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FTO基因与2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与其他基因发挥协同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使得FTO(fatmassandobesityassociated)基因成为第一个普通人群肥胖候选基因,其在下丘脑核丰富表达,参与能量平衡的控制。P-TO基因是2糖尿病的易感基因,FTO基因变异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

  • 标签: FTO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型糖尿病 肥胖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体重指数
  • 简介:选择486例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糖尿病肾科住院治疗的2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比分子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ERN)、24h尿白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BUN、SCr、SUA、HbA1c较非护理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2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护理
  • 简介:将收治入院的2糖尿病肾病患者共4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诺和龙20例),对照组(诺和锐3020例),疗程3个月,评价及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并记录服药期间的副作用。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FBG、2hPBG、及HbA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结论诺和龙与诺和锐30治疗2糖尿病肾病患者时都能取得良好效果,诺和龙低血糖现象发生较少,相对较安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诺和龙 诺和锐30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检测180例2糖尿病患者及160例健康对照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结果糖尿病组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只有TC、LDL—C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考虑此结果与常见的糖尿病患者血脂特点TG高与HDL低不同的原因为:糖尿病不同的血糖异常阶段、年龄、肥胖、饮酒、应用雌激素、糖尿病、肾病等有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脂异常,常见的是混合性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在治疗时要注意血脂的达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脂
  • 简介:2012年3月30日,在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赛诺菲联合举行的l糖尿病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和周智广教授与媒体齐聚一堂,共同探讨1糖尿病在中国的现状,并积极呼吁减少1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1型糖尿病 经济负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患者 专家 主任委员
  • 简介: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将76例T: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A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B组),采用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治疗结束时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A组三餐后血糖水平低于B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和锐30控制餐后血糖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诺和锐30 2型糖尿病
  • 简介:研究表明2糖尿病在早期就出现了动脉硬化的表现。目前关于颈动脉病变的研究文献较多,而对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相关文献及研究极少,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大动脉及外周动脉,本文拟就2糖尿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做相关综述。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颈动脉病变 2型糖尿病 患者 病变检出率 动脉硬化
  • 简介: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一直被认为是1糖尿病的特征,但近年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合并酮症倾向的2糖尿病。我科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45例合并酮症倾向的初发2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 临床观察 初发 1型糖尿病 2009年
  • 简介:64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按照《中国2糖尿病防治指南》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糖尿病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试验组采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糖尿病教育,分别评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看图对话工具对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传统教育方式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看图对话工具 2型糖尿病 教育
  • 简介:糖尿病(DM)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利拉鲁肽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GLP-1类似物,与天然GLP-1有97%的同源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持续有效地控制2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针对糖尿病根本进行治疗,

  • 标签: 利拉鲁肽 肥胖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选取50例2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其变化及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cy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结论2糖尿病患者随着血糖控制,血清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 血糖控制
  • 简介:随机将180例2糖尿患者分为诺和锐30注射组(120例)、诺和灵30R注射组(60例),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2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FPG、PPG、晚餐前血糖、HbA1c控制均优于诺和灵30R组,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明显降低。结论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更有效,未增加低血糖风险。

  • 标签: 2型糖尿病 诺和锐30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提取4J4例2糖尿病、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糖耐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时实荧光定量(染料法)PCR方法检测miR-9、miR-124和PPARo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初发2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伴随miR-9表达上调123.65%(P=0.000);miR-124表达上调49.51%(P=0.005);PPARamRNA表达下调42.08%(P=0.029)。结论初发2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显著性升高,伴随外周血miR-9和miR-124高表达而PPARot低表达。

  • 标签: 2型糖尿病 PPARΑ MIR-9 miR-124
  • 简介:患者,男,53岁,因头痛3年余,多饮多尿半年,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9年11月入院。每日尿量达4000—5000ml,尿蛋白(-),尿糖阴性,比重1.005,尿渗透压210moSm/L,体检:体温36.6℃,血压130/85mmHg,神志清

  • 标签: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文献复习 颅咽管瘤 囊肿型 术后 2009年
  • 简介:60例初诊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赖脯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B组通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治疗14d。结果经治疗后,2组个时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较B组治疗费用低,易于灵活操作。结论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比较,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是强化治疗初诊2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理想﹑经济的方案。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