中,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MPM组明显少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25%vs80%,P〈0.05),而心包、胸壁和肋骨侵犯,同侧胸廓体积缩小在MPM组中明显增多(50%vs20%,P〈0.05;75%vs25%,P〈0.01)。MPM组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为60%,Ⅲ-Ⅳ期为40%。结论:^18F-FDGPET/CT发现纵隔胸膜FDG积聚是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表现,同时在MPM临床TNM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PET/CT 脱氧葡萄糖
  • 简介:肺炎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并在社区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并对控制社区疾病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人员情况、经费状况以及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为 74.9% ,疾病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占总费用的 5.9%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为 5.8 人,所占比例为 11.3% ,这些工作人员的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下,没有医学背景和没有职称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6.3% 、 10.9% ;社区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与工作规范。结论制约社区开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足的经费投入,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所以,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以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队伍建设与经费投入,规范指导,明确职责。

  • 标签: 传热病,社区,控制,预防,规范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特点,为社区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自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一年以来收治的 678 例传染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类建卡、统计、问卷以及简单提问,分析社区中传染病的特点。结果:病毒性肺炎占 68.14% ,流行性感冒占 18.14% ,同时儿童是社区传染病中的高位人群。结论:社区传染病应该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及时的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开展社区预防免疫接种,进行教育传播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

  • 标签: 社区传染病 特点 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7例艾滋病(AIDS)并PC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AIDS并PCP患者的典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以两侧肺门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展以及中、下肺野呈弥漫网格状影,部分病变可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呈“磨玻璃样”、“地图样”、“碎石路征”等改变,病变以间质炎症为主。少数患者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胸部DR及螺旋CT扫描是AIDS并PCP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以及其细微结构。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等为AIDS合并PCP的特征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1资料相关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1],其中肺腺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肺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也呈现多样。近期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诊治2例影像学表现为隐源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及肺泡微石症(pulmonaryalveolarmicrolithiasis,PAM)的肺部弥漫性疾病,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腺癌 影像学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泡微石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 影像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文所选 80 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为我院 2015 年 3 月— 2018 年 5 月所收治,对其胸部 CT 影像进行回顾分析,按照胸部 CT 对急性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 CT 评分( AE-IPF )进行计算,并探讨 AE-IPF 评分与疾病预后的相关。结果在 AE-IPF 评分方面,院内存活患者与院内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28d 存活患者相比, 28d 死亡患者的 AE-IPF 评分显著增加( P<0.05 )。与院内存活患者相比,院内死亡患者的 APACHEⅡ 评分显著降低( P<0.05 );与 28d 存活患者相比, 28d 死亡患者的 APACHEⅡ 评分显著降低( P<0.05 )。 Person 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 AE-IPF 评分和 APACHEⅡ 评分存在线性相关,表现为正态分布。结论单一的影像学特征并不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而采用 CT 影像评分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 28d 预后进行准确判断。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CT 影像评分 预后 评估价值
  • 简介:中医辨证论治中,呼吸系统疾病大都分为咳证或喘证,而咳证又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有慢支、肺炎等疾病,本文试从其CT表现统计分析病与证型关系,以了解其规律

  • 标签: 咳证 慢支 肺炎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高峰期采用 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宝山区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评分。结果共调查了 613 医院工作人员。其中焦虑自 评量表评分(41.02± 9.2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3.40±11.94)分,SAS 和 SDS 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 均< 0.05)。女性、 本科及以下学历、临床护理岗位、平时身体状态差等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充分了解医院医护人员心理情况,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干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医务人员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对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由我院接收的160例ICU病人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干预,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视频录像干预,比较两组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病人家属的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降低,数据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可显著减少ICU病人家属心理焦虑,改善睡眠质量,起到了安抚家属心理的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视频录像 ICU病人 心理安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肾积水与非结核梗阻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0年 1月— 2018年 12月接受腹部 CT增强扫描的结核肾积水患者 3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非结核梗阻肾积水患者 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扩张肾盏最大径线及肾盂的最大前后径,及两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面积和肾门水平的肾盂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肾盏最大径、最大面积及肾盂肾盏最大径与最大面积比值等影像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径的标准差高于对照组,患者最大面积的标准差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前后径的比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结核肾积水患者的肾盏扩张不均一更高,肾盏的扩张程度较肾盂扩张程度大,因而在进行 CT扫描时可通过测量比较肾盏扩张不均一程度与扩张肾盏最大径平均值、最大面积分别与肾盂最大前后径、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对结核肾积水进行影像学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 影像学
  •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
  • 简介:气肿膀胱炎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及膀胱腔内充斥气体,是膀胱急慢性炎症罕见的特殊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炎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82岁,已婚已育。患者半月前因少量阴道流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附件包块",本院门诊以"附件包块"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扪及平脐肿块。妇科检查:右附件可及肿块最大径约15cm,活动尚可,稍有压痛;左侧附件无异常。患者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卵巢BRENNER瘤 交界性 附件包块 医院就诊 阴道流血 体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