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联合神经源特异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计算CEA、NSE及CEA联合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CE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0.2%: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79.7%;CEA联合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和95.4%,均高于CEA或NSE单独诊断结果。结论CEA联合NSE对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小细胞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胚抗原 神经源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60例的血清PSA,其中前列腺癌4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98例,不合并前列腺疾病的其他肿瘤28例,正常男性90例。结果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列腺癌的阳性符合率为95.4%,特异度为84.2%。结论PSA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 正常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人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筛选胃癌血管特异短肽GEBP11(CTKNSYLMC)的结合受体.方法: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共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HUVECs)CD31和KDR的表达进行检测;化学合成生物素标记的GEBP11,应用免疫沉淀、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与GEBP11结合的蛋白质;采用Western-blot检测,确定并获取特异蛋白条带;利用液相色谱一二级质谱(LC-MS/MS)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条带蛋白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co-HUVECs表达CD31,KDR表达增加.通过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分析,发现一条与GEBP11特异结合的条带,其分子量约为12KD.经LC-MS/M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候选蛋白ATP7B.结论:经鉴定co-HUVECs表达内皮细胞标志性分子且KDR表达上调;利用免疫沉淀-质谱法筛选获得了GEBP11受体的候选蛋白,为研究GEBP11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GEBP11 免疫沉淀 LC-MS/MS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Bcl-XLshRNA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两个靶向Bcl-XL的shRNA质粒载体XL1、XL2和阴性对照质粒Neg,并将其转入人结肠癌Lovo细胞,分组种植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后观察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第8周裸鼠处死,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XL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第8周XL1、XL2实验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缩小(P<0.05),抑制率约5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L1、XL2组移植瘤的Bcl-XL表达均有显著下调,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Bcl-XLshRNA能够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能机制为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RNA干扰 结肠癌 BCL-XL 移植瘤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青岛市肿瘤医院2001年10月至2012年3月290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3340例良性肿瘤患者行TSGF检测的阳性率。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为76.2%,其中胰腺癌阳性率最高,为92.0%。良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仅为1.1%,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患者。结论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阳性率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妇女型别特异HPV持续感染的情况及转归。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和病房自愿接受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维吾尔族妇女为筛选对象,利用HC-ⅡHPVDNA检查和凯普HPV导流杂交分型技术确定HPV感染和型别,对筛查结果为HPV感染慢性宫颈炎的妇女,通过问卷调查和36个月的随访,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持续感染影响因素。结果:HPV型别特异持续感染率在12、24、36个月的复查时分别为25.5%(65/255),15.7%(40/255),11.0%(28/255);在随访12个月时HPV>1000段相对于病毒载量1≤HPV≤100妇女型别特异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2.40倍(95%CI:1.11~5.15);随访24个月、36个月,发现单一型别比多重感染更容易发现型别特异HPV持续感染(OR:3.07,95%CI:1.23~7.68;OR:4.31,95%CI:1.10~16.90);随访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发现HPV16阳性比非HPV16型发生型别特异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OR:4.81,95%CI:2.63~8.18;OR:2.73,95%CI:1.08~6.88;OR:4.69,95%CI:1.10~19.97)。结论:HPV16阳性、极高病毒载量、单一感染是维吾尔族妇女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该人群的随访检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泛素特异蛋白酶9X(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3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组织中USP9X的表达情况,分析USP9X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为44.2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USP9X强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5.84,P=0.012;HR=2.24,P=0.028).结论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USP9X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USP9X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供受体的不同T细胞比例对GVH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受体SD大鼠接受TBI+CTX预处理,分别按1∶1、2∶1、4∶1的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回输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观察受体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按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为1∶1和2∶1移植时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与4:1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移植时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比例为1∶1和2∶1时GVHD程度较轻,而4∶1时GVHD明显加重.

  • 标签: GVHD 受体 T细胞 移植物 生存期 临床
  • 简介:背景γδT细胞与免疫调节进程相关。然而,γδT细胞在胃癌病程中的特点目前尚无考据。本研究评价了胃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产生情况。方法研究入组了48例患者,另设置49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γδT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

  • 标签: ΓΔT细胞 胃癌患者 外周血 细胞水平 淋巴细胞亚群 健康受试者
  • 简介: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监视、防御、调控功能的重要系统,其中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目前,各种肿瘤免疫疗法相继应用于临床,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时代。本文将对目前正在进行的T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T淋巴细胞过继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9岁.因左鼻塞1年伴双颈肿块1月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未经处理.1月前双颈出现无痛性肿块而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鼻咽部 T细胞 盲肠 B细胞 恶性淋巴瘤 化疗
  • 简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型的多形T细胞淋巴瘤,小、中、大细胞型,REAL分型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型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瘤分型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associatedTcelllymphoma,EATCL)是1985年Isaacson首先提出的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2002年WHO新分类对T细胞和NK细胞的淋巴组织肿瘤称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Tcelllymphoma,ETTCL)。本病罕见,极易误诊,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1年生存率不足30%,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ETTCL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淋巴瘤 小肠 T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选用高表达MIP-1α的人CIK细胞作为模式细胞对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细胞转染技术,同时进行跨内皮迁移和抗体封闭实验,集中探讨HBMEC膜受体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CIK细胞穿过HBMEC单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CIK细胞与HBMEC单层单独孵育过程中,引起HBMEC膜受体CCR5表达变化;HBMEC膜受体CCR5的高表达使Jurkat细胞穿过HBMEC单层能力增强。结论:HBMEC膜受体CCR5参与了CIK细胞穿过HBMEC单层过程。

  • 标签: 趋化因子受体5 人CIK细胞系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趋化因子系统和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CIM+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以下简称Treg细胞)在体内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在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聚集和维持,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为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趋化因子。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趋化因子及受体(特别是趋化因子受体5)与Treg细胞关系的研究讲行综沭。

  • 标签: 肿瘤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逃逸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两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分析二者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CS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0%(28/40),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无表达。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3+T细胞数量较少,为8.70±2.25,40例CSCC中为21.87±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ivin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的数量均与CSCC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r=0.015,P=0.926)。结论Livi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CSCC恶性程度、评价预后的指标。CD3+T细胞亦可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细胞免疫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LIVIN CD3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检测γδ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ζ链相关蛋白-70(ζ-chainassociatedprotein70,ZAP.70)。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PBMC,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刺激PBM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细胞和丫6T细胞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Mtb-Ag活化俩T细胞增殖培养,10d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获取高纯度的γδT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γδ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果总T细胞和γδT细胞均在活化刺激24h时表达CD69分子达高峰,但总T细胞仅为16%,γδT细胞可达75.2%;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检测到Y6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论Mtb-Ag可特异激活俩T细胞,用Mtb-Ag刺激γδT细胞活化增殖培养,可获得大量的γδT细胞;成功地检测到细胞内ZAP-70分子,这为Y6T细胞内其它分子的检测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也为进一步检测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过程中ZAP-70分子的激活及作用奠定基础。

  • 标签: Mtb-Ag ΓΔT细胞 ZAP-70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增殖细胞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99例子宫内膜诊刮样本组织标记。结果14例呈分泌反应、15例萎缩、24例增生、8例不典型增生、38例子宫内膜原发癌(I型25例,II型13例)腺上皮ki-67表达率分别为0%、33.3%、83.3%,75.0%、57.9%(I型44.0%,II型84.6%)。结论ki-67与子宫内膜增殖有关,分泌反应缺失表达;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类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宫颈癌
  • 简介:目的:了解促红细胞生成受体(EpoR)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卵巢癌组织、2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3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EpoR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EpoR在恶性及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的32%(P〈0.05)。在卵巢癌中EpoR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卵巢癌强阳性表达率73%,明显高于Ⅰ~Ⅱ期的56%(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但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强阳性表达率7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的58%。结论:EpoR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免疫组化 卵巢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