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对传统医药的研发.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要加入各自的溶媒溶解或稀释后才能静脉注射.药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后的微粒数才是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数,因此药物与溶媒的合理配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数的重要环节。本文选择常用的40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及临床常用溶媒.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汇总其在临床的配伍使用情况.分析在相互配伍中的应用要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静脉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配伍 静脉用 不溶性微粒数 稳定性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保胎灵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保胎灵中的续断、白芍和枸杞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1,对保胎灵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进样量在0.1572~0.78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98073.5000X-17548.2000(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为0.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保胎灵的质量。

  • 标签: 保胎灵 芍药苷 定性定量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伤科消肿颗粒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赤芍、益母草、粉防己、金银花、连翘、枳壳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芍药苷和绿原酸2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样品无干扰。含量测定芍药苷在进样溶液浓度为2.754-275.4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1.4%;绿原酸在进样溶液浓度为4.343-434.3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11.4%,RSD为2.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伤科消肿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伤科消肿颗粒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绿原酸
  • 简介:目的建立吴茱萸汤复方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吴茱萸、生姜、人参3味药材饮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4.6mm×150mm,5μm),以乙腈(A)-水(B)(51∶49)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56nm,柱温25℃;采用HPLC法对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TC-C18(4.6mm×250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洗脱(0~35min,19%A;35~55min,19%~29%A;55~70min,29%A;70~100min,29%~40%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吴茱萸碱在0.041~1.02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吴茱萸次碱在0.041~1.03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人参皂苷Re在0.298~7.438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人参皂苷Rb1在0.300~7.509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6.3%、100.5%、100.6%,RSD分别为1.3%、0.51%、1.2%、2.1%(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吴茱萸汤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 标签: 吴茱萸汤复方颗粒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 简介:目的建立蓝荷明合剂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蓝荷明合剂中所含荷叶、绞股蓝、决明子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分离较好。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7%,RSD=0.8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蓝荷明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蓝荷明合剂 薄层色谱法 大黄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提高复方西羚解毒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多味药进行鉴别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该药中牛蒡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金银花、荆芥穗、淡竹叶和羚羊角4味药的显微鉴别方法和冰片、薄荷脑、甘草和桔梗等4味药的薄层鉴别方法,牛蒡苷在0.047~0.47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7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更好地控制复方西羚解毒丸的质量。

  • 标签: 复方西羚解毒丸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药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指对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定形式的药品。在制备、储存、运输等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中,药物成分可能会减少或产生不利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药物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安全稳定得到保证。在新药申报中,药品稳定性是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提高方法
  • 简介:摘要:药品稳定性是指药品在特定条件下,其性能和化学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的能力。它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药品研发、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于药品而言,稳定性不仅涉及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对药品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对于提高药品质量和保障患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建立茯苓山药片中添加格列本脲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及IR法对茯苓山药片中添加的化学药格列本脲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结果建立的定性方法专属性强,检测限为1.2mg·L^-1。结论本文提供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出茯苓山药片中添加的化学成分格列本脲。

  • 标签: HPLC 茯苓山药片 格列本脲
  • 简介:起源于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已开始应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不同,定性研究主要应用于探讨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态度、认知、体验和看法等人文社会学的观点和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了解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关心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补充定量研究的不足,为全面、综合地反映药品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定性研究 访谈法 药品不良反应 认知 态度 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用卡介苗的稳定性进行观察与分析,让临床用药治疗得到保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记录方法对不同批次存放于37℃环境28d卡介苗的稳定性和质量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活菌含量比、溶解时间、水含量、菌体染色形态、药物毒性以及迟发超敏试验。结果对9批样品进行存放2至3年后的热稳定试验中,每一批次的残存活菌数均高于20×104CFU·mg-1,同时,保存于37℃环境28d制品的活菌数超过置于4℃环境下样品活菌数的20%。对另外3批样品进行其他项检测,结果数据均提升合格。结论治疗用卡介苗具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

  • 标签: 治疗用卡介苗 质量 稳定性
  • 简介: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对药品的基本要求,稳定性研究是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药品的研究、开发和注册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中药的稳定性研究不同于化学药品,化学药品一般成分单一、有效成分清楚,

  • 标签: 中药新药 稳定性研究 常见问题 案例分析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念殊菌性阴道炎口服氟康唑150mg。3h后在双侧腋下、肘部、足趾等部位出现约1.5~6cm。大小不等的紫红斑块,伴局部肿胀和瘙瘁。患者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服用阿司匹林和磺胺药后在上述相同部位出现药疹。因此,该斑块诊断为固定性药疹。停用氟康唑,服用氯雷他定10mg,1次/d,维生素C0.2g,3次/d,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1周后,局部肿胀、瘙瘁消退,留下色素沉着。

  • 标签: 氟康唑 固定性药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定性检测中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效果。 方法 以黄连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药材,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该药材开展定性检测。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两种方式均有利于对黄连药材开展定性检测,但是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样品处理时长、定性检测时长均显著短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结论 在中药定性检测中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有效进行中药定性检测,检验迅速,检验结果准确,操作形式简单。

  • 标签: 中药 定性检测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药品研发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药品的稳定性成为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的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温度超标的问题时有发生,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带来潜在威胁。本文分析了药品持续稳定性考察试验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药品持续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温度超标的具体评估方法,为药品稳定性考察提供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建议。

  • 标签: 温度超标 持续稳定性 控制 试验 方法
  • 简介:为研究睛明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标准,用化学显色法鉴别茯苓、当归,用薄层层析法鉴别白芍,结果表明,检验方法快捷简便,适用于睛明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睛明片 中药制剂 茯苓 当归 白芍 化学显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固本丸剂的薄层定性鉴别价值 。方法:采用 薄层色谱法( ThinLayerchromatography , TLC )对固本丸剂中含有的大黄、牡丹皮、白术三种药材展开定性鉴别, 分析检测结果 。 结果:大黄的 TLC 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内,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可见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放置在氨蒸气熏后斑点转变成红色,阴性对照组未见干扰;牡丹皮的 TLC 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内,在同对照药材色谱相当的位置上可见同样的紫色斑点,且阴性对照组未见干扰;白术的 TLC 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内,在同对照药材色谱相当的位置可见蓝色荧光斑点,且阴性对照组未见干扰。 结论:采用 TLC 对固本丸剂进行薄层定性鉴别具有专属性强、操作便捷、重现性好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固本丸剂 定性鉴别 白术 大黄 牡丹皮 薄层色谱法
  • 简介:一些游医药贩使用欺骗手段,将水杨酸甲酯、冰片、樟脑等原料,用乙醇溶解后,伪称麝香水,妄称治疗腰背酸痛、跌打损伤,高价出售,牟取暴利。由于短期止痛效果尚可,受骗上当的患者不少。笔者以麝香及化学合成的麝香酮为对照品,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快速检验,在较短时间内检出样品中有无麝香或麝香酮合成品。实验方法如下:

  • 标签: 麝香酮 水杨酸甲酯 快速检验 色谱法 化学合成 对照品
  • 简介:目的建立骨伤愈合胶囊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乳香、没药、当归、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32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阿魏酸在浓度4.85-48.5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RSD=2.21%(n=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骨伤愈合胶囊的定性定量质量控制。

  • 标签: 骨伤愈合胶囊 乳香 没药 当归 大黄 薄层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