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将微输注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的速度输入的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的优点,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的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防组。物理预防组共71例,术后常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分级预防组共86例,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等级给予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VTE的发生率。结果物理预防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176.25±80.21)mL,分级预防组为(209.15±101.70)m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预防组术后VTE的发生率为8.5%(6/71),分级预防组为1.2%(1/86),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 作者: 陈光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401420
  • 简介:髌骨是膝关节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可以维持膝关节在半蹲位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屈、内收和外展等活动的功能。临床上骸骨骨折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且创伤面较小的一种骨创伤,多见于摔倒后跪地产生的骨折或膝部直接受暴力所致,其症状有皮肤挫伤、青淤、以及膝前肿胀、疼痛等。临床上,针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了能够更高效的不影响患者腿部的伸肌和行走功能,避免关节粘连强直,减少创伤性关节炎。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指导等相关问题阐述意见。

  • 标签: 髌骨骨折术;功能康复指导
  • 简介: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指颈脊髓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的麻痹,而不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加重的一种并发症.约半数患者有感觉缺失和/或肩部难以处理的疼痛,而另外半数患者只有C5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减弱.大约92%的患者发生在单侧,8%的患者发生在双侧.C5神经根麻痹病例大多数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1].其他的颈神经根麻痹(C6、C7、C8),可以与C5神经根麻痹合并存在,或单独出现,但其发生率较C5神经根麻痹低得多.多数情况下,颈椎术后的上肢麻痹都有C5神经根受累[2,3].

  • 标签: 颈神经根 麻痹 术后 颈椎 患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方法行PLIF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约22%~29%的DVT患者可能并发致命的肺栓塞[1].DVT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发病,我国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管腔 肢体肿胀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资料54例。其中L2/L31例,L3/L42例,L4/L526例,L5/S125例。初次手术中行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5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4例。术后随访症状复发以5年为分界点,分为A组(≤5年)及B组(〉5年)。结果腰部症状复发共54例,其中A组29例,B组25例;下肢症状复发共48例,其中A组23例,B组25例。复发原因为原节段再突出28例,相邻节段突出3例,椎管狭窄8例,内固定障碍4例,腰椎不稳8例,硬膜外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术后感染和硬膜外血肿;中远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腰椎不稳、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障碍和相邻节段退变等。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断、预防.方法:按Brooker方法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结果:24例病人中,发生异位骨化9例,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发生率37.5%.结论:对男性复杂骨折(特别是T型、双柱骨折)、伤后延迟手术,采用S-P,改良S-P切口及前后联合切口或合并颅脑损伤者要采用小剂量非类固醇抗炎药明显降低异位骨化发生率.

  • 标签: 髋臼骨折 术后 异位骨化 危险因素 预防
  • 作者: 肖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9期
  • 机构: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611930
  • 简介:腿部骨折比较常见,术后患者若未做好康复锻炼,易影响肢体功能康复,也是导致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因此,下文告诉你腿部骨折手术后患者回家,如何做好康复锻炼,以供您参考。

  • 标签: 腿部骨折;康复锻炼
  • 简介: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化疗不合理等原因,脊柱结核术后仍有1.28%~25.00%的复发率,需要二次治疗[3-4]。针对脊柱结核术后病情复杂多变的现状,建立个体化的复治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复发原因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感染 腰椎 后路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2年7月所发生的26例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32.8岁。结果经过卧床休息、延长拔管时间和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1~3周后,所有患者的脑脊液漏症状治愈。经过平均3.3年的随访,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无硬脊膜假性囊肿形成和腰痛、头痛等症状。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并及时对硬膜损伤进行有效修补,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椎手术 预防 治疗
  • 作者: 陈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四川成都 610500
  • 简介:老年人发生股骨骨折的风险系数高,且患者年龄大,术后恢复慢,需要加强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那么,对于老年人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应该怎样进行康复训练呢?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老年人;股骨骨折;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颈椎椎间盘移植(cervicaldiscallografting,CDA)后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探讨颈椎曲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00年2月~2010年9月行CDA治疗的1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平均随访6.1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结果①颈椎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caxialsymptom,A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没有明显增加,AS与手术节段局部曲度改变相关。③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及手术节段曲度维持满意,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变化。结论CDA术后疗效满意,在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同时保留了节段的活动度,安全可靠;术后能保持理想的颈椎整体及局部曲度,减少AS的发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移植 同种 脊柱弯曲
  • 简介:目的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骨肿瘤科2013年7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颈椎肿瘤手术的264例患者资料(术后转至上海开元骨科医院继续治疗),其中颈椎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47例。24例患者因积极一般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3例伤口渗液明显、2例疑似合并颅内感染、8例2周的一般治疗后引流量仍较大而分别选择行腰大池引流。记录置管时间及引流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后均获痊愈。持续引流7^43d,平均13.8d,腰大池置管时间为厂19d,平均7.1d。随访中有2例出现脑脊液囊肿,给予患者局部穿刺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不适症状,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等,疗效确切。

  • 标签: 颈椎 骨肿瘤 硬膜下积液 手术后并发症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与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共进行胸腰椎后路手术615例,非内固定手术318例,后路内固定手术297例。其中胸腰椎后路手术感染9例,非内固定手术术后感染5例。对这14例因胸腰椎退行性脊柱疾病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2-81岁,平均58.6岁。结果14例患者最终切口均甲级愈合,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未见感染复发。内固定组优7例,良2例,无一般及差评,优良率100%;非内固定组优3例,良1例,一般1例,无差评,优良率80%。结论早期彻底清创,置管冲洗,结合抗生素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内植物取出,是处理胸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切口感染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手术 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病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曾行后路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2.6个月)出现新的难治性持续性下腰痛症状的病例。本研究运用骶髂关节内封闭进行诊断性治疗。阳性标准:疼痛缓解≥75%,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阳性12例(28.57%),是否融合L5/S1、术后疼痛缓解期是否≥3个月与诊断阳性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部分可能是由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L5/S1融合可能促进骶髂关节发生退变。症状以下腰痛症状为主者,手术应慎重。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脊柱融合术 腰痛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7月~2004年7月共收治9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平均年龄48岁,近期内均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其中2例使用椎间盘镜手术.全组患者血沉均升高(40~110mm/h),均经MRI检查确诊.6例症状典型,疼痛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症状不典型,疼痛较轻患者予非手术治疗.结果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疗效较好,症状缓解明显,保守治疗病程较长,病情常有反复,但一般预后良好.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经MRI检查可以作出诊断.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炎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融合术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