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榆林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榆林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500例T2DM住院患者,男262例,女238例,进行汉密度抑郁量表评定。采集BMI、病程、文化程度等,计算抑郁的患病率,筛选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500例2型糖尿病患抑郁者1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14例。2型糖尿病抑郁的患病率为36.8%。进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性别、病程。结论性别、病程是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抑郁 患病率
  • 简介:选择60岁以上T2DM患者20例,进行健康教育,坚持饮食控制、运动、按时服药等,7~12月后回访患者。结果治疗依从性提高至95%,无一例患者发生酮症。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 2型糖尿病(T2DM) 酮症
  • 简介:选取急诊PCI治疗的心梗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剂量为40mg/d,观察组80mg/d。结果观察组相邻NN之差〉50ms的个数在总窦性心搏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梗急诊PCI治疗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 心率变异性
  • 简介: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低糖对照组(N)、高糖组(H)、高糖+GSH(1mmol/L)组、高糖+GSH(5mmol/L)组及高糖+GSH(10mmol/L)组五组。培养24h、48h及72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糖组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浓度的GSH均可增加SOD活力(P〈0.05),并减少MDA含量(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而GSH可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高糖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活性氧
  • 简介:细胞膜转运机理和细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对葡萄糖的细胞膜转运作用及2型糖尿病的eATP检测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的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素及其它激素的分泌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和细胞功能缺陷的原因。结果:血浆eATP不足导致细胞膜转运障碍而致多机体细胞功能缺陷,多激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结论:细胞膜转运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内在原因。化学物质使用,饮用水加氯消毒,各种抑菌剂、防腐剂、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外在原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细胞膜转运 eATP细胞功能
  • 简介:80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口服糖适平30~60mg/次,3次/天,共26周。结果:TPG、2hPG、HbA1c均降低(均P〈0.01),FTI略降低,HOMA—B升高(P〈0.01),HOMA—IR下降(P〈0.01)。结论:糖适平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糖适平 胰岛Β细胞
  • 简介:分析两例胰岛细胞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的医疗现象。结果两例胰岛细胞移植后,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稳定,按国际标准均属有效。结论经肝动脉植入猪胰岛细胞治疗1型DM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胰岛 DM 胰岛素依赖性 异种移植
  • 简介: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山茱萸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RT-PCR法检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c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组织podocinmRNA含量显著升高,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程度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山茱萸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肾脏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podocinreal-timePCR
  • 简介:选择初发T2DM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分别治疗半年,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及HOMA—β、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有统计意义。结论: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OADs) 胰岛功能
  • 简介: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5μg/mL,10μg/ml和20μg/mL三种浓度的异丙酚1μL,采用ATP—Lite法测定三组48小时后对应的活细胞数,每组重复试验9次,结果取平均值。计算HepG2细胞抑制率:HepG2细胞抑制率(%)=(异丙酚组活细胞数/4×10^4)×100%;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作用。结果随异丙酚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并且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计量亦逐渐降低。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HepG2细胞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Β-CATENIN Tcf-4
  • 简介: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灵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2hPBG和FB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OMA-B、Fins明显低于观察组,HOMA-IR、HbA1c和FPG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对老年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及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OMA-IR、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其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格列汀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
  • 简介:观察45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前后C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C肽水平较前好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