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86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PFNA治疗37例,DHS治疗49例,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8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5个月。PFNA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较DHS少,术后髋关节功能PFNA优于DHS。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捷、微创、出血少及固定牢固等优点,同时可以克服DHS抗扭转性能差且股骨矩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PFNA DHS 不稳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L4~5)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a)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各实验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在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小关节切除1/2以上的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a)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节段的前屈、后伸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b)当腰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对腰椎节段侧弯运动有显著性影响,尤其以向对侧侧屈为甚;c)当一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后,由于失去了小关节和关节囊的限制,导致腰椎活动节段轴向旋转范围增加显著。

  • 标签: 小关节切除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 简介:目的验证新型寰椎椎弓根螺钉离体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C0~3图像信息,应用Hypermesh12.0等图像处理软件构建C0~3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置入新型寰椎椎弓根螺钉并枢椎椎弓根螺钉或传统寰椎椎弓根螺钉并枢椎椎弓根螺钉建立2种内固定模型,观察其前屈、后伸、侧曲、扭转等加载条件下C0/C1、C1/C2、C2/C3的活动度及内固定的应力分布,比较2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置入新型螺钉后C1/C2扭转活动度比传统螺钉减少20.3318%,其他加载条件下活动度基本等同。在侧曲与扭转状态下,新型螺钉最大应力均小于传统螺钉,在前屈、后伸时最大应力相当。结论新型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传统螺钉相当,在对抗扭转活动方面优于传统螺钉;新型螺钉使应力更加合理分散,最大应力减小,有助于降低内固定失效风险。

  • 标签: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行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X线片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与健侧对比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D级。试验组评分为(97.5±3.2)分,对照组为(86.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腓骨近端切除后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止点,操作简单,可恢复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腓骨近端切除 膝关节稳定性 韧带止点重建
  • 简介: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得出A医师重复测量的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和95%CI,得出A医师与B医师间重复测量的ICC和95%CI。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值为:屈伸123.0°±8.3°,侧屈86.3°±8.9°,旋转135.1°±8.3°。观察者内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2),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4);观察者间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0),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1)。结论本实验证实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信度和观察者间信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稳定精确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适合临床和科研使用。

  • 标签: 颈椎 头部运动 活动范围 关节 可重复性 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和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早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成年比格犬32只平均分为4组:普通螺钉对照组(对照组)、HA涂层螺钉组(HA组)、钛涂层螺钉组(钛组)、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复合组)。每组4只用该组相应螺钉固定于C2~7作为无应力螺钉测试组(无应力组),共测试32枚螺钉,其中16枚螺钉作旋出扭矩测试,16枚螺钉作拔出力测试。记录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每组另4只作C4/C5椎间融合后采用该组螺钉+钛板固定于C4,5椎体上作为应力螺钉测试组(应力组)。每组16枚螺钉作抗拔出力测试。记录螺钉的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结果在应力及非应力条件下,各组螺钉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断裂能量比较,HA组〉复合组〉钛组〉对照组。结论螺钉表面涂层能提高螺钉-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力。HA涂层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钛涂层+HA复合涂层其次,提示HA的生物活性在置入早期可能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钉 生物力学 动物 实验
  • 简介:高位胸椎(T1~4)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较为棘手.尤其病变累及T2~5,手术要同时显露T1~6,且在置放内固定器时更为困难.我们将一例高位胸椎腺癌转移多节段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中的体会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 标签: 高位 椎体 脊柱稳定性 多节段 切除 胸椎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岁(16~86岁).骨折分类:Colles′骨折36例;Barton骨折10例;Smith骨折4例.手术方法C臂X线透视下手法整复满意后,由桡侧向尺侧作经皮3~4根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63例,5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9个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3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占92%.结论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损伤小,缓解疼痛好,康复锻炼早,功能恢复满意的手术,且合并症少,医疗费用低,毋须住院.也是一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克氏针 内固定 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测试寰枢椎不稳Brooks法钛缆内固定术中不同操作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WD-5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同操作方式Brooks法固定后的各钛缆组A组、B组、C组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的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的大小。结果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固定强度最高,应变、载荷位移最小,间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的强度高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的强度(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的固定效果最好。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达到了比进口钛缆更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骨固定钢丝 内固定器 关节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应力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比完整标本减小了11.6%、5.9%、27.3%(P〈0.05)。②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了7.0%、8.7%;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20.0%、24.0%、16.2%。③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2.0%、22.0%;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55.5%、53.4%、36.5%。结论①单纯TLIF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不足。②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明显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 标签: 脊椎融合术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一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的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的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的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的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的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897;X线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的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 标签: 颈椎 寰枕关节 椎管 脊髓压迫症 放射测量术
  • 简介:目的研究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依次进行完整(正常组)、寰枢椎不稳(失稳组)、寰枢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Harms组)、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固定(钉钩组)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每组6个标本,将各标本装载在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15Nm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3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比较各组ROM。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标本,失稳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的ROM显著增大;相较于正常和失稳组标本,Harms组和钉钩组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ROM显著减小;钉钩组与Hams组间在上述3个方向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内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与Harms固定相似,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15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锁定钢板组(80例)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79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髓外固定治疗,PFN组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与锁定钢板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Ⅱ型、Ⅲ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组治疗,疗效均显著,若为Ⅳ型骨折患者尽量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FN 不稳定性 股骨转子 骨质疏松
  • 简介: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影像学资料(X线、CT、MRI,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新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术后处理、康复(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研究方法、技术(基础)。

  • 标签: 影像学资料 手术方法 年龄分布 受伤机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 简介: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影像学资料(x线、CT、MRI,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新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术后处理、康复(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研究方法、技术(基础)。

  • 标签: 影像学资料 手术方法 年龄分布 受伤机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的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再断裂和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作者: 刘春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9期
  • 机构:三台县建平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绵阳 621000
  • 简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我们肩膀或颈部的疼痛,但很多人都认为肩颈疼痛不是什么大问题,进而受到疼痛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对于肩颈疼痛,中医是怎么看的呢?如果使用针灸治疗,又会怎么治呢?

  • 标签: 肩颈痛;针灸
  • 作者: 姜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09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8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230
  • 简介:大家都知道,人吃五谷杂粮,哪里有不生病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意外事件导致身体骨折,这也是免难的,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意外。骨科临床中,骨折现象也是很普遍,对于骨折较轻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不用多久,你就会满血复活。对于意外,我们谁也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是幸运儿,那么就要适当的了解下,正确对待骨折后如何治疗,怎么治疗?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骨折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都有哪些,请大家耐心看完,相信我会对你有帮助。

  • 标签: 骨折;中西医结合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对于长段神经干缺损的修复目前自体神经移植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但自体神经材料来源有限,常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或较广泛神经缺损修复的需要,且增加了手术创伤,造成该神经支配区的功能障碍.因而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同种异体移植,异体神经来源广、容易获得,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何降低神经移植体的抗原性,从而减轻宿主的排斥反应.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抗免疫排斥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预处理供体神经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在此领域已取得良好的进展.

  • 标签: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预处理 神经原位预变性 冷冻法 冷冻干燥法 冻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