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特异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jaw-derived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iliac-derivedBMMSCs,h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与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来源的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w异位牙周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JBMMSCs的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IBMMSCs和h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的PDLSCs的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的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的间充质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

  • 标签: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
  • 简介: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特异免疫机制尤为重要。特异免疫主要是指基底角质细胞表达相关抗原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抗原特异角质细胞,并在过程中释放相应的细胞因子引起黏膜的损伤。本文综述了口腔扁平苔藓与特异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展示其研究现状和前景。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特异性抗原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协同刺激通路
  • 简介:Gas6(GrowthArrest-Specificgene6)也称之为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由生长停滞特异基因编码而成,属于生长停滞特异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作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一种生长促进因子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肿瘤的迁徙、侵袭等都有关系,本文对Gas6在肿瘤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GAS6 肿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对近40年来龋病研究中的致病菌的致病特异问题作了扼要的回顾,目的在于阐述利用变异链球菌作为抗原来引发机体的抗龋力的效用是否满意。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认为,免疫学防龋的前景是应该深入思考的。作者对在我国开展龋病预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龋病预防 免疫学 特异性 致病菌 抗龋力
  • 简介:趋化因子是一类能诱导免疫细胞向特定组织部位浸润和集聚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上皮细胞是分泌趋化因子的主要细胞之一。与上皮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口腔黏膜疾病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促使某些口腔慢性炎性疾病向鳞癌转变。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 口腔黏膜疾病
  • 简介: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中。由于直接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一定困难,人们便试图寻找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同一牙齿的牙髓和牙囊组织,并探讨这两种细胞在表型特征、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不同。结果显示,这两种细胞都表现出相同的克隆形成能力,

  • 标签: 免疫调节特性 牙髓干细胞 受体激动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OLL 牙囊
  • 简介: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成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BMSCs,将原代细胞分为4组,分别应用普通培养基(CM)、成骨诱导培养基(OM)、骨形成蛋白-2(BMP-2)和OM+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应用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和钙结节染色(VonKossa法)检测成骨分化程度,RT-PCR检测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M可诱导BMSCs成骨分化,表现出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基质矿化能力。BMP-2可提高OM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OM在早期即可诱导BMP-RⅠA和BMP-RⅡ的表达,而BMP-2诱导BMP-R较迟。结论:BMP-2可提高OM诱导BM-SCs分化成骨的能力,BMP-R在BMSCs分化成骨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 BMP-2 骨形成蛋白受体 骨髓间充质细胞 骨形成 BMP信号
  • 简介:目的:研究HSP70多肽(HSP70peptidecomplexes,HSP70-PC)对人脾细胞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舌癌Tca8113细胞在43℃条件下加热30min,恢复12h后,用亲和层析方法提纯HSP70多肽,并用Westem印迹鉴定;将提纯的HSP70多肽体外刺激人脾淋巴细胞扩增、活化,然后用M1Tr法测定其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电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培养上清舌癌rrca8113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g湿重的肿瘤细胞可提取纯化HSfr70蛋白85μg,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证实为HSP70抗原肽复合物;提取舌癌Tca8113细胞的HSP70-PC与体外免疫扩增的人脾淋巴细胞形成致敏CTL,当致敏CTL与Tca8113细胞效靶比为100:1和50:1时,致敏CTL的杀伤率分别为(77.4±2.9场和f78.9±1.9)%,2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HSP70诱导的CTL对Tca8113的杀伤率与非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攻击的舌癌Tca8113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Tca8113细胞来源的HSfy70多肽具有较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人脾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并能介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CTL 免疫治疗
  • 简介:T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整个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其执行免疫功能的基础,但是在常规培养条件下,T淋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传代培养及转染都非常困难,所以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活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刺激物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而其活化的早中晚期细胞表面会表达不同的活化分子,标志着T细胞活化成功。本文就近年来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及体外活化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T淋巴细胞 表面活化分子 共刺激信号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年1-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存档石蜡包埋组织蜡块103例及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EGFR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7%和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31.1%和0;OSCC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EGFR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O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
  • 简介:目的:探究多巴胺与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对成骨细胞MC3T3-E1初期粘附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多巴胺改性、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改性的玻片和空白玻片上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MC3T3-E1细胞早期粘附形态。结果:MC3T3-E1细胞在三组玻片上培养1、3、7d的增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空白玻片组,MC3T3-E1细胞在多巴胺以及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组上铺展、粘附形态更好。结论:多巴胺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同样是理想的促粘附手段。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是良好的表面改性手段。

  • 标签: 多巴胺 Ⅰ型胶原 成骨细胞 粘附 增殖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检测川陈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川陈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川陈皮素能促进MC3T3-E1的细胞增殖,刺激细胞ALP活性升高,上调BMP-2、COL-I、OCN、Runx2的基因表达,BMP-2信号阻断剂(Noggin)能抑制成骨分化基因表达。结论:川陈皮素可促进MC3T3-E1成骨分化及成骨基因表达,BMP-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 标签: 川陈皮素 成骨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Dlx2(distal-lesshomeobox2)基因过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Dlx2过表达的反转录病毒载体,测序验证。体外病毒转染MC3T3-E1后,以嘌呤霉素行抗性筛选稳定细胞株,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中Dlx2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Dlx2过表达对部分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Msx2)表达的影响。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Dlx2过表达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Dlx2过表达的反转录病毒载体,测序正确。体外转染后筛选出Dlx2稳定高表达细胞株MC3T3-E1-Dlx2,其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成骨诱导过程中,MC3T3-E1-Dlx2细胞ALP值在第4、7、14d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茜素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染色深。Dlx2过表达在成骨诱导早期能显著促进ALP和Msx2的表达(P〈0.05),晚期则上调OCN表达(P〈0.05),而Runx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lx2过表达上调ALP、OCN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 标签: Dlx2基因 成骨分化 MC3T3-E1细胞系 同源盒基因
  • 简介:目的:建立SD大鼠舌黏膜鳞癌细胞系(sprague-dawleyrattonguemucosasquamouscellcarcinomacellline,Rca-T),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口腔癌的基础研究提供大鼠来源的恶性细胞系及荷瘤动物模型。方法:将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发的SD大鼠舌黏膜鳞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并用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动物实验观察细胞裸鼠皮下成瘤率。结果:成功获取大鼠舌黏膜鳞癌单克隆细胞系,细胞呈梭形,群体倍增时间为23.35h,平板克隆形成率为63.06%,CK、Vimentin和N-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细胞系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为100%(6/6)。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舌黏膜鳞癌单克隆细胞系Rca-T,可作为研究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细胞模型。

  • 标签: 鳞癌 舌黏膜 克隆细胞 生物学特性 大鼠
  • 简介:目的:构建人舌鳞状细胞癌/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体外共培养的实验模型,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emaphorin3A(Sema3A)及其受体Neuropilin-1(NRP-1)在肿瘤排斥神经的现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鉴定Sema3A在人舌鳞状细胞细胞系SCC25中的表达以及NRP-1在大鼠DRG神经元中的表达,建立人舌鳞状细胞癌/大鼠DRG体外共培养的实验模型,针对NRP-1靶点进行特异拮抗,观察SCC25排斥DRG轴突生长的程度变化。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ema3A在SCC25中表达,而NRP-1在大鼠DRG神经元中也呈阳性表达;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DRG组织块中NRP-1被特异拮抗后,SCC25对DRG轴突的排斥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Sema3A及其受体NRP-1在SCC25排斥大鼠DRG轴突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Semaphorin-3A 背根神经节 NEUROPILIN-1 共培养
  • 简介: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亚洲和拉丁美洲,而西方国家发生率很低,该文旨在研究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生的关系。2000—2005年间,日本5所、韩国和中国各1所大学医院参与此项研究,试验组88例。对照组305例。对年龄、性别和国家因素调整后。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比值比(OR值)为:农场主4.15,农民2.81,杀虫剂使用者4.01,垃圾焚烧场附近居民11.65,先前饮酒者2.95,当前吸烟者0.49。工作期间对杀虫剂采取戴手套、口罩、顺风喷洒防护措施的农民OR值分别为3.30、1.18、2.20,远低于未采取防护措施者。结论:杀虫剂和化学溶剂是鼻NK/T细胞淋巴瘤的病因,生活方式及环境是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鼻NK/T细胞淋巴瘤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病例对照研究 鼻NK/T细胞淋巴瘤 东亚
  • 简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的常见疾病.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描述的,2005年WHO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由于它具有侵袭性和浸润性生长及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且常合并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此,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发病机制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相继报道了一系列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的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 生物学行为 因子 特异
  • 简介: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为止,关于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谷氨酸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之一,是初级痛觉传入的主要神经递质。它能够与谷氨酸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参与疼痛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疼痛 谷氨酸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 简介:目的鉴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异源二聚体较BMP同源二聚体有更高效的诱导成骨作用,比较研究纯化的重组人BMP2/7(rhBMP2/7)异源二聚体与rhBMP2和/或rhBMP7同源二聚体在诱导细胞成骨分化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的3种rhBMPs作用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比较研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Ⅰα1,Coll)以及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corebindingfactorαl,Cbfαl)的表达变化.结果RhBMP2/7异源二聚体上调细胞ALP活性的浓度效应呈钟形曲线;其诱导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呈类似的钟形曲线;而相应的同源二聚体则呈现浓度依赖效应递增曲线.此外,rhBMP2/7异源二聚体与rhBMPs同源二聚体相比,诱导的Runx2的基因表达变化不同于ALP、OCN或Coll基因表达,提示后3种基因的表达并不完全依赖于Runx2基因的表达转录.结论RhBMP2/7异源二聚体在诱导细胞成骨分化基因表达上仅在早期以及较低浓度范围内与相应rhBMPs同源二聚体有显著性差异;基因表达转录后,成骨相关蛋白的合成、修饰及活化程度不同更可能是造成rhBMP2/7异源二聚体与相应同源二聚体生物学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同源二聚体 成骨分化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cells,HPLFs)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cells,OBs)细胞数量和碱磷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人OBs与HPLFs共培养系统,通过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测法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成骨细胞细胞数量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结果:3d和5d时,共培养组OBs细胞计数分别为4.5×10。及8.5×1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分别与对照组OBs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nswell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相比,在3d时,两组OBsAL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5d及7d时差异尤其显著(p〈0.01),transwell共培养组OBsALP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人HPLFs能增加OBs的细胞数量,但抑制OBsALP活性。

  • 标签: 成骨细胞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碱性磷酸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