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acid)问世以来,喹诺酮类药物研制非常迅速,在萘啶酸的基础上合成了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生产不需使用粮食、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特点。临床应用迅速普及,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进行了分类,以方便临床选药,对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指征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用药指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研制 交叉耐药性
  • 简介: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及直径大于3cm的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研究果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的内槽中.内镜插入消化道到达拟摘除的息肉部位.将吸引套的顶端对准选下的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内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道息肉37人。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息肉 电凝切除 吸引 摘除 基底部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改良MTT进行了化疗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病例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其各自的耐药谱。结论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 标签: 胃肠癌 MTT法 体外化疗 体外药敏试验 药物敏感性 化疗药物
  • 简介:中医肿瘤发病学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证的关系,认为“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噎膈乃“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忧患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内伤七情,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

  • 标签: 抗肿瘤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肝气 历代医家 噎膈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脾清热活血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相关炎症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造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NF-κB炎症通路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胃萎清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的表达,对炎症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模型组IK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IKK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当,提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阻断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胃萎清高剂量组可下调p5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胃萎清能使NF-κB炎症通路的致炎因子TNF-α、IKK、p50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起到控制CAG的发展。

  • 标签: 健脾清热活血法 萎缩性胃炎 胃萎清 炎症通路因子 NF-ΚB
  • 简介:目的:胃镜检查前比较胶体金、酶联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自贡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例数200份,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份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使用酶联免疫检测)、对照组一组(使用胶体金检测),对比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10.00%与对照组阳性率9.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特异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酶联免疫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均具有显著效果,酶联免疫适用于献血后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而胶体金适用于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其敏感度需要提高,值得在采供血工作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胶体金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根因分析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根因分析(RCA)。两组均连续护理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前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RCA的应用从根本上减轻了AP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急性胰腺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清除抗原和终止免疫反应的过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IC激活补体并沉积于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它血管外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抗原抗体结合形成IC并激活补体时,C1、C2、C4依次活化,C42将C3裂解成为C3a、C3b,I因子再将C3b裂解为C3c、C3f、

  • 标签: 免疫复合物 ELISA 检测法 慢性乙型肝炎 肝病患者 阳性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TTVDNA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PCR扩增分别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DNA探针.应用两型探针对45例肝组织标本进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巢氏PCR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清TTVDNA阳性患者的肝组织TTVDNA均为阳性(100%).14例血清TTVDNA阴性的患者肝组织中TTVDNA阳性者7例(50%).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组织中TTVDNA散在分布在汇管区周围的肝细胞核内,肝癌患者TTVDNA则集中分布在肝癌细胞核内及癌组织周围的肝细胞核内.结论慢性肝病与肝癌患者肝组织中TTVDNA的感染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双探针原位杂交法 检测 慢性肝病 肝细胞癌 肝组织 TTV
  • 简介:比较两种国产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试剂的检测效能。方法选择经抗病毒治疗且HBVDNA载量在﹤1×10^4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6份,采用两种国产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HBVDNA,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再检测,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两种试剂的差异。结果在36例临床血清中,14份经科华试剂检测的结果为﹤500IU/ml,而圣湘试剂检测的结果仍﹥1.00×10^3IU/ml;对其中获得检测数据的31份标本进行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一致性较好(r=0.817,P﹤0.05);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0);对强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定量检测显示,两种试剂检测水平的平均值与理论水平的线性相关性较好(湖南圣湘r=0.999,上海科华r=0.992),但圣湘所有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在±0.3logIU/ml之内,而科华有两次检测的相对偏差超出了±0.3logIU/ml范围,提示圣湘试剂检测结果更稳定,使用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法的检测结果较煮沸更加准确。结论以纳米磁珠为提取核酸方法不仅具有更广的线性范围,同时可显著提高国产HBVDNA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 国产检测试剂盒 效能
  • 简介:1985年Cetus公司的Mullis发明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在短时间内在试管中获得数百万特异DNA序列的拷贝,从而很容易地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鉴定以及其它操作。这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研究领域。PCR的定量实质是核酸的体外扩增,当人们利用技术扩增出大量的特异DNA序列后,还必须对这些PCR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特别是临床检验中,定量分析PCR产物可以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等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另外,在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中,经常利用RT-PCR定量检测某一特定的转录mRNA,因此,建立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PCR产物定量检测是目前PCR及其相关技术研究的特点,电是定量PCR技术的基础。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RT-PCR定量检测 PCR产物 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研究 定量PCR技术 DNA序列
  •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于2003年10月10-14日在安徽省桐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消化病学分会名誉主委萧树东教授、绝大部分顾问和常委、H.pylori学组和H.pylori科研协作组全体成员,以及各省市消化分会主委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 流调工作会议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FQ-PCR)检测208例疑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RNA,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抗-HCV.结果208例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1.3%.HCVRNA平均载量为4.63×105Copies/ml.结论FQ-PCR检测HCVRNA是判定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价值.HCVRNA与抗-HCV具有高度正相关.HCVRNA较抗-HCV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HCV RNA 血清 核酸定量 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目前至少可以将其划分为3~6个基因型。HCV分型对于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干扰素治疗效果判定及预后的预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用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为PCR,因其较复杂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费用贵、

  • 标签: 肝炎血清学 丙型肝炎 血清分型 肝炎病毒 分型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探讨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DNA定量检测 血清HBV 临床意义 DNA水平 慢性肝炎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内镜治疗的临床科研现状。方法逐期逐页手工检索《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84~2002年)及《中国内镜杂志》(1996~2002年)中发表的临床对照实验,按cochrane协作网RCF、CCT资料库中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结果《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卷8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96篇,其中RCTs85篇(7.17%),CCTs4篇(0.34%)。《中国内镜杂志》7卷3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22篇,其中RCTs51篇(4.54%),CCTs6篇(0.53%)。结论我国临床内镜治疗的防治性研究RCTs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 标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临床治疗性文章 质量评价 经验医学 循证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检测了104例患者五种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4例均为1995年住院、排除慢性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中毒的患者。其中男89例,女15例。年龄5月~71岁,平均38.9±12.5岁。诊断参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二、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检测了五种肝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重叠感染 病原学分析 肝炎病毒 血清学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