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讨论,以利于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经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乳头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中,男性13例,18-70岁,50岁以下男性11例,女性54例,21-77岁,50岁以下女性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具有乳头结构、毛玻璃样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核重叠及砂粒体等特征。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钙血症是甲状腺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可以出现口周及手足麻木感、四肢痉挛性抽搐,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窒息死亡。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而甲状腺癌手术切除范围大,损失甲状旁腺的机会大,引起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就围手术期甲状腺旁腺激素与钙离子的变化与甲状腺乳头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旁腺激素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所选对象分甲状腺乳头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组的TG值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正常值上限,经t检验证实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TG-Ab值在甲状腺乳头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正常值上限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对甲状腺乳头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有明显的临床意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对甲状腺乳头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TG)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lectin-3、MMP-2在甲状腺乳头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Galectin-3、MMP-2在甲状腺乳头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MMP-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组织(P<0.05),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Galectin-3、MMP-2的检测可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重要的辅助方法,其阳性表达能对甲状腺乳头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beta -半乳糖结合蛋白3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传统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且颈部留有较长的手术疤痕,颈部皮肤感觉丧失,对患者的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从我院于2012年6月开展Miccoli术式颈侧择区淋巴结清扫术,由于该手术方式出血少,切口小,创伤少,术后恢复快且美容效果好(颈部无明显疤痕)等特点值得在年轻甲状腺乳头患者(尤其年轻女性患者)手术中推广使用及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手术的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Miccoli术式 腔镜 颈侧择区淋巴结清扫 微创手术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乳头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综合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微小乳头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规律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选取的病例都接受常规甲状腺双侧全切加颈深(Ⅲ+Ⅳ区)组及中央(Ⅵ区)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手术治愈率高、创伤小,手术效果十分理想。微小乳头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和患者的年龄、肿瘤原发灶数量、肿瘤直径、发病区域等有直接关系。结论微小乳头甲状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发生在中央组(Ⅵ区)淋巴结,其次发生在颈深组(Ⅲ+Ⅳ区)的淋巴结比较多,初次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对双侧中央组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当肿瘤直径>1cm或者出现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肌肉时,要同时清扫同侧的颈深组淋巴结。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结果6例中有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发病年龄最小的是12岁,最大的是46岁,肿块大小位于30mm*32mm至96mm*100mm之间,病灶位于胰体尾部5例,位于颈部1例,病灶均呈囊实性膨胀性生长,均有包膜,病灶均突出胰实质外,增强病灶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包膜强化,其中一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脾动脉受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具有独特的发病性别及发病年龄,CT具有明显的特征,结合临床的发病特点及CT特征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25.6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瘤,对其大小、位置、声像图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肿瘤平均直径65mm(范围40-125mm),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并有囊性的肿块,边界清,有包膜,1例内部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胰腺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临床病理学特佂,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收集24例SPT标本,利用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4例SPT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4岁(11~19岁)。患者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重度贫血伴黄疸2例,腹部肿块破裂并出血2例,腹部肿块伴隐痛不适20例;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其中2例伴黄疸,胰体尾部4例,胰尾部14例;肿瘤18例为囊实性,6例为囊性。病理特征为形态一致的瘤细胞形成实性及假乳头结构,尤其是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特征性的分支状乳头结构是诊断SPT的重要标志。PAS特殊染色肿瘤细胞内或细胞外可见到大小不等的淀粉酶消化后PAS阳性的嗜酸性小球。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AAT、NSE、CD10、PR、在SPT肿瘤中弥漫阳性表达,Syn弥漫阳性或局灶阳性表达,CK局灶弱阳性表达,而CgA全部阴性表达。5例肿瘤浸润胰腺组织、十二指肠壁及周围脂肪组织,并见神经周围浸润、血管浸润及显著的渐进性坏死灶,均显示恶性生物学行为,最后病理诊断为实性-假乳头。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是一类少见的胰腺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结合发病年龄、性别、CT表现,并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可以获得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正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诊断 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28例宫颈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这些患者高危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的相关性。结果128例患者中,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逐渐增加,且发现HPV-16/18是导致宫颈的主要类型。结论宫颈的发生和高危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妇科人群中需要早期进行监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 宫颈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科息肉钳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咽部乳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咽部乳头瘤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行耳科息肉钳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后5至7天患者创面伪膜即开始脱落,术后10天左右创面即基本愈合,复查结果显示没有患者病情复发,创面愈合理想,未产生咽部瘢痕以及咽部不适感。结论对咽部乳头瘤患者行耳科息肉钳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病情复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耳科息肉钳 微波凝固术 咽部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的疗效及按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分析2001年8月至2010年8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瘤并完成术后随访2年以上病例28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瘤切除术。按照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3例,Ⅳ级0例。结果术后随访1~2年,28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Ⅰ~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对于肿瘤Ⅲ级以上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性 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TMC)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甲状腺微小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6例,单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31例,双侧次全切除术13例,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8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4例。随访45例,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低危、单发患者可选择较为保守的术式。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腺微小癌(TMC) 乳头状癌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甲状腺微小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1例甲亢并发微小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仅有2例术前诊断甲亢并发微小并由病理证实,17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4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另侧甲状腺次全切。21例随访5~15年(平均8.1年),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甲亢并发微小可能与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甲亢并发微小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般不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亢 微小癌 颈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患者的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弹性成像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63个,结节内部呈极低、低回声57例(90.5%),形态欠规则,边界可见成角及分叶改变34例(53.9%),其中发现微小钙化25例(58%),A/T(纵横比)≥1,46例(73%),周围淋巴结肿大10例(24%),结节内部及周围点棒状、杂乱血流、阻力指数>7.033例(78.6%),弹性成像评分4~5分56例(88.9%)。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图像中出现边界不清极低回声、低回声结节,A/T(纵横比)≥1,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周围淋巴结肿大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7.0,弹性成像评分4~5分等征象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