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干燥综合(Sjoegrensyndrome,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干燥综合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干燥综合主要发生于40—50岁女性。原发性SS患者常以单一症状起病,而继发性SS患者大部分以复合症状起病,症状缺乏特异性。继发性干燥综合患者的关节痛、皮疹、血象改变明显较原发性多见。肾脏损害也是干燥综合的重要症状之一,原发性干燥综合的肾脏损害以小管间质为主,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则以小球为主。IgG、抗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γ—球蛋白等指标的阳性检查结果在干燥综合患者中较为常见。结论原发性与继发性干燥综合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均易漏、误诊。IgG、ANA、SSA、SSB、γ—球蛋白等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指标。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关节痛 皮疹 血象
  • 简介:肾病综合时由于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增多,抗凝血酶和纤溶酶原降低,加之低蛋白、高脂血症、糖皮质激素及强利尿剂的使用,从而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因而肾病综合时常伴有高凝状态。我们以肝素为对照,观察水蛭对于肾病综合患儿高凝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高凝状态 水蛭 儿童 血浆凝血因子 糖皮质激素
  • 简介: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蛋白尿经常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然而,并不是所有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都是DN。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也会引起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中出现肾脏疾病的可能性极小。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从5%~71%不等。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型糖尿病 肾脏疾病 诊治 糖尿病肾病 1型糖尿病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现代医学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MN,不少患者疗效不理想,并且有不同程度药物不良反应[1,2]。MN以蛋白尿、水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属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中药辨证论治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就本人多年来诊治本病经验及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膜性肾病 中医病机 肾精亏损 中药辨证论治 MEMBRANOUS 分虚实
  • 简介:代谢综合(metabolicsyndrome,MS)是由中心性肥胖启动,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e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表现为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的临床征候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S通过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并导致肾损害,而肾损害又可以进一步加重MS,所以,肾脏在MS发生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肾病 病理生理基础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异常
  • 简介:原发性肾病综合(primarynephroticsyndrome,PINS)是儿童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PNS中,调节其免疫功能是其重要环节和措施。黄芪(astragalus)是一种中药免疫调节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用于儿童肾脏病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PNS患儿血清及尿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β1)来探讨黄芪在儿童PNS中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TGF-Β1 IFN-Γ 黄芪颗粒 IL-13 尿液
  • 简介:2016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术前诊断为左侧输尿管肿瘤、左肾缺如,术中发现实为先天性左侧精囊囊肿并左肾缺如、左侧输尿管异位开口于精囊的患者,此病罕见,因由Zinner首次报道故名Zinner综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因"不育体检发现左侧输尿管下段占位2周"入院。门诊泌尿系彩超:膀胱左后方见一大小约3.8cm×2.6cm非均质性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 标签: 精囊囊肿 肾缺如 左侧输尿管 异位开口 Zinner 非均质
  • 简介:尿道综合是妇女特别是已婚妇女常见的临床现象,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刺激症状:尿痛、尿频、尿急,下腹坠胀、尿量减少或滴血,部分患者排尿困难.其发病突然,症状迅速加重,尿常规化验正常,病程长短不一.本院从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治疗尿道综合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道综合征 手术治疗 膀胱镜检查 瓣膜切除术 心理治疗
  • 简介:透析失衡综合(dialysisdisequilibriumsyndrome,DDS)是由Kennedy等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它是一种在透析时发生的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急性低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以及类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2]。极高水平的血尿素氮(175mg/dl)是首次透析时发生DDS的高危因素。老年人、儿童、或有已存在的神经系统病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 标签: 透析失衡综合征 急性低钠血症 DIALYSIS 透析液 代谢性酸中毒 脑水肿
  • 简介:肿瘤相关性肾微小病变、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常以肾病综合为主要表现。实体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等是最常见的引起膜性肾病的肿瘤,占60%~70%。霍奇金病以微小病变型最常见,占霍奇金病并发肾病综合患者的70%。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则主要引起。肾脏微小病变。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肿瘤相关性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非霍奇金淋巴瘤 微小病变型 膜增生性肾炎
  • 简介:下肢不宁综合(restlesslegssyndrome,RLS)由wills在1685年首次提出,1945年ekbom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对RLS进行了系统地描述。RLS患者静止时腿部感觉不适,有强烈的移动腿的愿望,超过50%的患者表现为疼痛,运动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RLS累及上肢的比率超过34%,患者上肢有类似下肢的不适感。

  • 标签: 下肢不宁综合征 尿毒症 SYNDROME RLS 患者表现 运动后
  • 简介:临床上发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患者常伴发贫血。最近发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恶化都会加重其他两方的进展,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心肾贫血综合。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三者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在心肾贫血综合中的相互作用,心肾贫血综合的机制及其研究的现状;

  • 标签: 血综合征 心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功能 疾病患者 恶性循环
  • 简介: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肾病综合(NS)患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NS高脂血症并血粘度异常者57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天9粒(0.38克/粒),分3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对照组患者仅服用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共治疗30d。分别于给药前的3d内和疗程结束后的3d内检测2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D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DC)和血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O、LDL-C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低,HDLC较对照组治疗后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通心络与辛伐他汀能更有效的改善血脂异常和高血粘度。

  • 标签: 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病例苏某,女,46岁,2005年3月12日初诊。因“双下肢水肿1月余,复发加重1周”为主诉收治入院。该患者1月前不明原因的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纳差,在当地医院查及“尿蛋白(+)”,肝肾功均正常,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具体用药不详),水肿消失,尿蛋白转阴。1周前淋雨后,水肿复发,尿量逐渐减少,水肿日益加重,入院症见:头面部双下肢明显浮肿,伴周身困重无力,腹胀纳差,腰痛,尿量约600ml/d,色黄赤微混浊,大便已2d未解。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脑栓塞 双下肢水肿 尿蛋白转阴 并发 抗感染治疗
  • 简介:一、病历讨论陈汉忠医师:病史简要介绍:患者,女,41岁,因"体检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7d"于2011年1月8日入院。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血尿等不适。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6年,目前服用二甲双胍片、

  • 标签: 综合征 肾占位性病变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片 病历讨论 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