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062311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研究/徐宏贵…∥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126~130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HC)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发生11例HC(21%),发病时间为+2d~+25d。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发病仅与年龄(OR=3.53,P<0.05)和巨细胞病毒感染(OR=4.31,P<0.05)有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充分水化、碱化尿液、选择性输注血小板、抗病毒和尿道膀胱冲洗等综合性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治愈。表1参13(张小冬)062312影像学检查在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中的应用/陈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5).-473~476062313补体与小儿肾小球疾病/杨霁云…∥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46~25006231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PBMCNF-κB活性水平与IL-8关系探讨/邓颖敏…∥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64~26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和正常儿童IL-1β组核因子(NF)-κB活性及IL-8浓度最高,TPCK组最...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疾病
  • 简介:910825尿细胞形态鉴别儿童血尿来源方法探讨/许亚欣…∥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5)。-289~290测肾小球性血尿患儿80例(年龄4~14岁),非肾小球性血尿者26例。发现尿细胞形态如环状、芽胞、穿孔三种形态为肾小球血尿特征性红细胞(GHCR)。按统计学原理和从临床分类计数误差,提出以下诊断标准:当GHCR>30%时肯定诊断,15~30%时初步诊为肾小球血尿,<15%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比重越低,尿叶特征性红细胞百分比越少,越易漏诊。比重>1.016时98%病例可肯定诊断。一日4次检查可减少漏诊机会,有助于两类血尿的鉴别。参5(梁桂棋)

  • 标签: 肾小球性血尿 尿比重 中华肾脏病杂志 细胞百分比 单纯性肾病 计数误差
  • 简介:8910711005例健康儿童用试纸法尿筛查结果分析/王吉安…∥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9,10(1)。-51~52应用北京化工厂提供的三项试纸,检测蛋白尿、亚硝酸盐(细菌尿)及潜血。对2~14岁的健康儿童1005人进行了尿筛查。最后发现血尿19人,占总人数的1.89%。结合B超、同位素肾动态及腹部平片等检查,对血尿病因进行分析,发现隐匿性肾炎2例,链球菌感染后状态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2例,IgA肾病可能2例,肾结核1例,肾下垂2例,腰骶隐裂、神经原性膀胱可能1例,泌尿道感染1例,磺胺

  • 标签: 肾下垂 隐匿性肾炎 试纸法 泌尿道感染 王吉安 肾病综合征
  • 简介:1病例摘要患儿,男,4个月。该患儿以持续发热8~15d、皮疹、手指脱皮10d为主诉,经当地医院转入。入院时查体:体温39.8℃,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精神不振,嗜睡状,双眼睑浮肿,充血。面部皮肤脱屑,耳后淋巴结轻度肿大。口角溃疡,咽部充血,扁桃体度肿大,舌质红可见杨梅舌。手指及手掌脱屑,背部皮肤潮红可见斑丘疹。化验:WBC:134×109/L,N:00.79,L:0.21。经院内会诊后确诊为典型崎病。进行保护性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经过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及对症处理,抗生素用予继发感染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患儿住院19d,病情好转,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愈出院。2护理2.1高热护理患儿发病早期多为高热,体温持续38.5℃~39.8℃之间,持续8~15d。需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每4h测体温1次。高热时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袋置于头部及大动脉处冷敷,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用温水擦浴,鼓励患儿多喝开水,静脉补充液体。用药物降温时,及时记录体温变化,患儿出汗增多时,需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保持皮肤干燥。注意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易...

  • 标签: 小儿川崎 川崎病 护理体会
  • 简介:先天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是临床上一类复杂问题,不仅涉及生殖系统的近远期结构和功能,也与个体及家庭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据统计由此导致性别难以确定的发生率是1/4500,而一定程度的男性化不足或女性男性化在存活婴儿中则高达2%。近年来由于许多尚未完全明了的原因如环境雌激素类物质等的影响使得它的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有关研究进展也很快,包括许多传统的认识和诊疗观念等都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尽管目前有关的治疗策略还不尽统一,但其需要早期评定则为大家所普遍认同,本文对近年来先天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的早期评定作以下综述。

  • 标签: 生殖器发育异常 先天性 早期 女性男性化 心理社会因素 生殖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典型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不典型崎病42例和典型崎病4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典型崎病患儿临床表现中确诊前发热时间、皮疹、口唇皲裂、手足硬肿的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崎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典型崎病患儿心肌酶学值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出现改变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显著低于不典型崎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最终均完全康复,无明显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典型崎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崎病进行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及患儿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尽可能的避免漏诊、误诊或延误诊断,尽早对患儿进行药物综合治疗。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表现 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崎病(IKD)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63例崎病(KD)患儿和20例发热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IKD组患儿的肢端变化、结膜充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KD组(均P〈0.05);且IKD组患儿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KD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血清钠、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KD组(均P〈0.05)。IKD组丙球使用率与KD组无差异,而IKD组冠脉损害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KD组(P〈0.05)。结论IKD患儿的症状体征均不典型。肝功能检测及血钠、白介素6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IKD的诊断。

  • 标签: 不完全川崎病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崎病已成为北美和日本等地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此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各地崎病家庭发病的相关情况,并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家庭 发病机制 儿童