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正>干细胞(stemcells)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在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干细胞的来源、体外维持干性的能力、免疫反应及其致瘤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amnioticepithelialcells,hAECs)是一种不为人熟悉的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在特定环境中可诱导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目前已广泛应用于

  • 标签: 羊膜上皮 再生医学研究 诱导分化 细胞因子 自我复制 免疫反应
  • 简介:随着女性对自身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普查的广泛化,乳腺癌检出率逐年递增,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经过严格治疗后仍出现的复发、转移等情况成为目前临床治疗难以逾越的鸿沟。研究人员认为癌症的复发、转移同干细胞有密切关系。Bonnet等[1]于1997年首次分离出具有永久分化能力的细胞,并命名为干细胞。2003年,Al-Hajj等[2]以CD44+CD24-/lowlin-细胞表面标记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现今,乳腺癌干细胞已成为乳腺癌研究方面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微环境 治疗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中被广泛的研究。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到损伤部位,在局部微环境下诱导细胞迁移、并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局部存活、分化成特定的细胞,实现愈合、修复、再生的功能。这些内、外源性细胞是如何识别、移到受损部位的?大量的研究显示,一些细胞因子如CXC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等细胞因子在干细胞的迁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部分在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以更好的理解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细胞因子
  • 简介: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细胞,与肿瘤进展、耐药、复发、转移等关系密切。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比例一般不到5%,却可能是癌症演进的关键细胞。直到2003年,人类乳腺癌干细胞才被发现和鉴定,这是进入21世纪后,乳腺癌基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 标签: 乳腺癌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 信号调控 靶向治疗
  • 简介:通过检测母血循环中的胎儿细胞产前诊断胎儿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胎儿细胞的富集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胎儿细胞的富集主要利用抗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和抗血红蛋白抗体进行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或磁珠细胞分选。另外,还有基于植物血凝素的方法和自显影分析分选富集胎儿细胞。富集到的胎儿细胞可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原位标记等分析。本文重点讨论胎儿细胞富集方法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胎儿细胞 有核红细胞 母血
  • 简介:目的通过克隆柱法提取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加低密度干细胞培养基筛选获得呈“球样”生长的乳腺癌干细胞,行CD44、CD2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为12.1%,且在全克隆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在形成的细胞球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并且在诱导分化时可见明显类管腔样结构形成,并表达CK18及CK14。结论克隆柱法是提取细胞系中癌干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克隆柱法
  • 简介: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SCs)促使肿瘤的生长和复发。CSCs对目前多种化疗和放射治疗耐受,这表明虽然许多抗肿瘤治疗能够杀死大量肿瘤细胞,但最终仍会失败,原因在于这些治疗不能根除引起肿瘤再生的CSCs。原则上,使用自动筛选技术能够鉴定出杀伤CSCs的因子。但由于CSCs在肿瘤细胞群中仅占少数,使用标准高通量细胞存活分析法无法检测出CSCs特异毒性的因子。所以,筛选专杀CSCs的因子需要在体外能稳定繁殖、富集CSCs的细胞群。然而,目前对于实体瘤中CSCs而言是不可能的。有研究表明,诱导正常或成瘤乳腺上皮细胞群发生上皮间质化(EMT)会导致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富集。

  • 标签: 高通量筛选法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选择 抑制因子 鉴定 CSCs
  • 简介: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无数不孕不育家庭有了“生”的希望,但因内膜因素导致的生育力低下仍是生殖医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由于内膜损伤导致的宫腔粘连这一疾病引起的生育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由JosephG.Asherman于1948年首次详细报道而由此得名,定义为由于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在临床中,宫腔镜手术辅以物理屏障、激素治疗成为宫腔粘连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膜缺失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认识的加深,运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成为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干细胞 子宫内膜 损伤 修复
  • 简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第六届母胎医学大会自公开征集会议交流论文以来,投稿者踊跃,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专业英文论文共92篇。会议期间均以POSTER的形式进行展示,提供了作者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本刊编辑从中摘编了9篇论文摘要,以飨读者。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细胞计数 脐带血 干细胞 造血干 正常妊娠
  • 简介:目的摇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其DFS的关系.方法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28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作为截断值,按逸截断值和〈截断值分为高、低比值组.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和PLR水平与其DFS的关系.结果摇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分别为1.8和130.0,以之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逸1.8)组180例和低NLR(〈1.8)组103例,以及高PLR(≥130.0)组130例和低PLR(〈130.0)组153例.中位随访30个月(5-46个月),高N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NLR组短(27.0个月比34.0个月,Log-rank检验X^2=26.25,P〈0.001);高P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PLR组短(27.5个月比32.0个月,Log-rank检验:X^2=28.32,P〈0.001).在NAC后未达到pCR的239例患者中,高NLR组患者(n=161)DFS较低NLR组(n=78)差(HR=2.84,95%CI=1.43-4.45,P=0.002),高PLR组患者(n=118)DFS也较低PLR组(n=121)差(HR=2.62,95%CI=1.51-4.6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有生育史(HR=3.90,95%CI=1.28-11.87,P=0.016)和高PLR(HR=1.01,95%CI=1.00-1.02,P=0.004)是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高NLR不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摇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高水平NLR和PLR预示其预后较差,PLR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正常子宫内膜修复可为无瘢痕的完全愈合,而内膜再生障碍则可能导致女性宫腔粘连等问题。宫腔粘连临床处理棘手,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初见端倪。本文就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宫腔粘连发生机制及目前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 再生 干细胞治疗
  • 简介: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外周血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必经途径。细胞角蛋白19(CK19)存在于上皮细胞中,间叶组织(如血液、骨髓、淋巴结等)不表达,因此CK19可作为乳腺癌患者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标志。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K19阳性表达细胞,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并观察其临床意义。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乳腺癌 CK19
  • 简介:目的通过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绵羊MDSC,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股四头肌细胞采用改良差速贴壁法(modifiedpreplatetechnique)进行优化、分离、纯化获得绵羊级源性干细胞(MDSC)。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44、CD34、CD31、CD45、CD14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desmin表达情况鉴定MDSC。然后利用10ng/mlTGF-β1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随后利用Westernbloting法检测诱导培养基处理的MDSC中平滑肌蛋白标志物a-SMA和calponin的表达;结果通过对改良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44、CD34阳性表达,同时CD31、CD45、CD14表达阴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DSC中Desmin呈阳性表达。利用10ng/mlTGF-β1成功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诱导过程中,平滑肌特异蛋白a-SMA和calpon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逐步上升。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雌性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并首次利用TGF-β1诱导羊肌源性干细胞(MDSC)成功向平滑肌方向分化。

  • 标签: 肌源性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平滑肌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9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变化,将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用中位数±百分位数之差[M(Q_R)]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结果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表达率为32.56%(28/86),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分别P〈0.001);而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表达率为13.95%(12/86),化疗前后CK19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新辅助化疗后CK19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57.14%(16/28)获得临床完全缓解成部分缓解,低于CK19mRNA阴性患者的93.10%(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提示CK19mNRA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结论CK19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判定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细胞角蛋白19 实时定量RT-PCR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病理科诊断的、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普通型导管增生(UDH)、非典型导管增生(ADH)、DCIS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患者共175例临床资料,其中有38例因组织块过小或脱落未能获得准确数据而被剔除,故实际纳入分析的样本量为137例,包括20例UDH、20例ADH、30例DCIS和67例IC-NST。同时随机选取20例IC-NST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LSAB法)检测标本中PSC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PSCA蛋白表达的差异,以及IC-NST中PSC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组间PSCA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2检验,IC-NST中PSC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PSCA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在UDH、ADH、DCIS和IC—NST中高表达率分别为10.0%(2/20)、20.0%(4/20)、56.7%(17/30)和52.2%(35/67),其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53,P〈0.001)。多组问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CIS组和IC—NST组PSCA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χ^2=17.172、17.480,P均〈0.005)和UDH组(χ^2=11.092、11.243,P均〈0.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C-NST组PSC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26,P=0.007)。结论PSCA蛋白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可能是一个预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展成乳腺癌的新指标。

  • 标签: 乳腺 淋巴转移 膜糖蛋白类 肿瘤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观察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在体外干细胞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受体(ER)变化及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肿瘤干细胞与内分泌耐药的关系。方法分别于常规培养及干细胞培养条件下(悬浮球培养)培养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子表型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ERa和ERl3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他莫西芬的敏感程度。分别以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细胞培养条件下CD44^+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为(1.60±0.08)%,比常规培养条件下的(0.27±0.08)%显著增加(t=-12.10,P=0.00),而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由(5.59±0.88)%增至(30.63±4.40)%(t=-5.58,P=0.00)。干细胞培养条件培养下ERα和ERβ表达率较常规培养下调,分别由85.27%和90.53%降至69.43%和7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4,P=0.00;χ^2=303.58,P=0.00),且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降低,IC50值由(9.82±0.31)μmol/L升至(16.46±0.50)μmol/L,再次诱导分化后ER并未出现上调,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仍旧降低(F=113.63,P=0.00)。结论与常规培养相比较,体外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可以培养出含高比例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的微球囊,其ER仍为阳性表达,但对他莫昔芬治疗敏感性减低,推测其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原因。

  • 标签: 乳腺肿瘤 干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CD44+CD24-/low细胞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新型RNA分子,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并能够与蛋白质、核酸互相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研究表明,lncRNA在多种癌细胞异常表达,并在癌症的起始、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受到多基因、多因素的调控,不同lncRNA分子对乳腺癌的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各异。笔者回顾了lncRNA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lncRNA参与调控乳腺癌增殖、转移、耐药以及乳腺癌干细胞等多个环节分别讨论,并对lncRNA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抗药性 肿瘤 RNA
  • 简介: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临床少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1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周于本院整形外科门诊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乳腺癌。遂人本院乳腺外科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肿瘤 多原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胚胎移植(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IVF-ET治疗的1516例单胎妊娠分娩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fET及FET的临床妊娠率、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结局等。结果1516例IVF-ET单胎分娩患者中,85例合并内科相关疾病,929例(61.3%)接受fET治疗(fET组),587例(38.7%)接受FET治疗(FET组)。fET组前置胎盘发生率(1.8%,17/929)与FET组(4.3%,25/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产后出血发生率(5.0%,46/929)与FET组(9.2%,54/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胎盘粘连发生率(1.1%,10/929)与FET组(2.9%,17/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T是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3、OR=2.828,P均〈0.05),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较fET可能增加患者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新鲜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移植 母儿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