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配合在提高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阳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肺占位患者92例,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配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阳性

  • 标签: 护理配合 纤维支气管镜 活检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如何降低健康体检过程中假阳性的发生。方法:抽选2019年1月-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验的9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密封信封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对象体检前均为提前预约,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讲解,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详细讲解,对比两组假阳性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假阳性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过程中受检者若未重视体检注意事项,且对体检注意事项认知不够,则易引发假阳性事件的发生,而体检中心人员针对不同的受检人群详细讲解体检注意事项,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的发生

  • 标签: 健康体检 假阳性
  • 简介:【摘要】在体检中,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
  • 作者: 蔡红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8-16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 第24卷 第S2期
  • 机构: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安顺 561000
  • 简介:目的:探讨痰标本健康教育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检查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集痰标本前,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及对痰检的了解程度,对留痰量、留痰时间、留痰量、留痰次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集痰标本,对照组在痰标本采集后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痰涂片阳性。结果:实验组的涂片阳性42%, 高于对照组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肺结核;阳性;影响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肺结核痰涂阳性患者痰液的管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78 例结核痰涂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 3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及护理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无差异,P >0. 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于肺结核痰涂阳性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对痰液实施良好的管理,提升患者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肺结核 痰涂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 。方法: 选择2020年第四季度的23例肝衰竭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观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 结果: 共发生4例口腔霉菌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发生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20℅的目标值。结论 :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提高治愈

  • 标签: 肝衰竭 霉菌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病患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其病死、致残降低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择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44例,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17年5月,截止到2021年6月,采用抽签法平均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2例病人。实验组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病患病死以及致残几率、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致残与病死均较参照组低,P<0.05有比较意义。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相比显著较高,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大大降低病死和致残,值得在临床相关病例中使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路径 致残率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延续性护理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94例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护理的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PICC维护、不良反应发生,对比两组患者加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 延续性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探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1月我院产科接收的60例孕产妇作为,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产妇分成两个小组,包括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两组剖宫产、产程时长及护理质量、心率和S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是20.00%(6/30),高于研究组剖宫产0.00%(0/30)(P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产程时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分娩为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以及精神应急过程,而且与产妇态度意愿及情绪、产妇家属的态度意愿及情绪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初产妇对于分娩知识了解掌握度较差,对分娩疼痛感具有较严重恐惧感,导致剖宫产发生随着增高。本文研究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研究。

  • 标签: 产科护理 新模式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疾病特点,评价围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治疗的慢性泪囊炎疾病患者,总计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围术期分组护理,对照组(n=5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55)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患者依从、疾病知晓、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占比率与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泪囊炎 依从率 感染 疾病知晓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策对于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产生概率的效果。方法是选择我病区收治的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基本方式,在观察组中,主要是在基础护理之上,实施系统化护理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回血堵塞、护理满意度。结果是在观察组中,发生回血堵塞的概率是44.00%,显著比对照组(76.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浅静脉留置针 回血 堵塞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提高留置针使用率和无痛静脉穿刺的措施的应用价值,为后续输液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月份我院护理模式实施前的患儿视为对照组,将4、5、6、7月份患儿视为研究1组、2组、3组及研究4组,随着时间的跟进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对比两组患儿的留置针使用率和无痛静脉穿刺。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留置针使用率和无痛静脉穿刺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留置针使用率和无痛静脉穿刺情况为研究4组>研究3组>研究2组>研究1组,P<0.05。结论:护理措施以及护理责任化等方式可提高留置针使用率和无痛静脉穿刺,可在儿科的输液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 无痛静脉穿刺 责任化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后对复发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次在我院收入的泌尿系结石手术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68例,均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内入院。其中1/2患者术中接受了传统护理方法,纳入对照组;另外1/2患者术中接受了延续护理方法,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护理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后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后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泌尿系结石术后采取延续护理能够降低复发,护理效果较强,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延续护理 泌尿系结石 复发率 影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探析其对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总共筛选出92例肝胆外科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对半划分成两组,其中4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4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管理模式,对A组患者则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需对护理模式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管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及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情况来看,A组中大部分患者均对护理方案持满意态度,护理满意有大幅提升,总满意高达95.6%,而B组中的总满意仅为80.4%;从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来看,A组中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极少,而B组中相对较多,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的护理工作实行持续质量改进不仅能够促使护理质量大幅提升,而且还能够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肝胆外科 满意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细节管理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6月-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减少电极片发生改变皮肤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日-2019年12月31日安置心电监护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品管圈十大手法,对住院患者因电极片导致的皮肤损伤进行质量改进。结果:骨科使用电极片导致的皮肤损伤发生从5.19%降至2.48%。结论:通过品管圈的运用,可有效降低使用电极片引起皮肤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心电监护 电极片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会阴切开手术在产科中是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这是在第二产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产道出口、减少盆底阻力加速分娩的一种外科手术。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进一步减少分娩过程中对产妇身体造成的伤害,开始对降低会阴切开进行干预,包括无创助产技术、无痛分娩技术、导乐分娩技术以及第二产程坐式分娩等,并提出了有关降低我国会阴切开的建议。本文对目前降低产妇会阴切开干预方法的进展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产妇会阴切开率 干预方法 进展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供应室器械湿包的影响。方法:我院为降低供应室器械湿包,提升器械清洗质量,于2019年6月于供应室实施为期一年的品管圈活动。本文通过随机抽取品管圈活动施行1年内供应室1000包器械的清洗质量达标器械包和湿包,对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经临床比较后发现,品管圈活动施行后的器械清洗质量达标为93.40%、器械湿包为2.00%,相较于施行前的72.00%和8.00%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能够降低供应室器械湿包,对于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有助有医院感染的控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品管圈 供应室 器械湿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