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选入6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以抽签法分组,每组33人。参照组应用静脉镇痛模式,试验组选择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模式。评价各组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阑尾炎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效果,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阑尾炎切除术后自愿留置静脉PCA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PCA观察及护理;同期阑尾炎切除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50例为观察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患者自行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26%(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3例。结论阑尾炎切除术后应用静脉PCA给药,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安全,加之术前、术后合理的心理护理及病情监测,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阑尾炎切除术 镇痛药 患者控制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组(n=100)和吗啡+氯诺昔康组(n=100),两组镇痛泵配方均不加入其他辅助药物。镇痛效果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观察手术后4、8、12、24、48h的VAS评分,0分为无痛,1~5分为满意,5~5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10分为无效。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吗啡+氯诺昔康组VAS评分明显好于吗啡组,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两组均有较满意的术后镇痛作用,但是吗啡组镇痛效果低于吗啡+氯诺昔康组,并且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后者。

  • 标签: 氯诺昔康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术前麻醉以及术后镇痛工作中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所产生的镇痛以及麻醉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为起点,2022年1月为终点,完成在我院接受静脉全麻干预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94例,通过硬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创新组两组,常规组在手术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为芬太尼,创新组样本在手术展开过程中,所应用的药物为舒芬太尼。完成两组样本疼痛指标、清醒时间等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创新组样本的清醒时间以及疼痛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样本,对两组样本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后,p<0.05。结论:在医疗工作展开过程中,采用舒芬太尼完成麻醉以及术后镇痛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麻醉工作的质量以及安全性,降低患病群体的疼痛感,建议在后续的临床干预工作中对该药物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应用。

  • 标签: 静脉麻醉 术后镇痛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在产科术后静脉镇痛中使用地佐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产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芬太尼静脉镇痛,实验组采取地佐辛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1、2d镇痛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2d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均高于对照组的9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12、24、48、72h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51±0.16)、(2.75±0.31)、(2.53±0.19)、(2.04±0.11)、(1.31±0.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1±0.27)、(3.56±0.21)、(3.31±0.17)、(3.06±0.14)、(2.16±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科手术术后需行静脉镇痛患者而言,采取地佐辛静脉镇痛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减少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术后 静脉镇痛 地佐辛 临床效果
  • 简介:舒芬太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高强度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芬太尼家族中镇痛作用最强的人工合成类阿片药,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7~10倍,且镇痛时间长,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故我们将其应用于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探讨其在术后镇痛方面几种配方应用的效果。

  • 标签: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应用 全身麻醉 联合用药 阿片受体激动剂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镇静镇痛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妇科肿瘤手术病患72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6)。研究组术后静脉镇痛联用地佐辛和托烷司琼,对照组联用芬太尼和托烷司琼。分析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4h、12h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比对照组的22.22%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病患,采用地佐辛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方案对其施以术后静脉镇痛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镇痛 托烷司琼 妇科肿瘤手术 地佐辛
  • 简介:目的评价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曲马多800mg+格拉斯琼3mg)、B组(曲马多400mg+氢溴酸高乌甲素16mg+格拉斯琼3mg)。结果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2组均未见呼吸抑制。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同时显著减少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 标签: 氢溴酸高乌甲素 曲马多 手术后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地佐辛,B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啶,于术后2,4,8,24h记录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观察术后心血管反应、躁动、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下床活动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心率与血压稳定,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地佐辛 右美托咪啶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布托啡诺在痔瘘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布托啡诺组:n=30):布托啡诺8mg、托烷司琼4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F组(芬太尼组:n=30)芬太尼0.8mg、托烷司琼4ra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1mL,锁定时间30min)。结果布托啡诺组与芬太尼组相比,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尿潴留、瘙痒发生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布托啡诺用于痔瘘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痔瘘术后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布托啡诺 芬太尼
  • 简介:我科手术患者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药液以2ml/h的速度持续注入硬膜外腔,达到镇痛目的。导管一般保留48h后停止用药,由麻醉师拔除。现将应用镇痛泵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应用 镇痛泵 护理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膜外导管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扎司琼不同时机给药对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术后自愿接受静脉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B组进腹探查后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C组手术结束接镇痛泵之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D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阿扎司琼。四组镇痛泵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按20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单次追加剂量、锁定时间均相同。分别于术后4、8、12、24、48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状态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PONV发生率。结果:各组镇痛后12~48h的VAS与4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或Ρ<0.05);无嗜睡或镇静过深;PONV发生率,镇痛后A组各时段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或Ρ<0.05),C组仅0~4h和4~24h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B组各时段与D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注阿扎司琼能有效地预防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阿扎司琼 静脉自控镇痛 恶心 呕吐
  • 作者: 邱燕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邛崃市中医医院邱燕文小张家里最近发生了件大事,小张妈妈在家里进行大扫除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磕在了大理石的茶几上,腿骨折了。还好当天小张在家休息,赶忙就叫救护车将妈妈送到医院了,经过医生诊断需要赶紧做手术。小张妈妈就特别害怕,询问医生是不是非常疼啊?医生告诉小张和小张妈妈,现在手术一般都会选择进行超前镇痛这种医疗手段,疼痛程度相比于以往待手术后疼痛到难以忍受时,才口服止痛药或打止痛针要小得多,所以不用过于紧张或害怕。小张和妈妈就非常疑惑,啥是超前镇痛啊?用了超前镇痛的话是不是手术完了就再感觉不到疼了啊?对此,医生给小张和小张妈妈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满足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需求,本文对硬膜外持续恒量注药(CC)模式和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模式,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以指导临床选用最佳镇痛方案。方法对100例无合并症的剖官产术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硬膜外持续恒量注药(CC)模式镇痛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镇痛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病人行24hBP、HR及SPO2连续进行监测。并观察镇痛效果、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BP、HP及SPO2均在正常范围;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8±2.16h,对照组为28±2.31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论两种镇痛模式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镇痛模式。

  • 标签: 镇痛方法 对照组 患者 剖宫产术后 SPO2 肛门排气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芬太尼皮下注药病人自控镇痛用于耳鼻喉科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氟哌利多5mg镇痛组(A组n=30例)、芬太尼+氟哌利多25mg镇痛组(B组n=30例)、对照组(C组n=30例),现察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镇痛效果满意,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低于A组,结论芬太尼皮下注药病人自控镇痛用于耳鼻喉科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芬太尼+氟哌利多联合用药药物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PCSA 耳鼻喉科 术后镇痛 皮下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收7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镇痛评分方面,两组术后1d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d、3d、4d、5d时,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产科护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