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自发性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严重狭窄但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消失.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下肢动脉栓塞病史,经血液系统进步检查证实为蛋白C缺乏症.1例患者为粒细胞增多症,3例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另有1例患者有肺癌病史,考虑可能与肺癌相关的高凝状态有关.急性Q波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为1.85%(17/918).此类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男性为主,占88.2%(15/17),吸烟比例高达82.4%(14/17),其中吸烟患者中男性达92.9%(13/14),与非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Q波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54.4%±9.6%vs.45.8%±8.8%,P<0.01).另外,造影正常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而造影异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60/9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以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较多见,但大部分心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期间未见严重主要心血管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持续心房颤动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人群中总的发病率约为1~2%,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8%.而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引起的脑卒中是非心房颤动引起的5倍.目前,华法林是临床上用于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最常用药物.循证医学表明,华法林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栓塞脑卒中发生率达67%.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强化护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的前瞻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复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复时间为11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的转复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复效果不显著。

  • 标签: 维纳卡兰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 简介:目前世界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必须终生服药,因为没有治本的药能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和恢复胰岛健康,形成的规律是患者早衰旱逝,在中老年势必突发心梗或中风。我就是因为1990年患高血压而服药,担心像父辈祖辈患中风瘫痪或心梗,梦想能根治高血压,

  • 标签: 终生服药 动脉粥样硬化 中风瘫痪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 简介:许多男性朋友都或许有这样个疑问:个男性的睾酮水平总是随着年龄下降吗?如果我的睾丸激素低,需要治疗吗?显然所有男性睾丸激素都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但这并不定会导致健康问题。些药物或疾病也可以抑制睾酮。到了80岁,40%到50%的男性都会出现睾丸激素水平的"低"的情况。与睾酮水平下降相比,男性可能会注意到肌肉的减少和更多的身体脂肪,似乎是很容易就取代睾酮,但研究没有证明它能改善老人平均整体健康。

  • 标签: 男性更年期 睾酮水平 睾丸激素 健康问题 激素水平 整体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可靠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输尿管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 简介:8岁的英国小女孩Jasinine(茉莉)端坐在椅子里,怀里抱着她的双胞胎弟弟——刚刚诞生不久的Simon(西蒙),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 标签: 双胞胎 英国 姐弟 小女孩
  •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G-308A多态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的相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TNF-α基因G-308A多态与中国人EH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9月1日。由2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EH患者1203例和健康对照13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人群,基因型GA人群的EH发病风险高于基因型GG人群(OR=1.54,95%CI:1.23~1.92,P<0.001);基因型AA+GA人群的EH发病风险高于基因型GG人群(OR=1.59,95%CI:1.28~1.98,P<0.001);等位基因A人群的EH发病风险高于等位基因G人群(OR=1.58,95%CI:1.29~1.95,P<0.001)。结论中国人群TNF-α基因G-308A等位基因A与EH发病有关。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进步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国人群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据台湾媒体报道,英国20岁女子贝丝(BethGoodier)患有俗称“睡美人症”的军见疾病克莱恩莱文症候群(KIeine—LevinSyndrome),每天只有2小时是清醒的,其余时间都在睡觉,严重影响贝丝的生活。“睡美人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全球约有1000名患者,而且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患者错过了重要的成长阶段。

  • 标签: 少女 美国 媒体报道 不治之症 症候群 青春期
  • 简介:目的比较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持续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和安全.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选取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2例PAF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布利特组(33例)采用伊布利特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1mg,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0.01mg/kg.胺碘酮组(39例)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300mg,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5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的转复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转复率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x2=10.7330,10.6500,8.4538,5.1932,P<0.01或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的平均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t=7.9009,P<0.01);伊布利特QTc平均恢复时间短于胺碘酮(t=15.783,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0,P>0.05),但伊布利特组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胺碘酮组更短[(0.38±0.10)h比(16.75±8.39)h,t=11.195,P<0.01].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持续房颤的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快.

  • 标签: 心房颤动 持续性 伊布利特 胺碘酮 转复
  • 简介:据英国《镜报》报道,美国肯塔基州科尔宾浸会健康医院73岁的重病患者詹姆斯·沃森(JamesWathen)6周前陷入昏迷。不料,他在见到其心念的爱犬时,竟奇迹苏醒,场面令人感动。据悉,詹姆斯年事已高,并身患重疾,直无法说话和进食。他的病情在6周前迅速恶化,最后导致重度昏迷。然而,护士在他昏迷期间听到他直嗫嚅着自己心爱小狗的名字:布巴(Bubba)。

  • 标签: 休克患者 美国 重度昏迷 昏迷期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过敏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科接受诊治的80例过敏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77例患儿痊愈出院,3例患者好转出院,治愈率达96.25%,且住院期间未发生皮肤和消化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除了做好般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工作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患儿家长对饮食指导内容的依从更有助于提升病情痊愈率。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紫癜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腔隙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CT影像是腔隙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CT影像 诊断 特点
  • 简介:美法项研究结果指出,草莓奶昔中所特有的营养元素能有效帮助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提高记忆力。研究表明,欧米珈-3脂肪酸、尿苷、胆碱、维生素B和抗氧化剂都能够有效帮助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提高记忆力,而这些营养物质都能够在草莓奶昔这种大众喜爱的饮品中找到。研究人员称,每天早餐时饮用杯草莓奶昔,可以显著提高记忆力,这变化在老年痴呆症早期患者身上尤为显著。

  • 标签: 记忆力 草莓 早期老年痴呆症 营养元素 抗氧化剂 维生素B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半个月前突发抽搐”于2014年1月22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半个月前走路时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随后送入当地医院,行头部CT示右侧颞叶卵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影(图1),MRIT2像示右侧颞部卵圆形血管流空影并与颅内血管相连(图2),初步诊断为“颅内血管畸形”,为进步治疗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治疗 栓塞性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Glubran胶
  • 简介:眩晕在耳鼻喉科、神经科以及急诊室是很常见的病症,但是通常很难鉴别眩晕是外周还是中枢的。作了个回顾研究,这些患者都是经过神经科检查发现是外周前庭眩晕而到了其他科室,然后又被最后确诊为脑梗死。分析11例被误诊患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以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病灶。但均有眼震,2例患者伴有听力损害症状。平均延误诊断时间为(4.0±2.3)天,所以,严格的耳科学查体及神经科查体是必须的,因为,缺血性脑梗死在早期不易被头颅CT所识别,建议当眩晕治疗效果不佳时,头颅磁共振检查必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 标签: 周围性前庭病 脑梗死 水平头部运动试验 眼震 误诊
  • 简介:目的研究ApoB/A1比值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方法选取18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48~5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及1年后复查时检测TC、LDL、HDL、TG、LP(a)、LDL/HDL、ApoB、ApoA1、ApoB/A1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介入治疗所在冠脉病变的最小管腔内径、参考血管内径、管腔狭窄率、管腔病变长度和管腔病变内径.结果①1年后随访时支架内再狭窄组的ApoB/A1比值和ApoB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0.87±0.25)比(0.75±0.23),P〈0.01,(0.85±0.24)g/L比(0.77±0.24)g/L,P〈0.05)].②高水平ApoB/A1组(ApoB/A1>1)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67.7%)显著高于中等水平(1.0>ApoB/A1>0.7)及低水平(ApoB/A1〈0.7)ApoB/A1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其中中等水平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7%,低水平组的发生率为11.1%.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年随访时高水平ApoB/A1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风险比2.40,95%可信区间2.206~3.078).结论高水平ApoB/A1比值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APOB A1比值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他汀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4.1×3.5cm实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图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检验时溶血对其准确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纠正措施。方法将同血液样本分为两份,其中份血清标本没有溶血,另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对两个样本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对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以及溶血的变化数值进行分析。结果TP、AST、CK、CK-MB、HBDH以及LDH和K+检测值,溶血标本高于未发生溶血的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a+检测值未溶血的标本高于发生溶血的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导致的TP、AST、CK、CK-MB、HBDH、LDH、K+同血清Hb浓度具有正相关,Na+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溶血的影响,并且同血清中Hb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借助血清Hb浓度可以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纠正。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与纠正 措施
  • 简介:1研究背景1967年,Yasargil等首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1],以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arterybypass,EIAB)为代表的血运重建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曾风靡时。198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前瞻、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论--EIAB并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2]。短时间内,EIAB治疗脑缺血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但部分学者始终未放弃对此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由于精确定量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方法的出现,对1985年的临床试验结论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不断,北美国家和日本已经开始了多中心前瞻研究工作[3-4]。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随机对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