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样物,肾门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30%(+)。结论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小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小细胞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死于复发和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膀胱小细胞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皮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伴对侧非典型间皮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接受了左睾丸鞘膜切除术,术中见鞘膜腔内淡黄清亮积液约30ml,睾丸鞘膜腔囊壁见多个实性乳头突起,单个肿瘤最大直径9mm。术后病理:组织学上,结节表现为明显的外生性,伴有复杂的乳头改变;细胞学上,尽管没有表现出恶性间皮瘤的基质侵袭性,但可见由扁平上皮细胞连接的单个小管样结构延伸入睾丸鞘膜浅层下组织。免疫组化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Vimentin(4-+)、上皮膜抗原(EMA)(一)。患者拒绝进一步行睾丸和阴囊皮肤切除术。术后1个月行右侧睾丸鞘膜切除术,病理回报非典型间皮增生。结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患侧阴囊皮肤切除是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推荐治疗方法,对双侧睾丸鞘膜发病的患者,建议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本例患者未接受睾丸根治术和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密切随访36个月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说明高分化乳头样睾丸鞘膜间皮瘤是否需要根治性切除治疗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间皮瘤 睾丸鞘膜 睾丸切除术
  • 简介:膀胱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膀胱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九位。膀胱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人膀胱疾病,是研究人类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进展及筛选药物、评价治疗效果等的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想的原位膀胱动物模型应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人膀胱癌 原位模型 恶性肿瘤 动物模型 原位膀胱癌 泌尿系统
  • 简介:阴茎占男性恶性肿瘤的0.07%^[1]。随着我国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不良卫生习惯的纠正,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1],但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偏远的乡村,阴茎仍是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嗍。自g002年7月至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阴茎患者16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阴茎癌 经济不发达地区 治疗 诊断 不良卫生习惯 医疗卫生条件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原发类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肾脏原发类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该例肾脏原发类为体检时发现,无自觉症状。肿瘤大小为2.5cm×2.5cm,切面黄褐色,部分呈囊性,侵达局部被膜。免疫组化;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颗粒蛋白A(CgA)(-),细胞角蛋白(CK)(+/-),Ki-67〈67%。结论肾脏原发类罕见,影像学多无特征表现,外科手术为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类癌瘤 病理学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前,阴茎曾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发病率逐渐下降,已成为较少见肿瘤。阴茎鳞癌是阴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95%以上。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阴茎原发灶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阴茎癌 淋巴结清扫术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诊治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碳酸酐酶IX(carbonicanhydrasesIX,CAIX)的检测在。肾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VEGF及CAIX的水平。结果30例肾癌患者中出现转移7例(23.3%),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而CAIX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表达水平在肾癌转移诊断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水平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VEGF CAIX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是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确诊主要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加膀胱灌注化疗为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其预后较其他前列腺癌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尿路上皮癌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目的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纤维连接蛋白 试纸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尿液脱落细胞对诊断上尿路上皮(upperurinarytract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可疑uuT—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再将2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UuT—UC患者的结果与4例临床病理为良性泌尿系疾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FIsH检测使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混合物与细胞核上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进行杂交,并分别计算其在UUT—U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畸变率。结果FISH和细胞学检测UUT—UC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和59.1%(13/22),FISH敏感度较高(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24/24)和95.8%(23/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T—UC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的畸变率分别为90.9%(20/22)、86.4%(19/22)、63.6%(14/22)和68.2V00(15/22)。结论FISH技术对诊断uuT~UC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而特异度则与之相近。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该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学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双侧肾盂的临床诊治要点和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7例同期双侧。肾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患者由术前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同期双侧肾盂,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条件综合考虑,6例行一侧肾盂根治,对侧肿瘤段肾盂壁切除、残端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腔内微创手术。术后7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辅助全身化疗和规律膀胱灌注,中位随访时间2年,开放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尿路上皮复发。结论双侧肾盂患者行一侧肾盂根治,对侧局部肿瘤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辅助化疗,效果可靠。

  • 标签: 肾盂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异常与尿路上皮细胞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估其用于尿路上皮细胞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细胞的患者116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统计分析3、7和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的畸变率与尿路上皮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①尿路上皮细胞患者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37.9%;对照组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的特异度分别为90.2%和93.4%。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呈较高的畸变发生率,3、7、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94.3%、95.6%和88.5%;9号染色体p21位点畸变阳性率为63.2%。③FISH的灵敏性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尿路上皮细胞的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细胞的诊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细胞癌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外侵犯(extranodalextension,ENE)对阴茎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ENE的患者生存预后的因子进行分析。方法回顾31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且病理证实ENE的阴茎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未行辅助治疗,术后均给予辅助放疗。应用显徽标尺测量淋巴结包膜至肿瘤外侵的最大距离,如果肿瘤破坏淋巴结包膜≥1/3,则认为该患者ENE距离不可测量。研究终点为总体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一步对有意义的因子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ENE的发生率为51.8%。ENE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8个月(95%CI14.4~21.6个月),5年生存率为23%。ENE淋巴结数目≥3、ENE不可测量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NE不可测量(HR:4.24)对总体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茎伴有腹股沟ENE时5年生存率较差,ENE距离是影响此类患者总体生存期的重要因子,当ENE距离不可测量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7.5个月。

  • 标签: 阴茎肿瘤 淋巴结外侵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究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性功能下降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阴茎部分切除的阴茎鳞状细胞患者共46例,通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调查问卷(IIEF-15)、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评估患者性功能、焦虑和抑郁情况,进一步分析性功能的下降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性高潮、性欲、性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较术前均显著下降,焦虑及抑郁的程度较术前显著上升,而且患者术后性功能的下降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性功能的下降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加重呈显著相关。

  • 标签: 阴茎癌 阴茎部分切除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的肿瘤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04例临床分期≤N:阴茎患者施行了201侧次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采用经典根治术清扫范围,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整块清除。打开股管前方筛筋膜后清扫深组淋巴结,阔筋膜完整保留并与皮下组织点状缝合,未行缝匠肌转位。分析患者的生存、局部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2.5枚/侧。l例(1%)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阔筋膜边界以外的局部复发。3年总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2.1%,其中pN。、pN。、pN。、pN。患者分别为100%、91.3%、80.0%和33.3%。共59次并发症发生(29.3%),包括切口感染(2.5%)、皮瓣坏死(5.5%)、淋巴肿(11.8%)、血清肿(1.5%)、淋巴囊肿(5.0%)、感觉异常(3.5%)和深静脉血栓形成(O.5%)。结论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无淋巴结外侵犯的阴茎其控瘤效果与经典根治术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并发症 阴茎肿瘤 阔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