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颈椎管狭窄可由先天性(如畸形),后天性(如退行性变、外伤、椎体或椎管内病变等)以及发育等因素所造成,致使椎管内空隙减小,严重时即可压迫脊髓出现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握力减低,肌张力高,病理征(+),以及四肢痉挛性瘫痪等。治疗原则应消除病因,尽快解除脊髓受压。作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52例,其中包括2例硬膜下肿瘤的摘除,疗效满意。

  • 标签: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 脊髓受压 发育性椎管狭窄 退行性变
  • 简介:胸椎椎管狭窄症(thoracicstenosis)系由于发育、退变和i或韧带骨化等因素造成胸椎椎管局部或多节段管腔狭小,压迫相应节段脊髓,并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胸椎椎管狭窄症并不少见。

  • 标签: 黄韧带 异位性骨化 胸椎 椎管狭窄
  • 简介:狭窄性腱鞘炎是多发生于屈指肌腱的常见病,患者痛苦大,手指伸屈活动受到限制,伴有疼痛,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拇、弹响指、板机指。近5年来,我们用自制的小刃刀切割治疗68例89指采用其他方法(如休息、理疗、局部外敷、封闭及口服药物等)无效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指狭窄性腱鞘炎 微创治疗 屈指肌腱 切割治疗 局部外敷 口服药物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既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虽可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多节段狭窄者.2000~2003年,作者采用多节段开窗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治疗 减压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脊柱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在1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棘突腰椎板部分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结果:经2~10年临床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发生.结论: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棘突 有限椎板切除 治疗
  • 简介:胸椎管狭窄症是胸椎及其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胸椎管有效容积减少,产生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发病率较低,保守治疗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该疾病病史较长,呈缓慢发展,常累及双下肢致感觉运动障碍,较少发生在单侧。我科经手术治疗证实2例胸椎管狭窄致急性单下肢瘫患者,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将其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单下肢 感觉运动障碍 神经根压迫 黄韧带骨化 理货
  • 简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是指患者有脊髓受压的临床症状,在影像学上存在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造成对颈髓和硬膜囊多个平面的压迫。手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这一个观点已达到共识。但对手术方案的选择确很有争议。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般情况选择前路手术,但对于伴有先天性椎管狭窄并到一定程度则只能选择后路手术。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分析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脊柱外一科收治的颈、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施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颈髓病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C)、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80~430min,平均263min。术中出血量350~1500mL,平均632mL;JOA-C、JOA-B评分术前分别为(12.6±1.5)分、(14.2±5.3)分,术后(15.6±1.9)分、(20.2±5.5)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57.8±7.6)%,术后(28.3±6.8)%,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5.71%(6/7)。结论对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有一定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颈椎 胸椎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经半椎板切除,23例行开窗式手术,12例行全椎板切除,摘除椎间盘,扩大侧隐窝,彻底松解神经根.结果术后患者经过平均1.8a随访,优良率91%.结论手术治疗除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外,更重要的是应施行侧隐窝扩大减压术.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并症 侧隐窝狭窄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 简介:PyeSR等征选英国Aberdeen地区一个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或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赘形成、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这些影像学特点在腰椎间盘退变人群的联系程度。使用一个分级(从0级到3级)的半定量方法评估椎间隙(L1/L2到L4/L5)中这些影像学特点的情况。使用线性模型来分析这几个特点和患者表现出来的结果的关系,分析beta系数和95%可信区间。结果:共有286男性(平均年龄65.3岁)和299女性(平均年龄65.2岁)参与这项研究,行椎管造影,包含了2340个腰椎节段。一共有73%的腰椎节段具有骨赘,26%具有终板硬化,以及37%具有椎间隙狭窄。随着骨赘严重程度的增加,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的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终板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椎间隙狭窄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各个椎间水平均符合这种情况。联系最大的是骨赘与终板硬化的关系(beta系数=2.7;95%CI2.4.3.1)。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之间的beta系数是1.9(95%CI1.7,2.1),而骨赘和椎间隙狭窄的beta系数较弱,为1.2(95%CI1.1,1.3)。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狭窄 硬化 终板 骨刺形成 骨赘形成
  • 简介: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管,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结果。在该前瞻性研究中,应用XStop植入物治疗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并定期收集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前后比较分析。XStop棘突间撑开装置是一种比较新的棘突间植入物,用以治疗有症状的椎管狭窄,尤其伴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患者。以前的一项随机研究显示,腰椎管狭窄患者行XStop植入后1年,其症状和躯体功能可以得到75%的改善。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术 临床疗效 植入物 治疗 棘突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PEI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为此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一2015年6月,共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LS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改良PE1D组(改良组),每组各37例。记录2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椎管矢径和横径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Qswestiy功能障碍指数(QD1),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VAS评分和0D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和0D1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改良PE1D可以取得与开放减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改良PE1D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提示它是治疗DLSS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腰骶椎畸形压迫神经会出现症状~([1])。本研究报道1例L5/S1椎间孔狭窄的腰骶椎畸形但无临床症状的病例,分析无症状原因,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

  • 标签: 腰椎 骶骨 脊柱疾病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4例合并血管损伤的膝关节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的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直接修补术、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移植长度3~11cm。术后常规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结果2例截肢,4例术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2例获6~40个月随访,彩色多普勒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管径与正常血管段比较无明显差异。59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关键,术中选择合理骨折固定物,注重修复顺序及血管吻合的质量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血管 损伤 修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作者介绍一项新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包括棘突劈裂进行椎板切开和椎间盘切除(又称之为“Marmot手术”)。这项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7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选择接受“Marmot手术”(40例),或常规椎板切除术(30例),包括/不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 标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切开术 治疗 棘突 手术技术
  • 简介:海绵状血管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但单纯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腔的十分少见,而发生在腰骶部者更为罕见,而且术前确诊十分困难。尽管MRI是目前评估椎管内病变的最好方法,但对于单纯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的诊断,误诊仍极易发生。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例单纯腰骶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相关资料,着重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腰骶部 海绵状血管瘤 硬膜外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患者崔××,女性,35岁,服装个体户,主因右手及前臂尺侧麻木、发凉,无力3月来院就诊。近3月来,患者渐感右手无力、易疲劳、沉重感、怕冷,右手环、小指及前臂内侧麻木,手部精细动作不准确(如做针线活)。体检:三角肌、肱二、三头肌肌力均为Ⅱ级,环、小指指深屈肌肌力Ⅲ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Froment’s(+),前臂内侧及尺神经支配区皮肤刺痛觉减退。Adsons试验及Wrights试验均为右

  • 标签: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 锁骨下动脉 晋中地区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服装个体户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肥胖女性中骨密度(BMD)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然绝经1~5年的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年龄40~55岁,按照双能X线检测结果选择正常骨量组39例,骨量减少组37例和骨质疏松组19例。所有受试者测定体脂、BMD、骨矿含量(BMC)和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绝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BMD和BMC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ED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骨量减少组(分别为5.45±2.99、7.76±3.70和7.32±3.4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的BMD、BMC均与EDD相关(P〈0.05和P〈0.01)。结论肥胖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对绝经后肥胖女性低骨量人群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肥胖 骨密度 血管内皮功能 绝经后
  • 简介:目的应用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采用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指,其中男6例8指,女4例4指;年龄21~53岁,平均34.6岁。切割伤3指,挤压伤7指,碾伤2指。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床扩大 指侧方血管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